01
我懷疑下一個流亡的總統,將是澤連斯基。否則的話,敘利亞這個事情俄羅斯所起的作用,怎么著都還是解釋不通,換句話說,無論是戰還是降,這個事都繞不過俄羅斯去。那既然如此,俄羅斯應該就是最終的決策方。
俄羅斯的表態很有意思,說巴沙爾不當總統是個人決定,與俄羅斯無關,
說敘政府與反對派進行權利交接談判,俄羅斯沒有參與。
越是這么說吧,越是在掩蓋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你的勢力范圍,你事實上的利益代理人突然流亡,怎么會跟你沒關系呢?
而如果這些推測成立,在特朗普即將上臺并反復強調要結束俄烏沖突,并已經提出初步計劃供俄烏考慮之后,并且澤連斯基一再公開反對這個協議的關鍵時刻,發生敘利亞這種事,我有理由相信,烏克蘭即將作出重大讓步,而敘利亞則是俄羅斯交的定金。
我在之前的長文章中,從宏觀的戰略層面和微觀的成本層面對敘利亞崩盤進行了分析,其實有些話還是沒有說的太直,如果說直接點的話,那就是巴沙爾被俄羅斯賣了。
對于俄羅斯來說,現實的想法是卸下一個包袱,可能還賣了一個好價錢,尤其是和反對派之間,可能談好了軍事基地如何處置的后手棋。就算戰略層面有損失,如果能盡量保住軍事存在,那這個維護成本就會低得多了。
接下來就看特朗普上臺之前烏克蘭的表現了,有可能最晚在月底之前,烏克蘭方面就會做出實質性讓步,現在澤連斯基嘴硬,主要是拜登還在臺上,尤其是還有最后一筆援助沒有到位。
一旦美國最后一筆援助到位,拜登把錢套出來了,阻力也就沒了。后面澤連斯基的選擇就不多了,他最大的價值跟巴沙爾是一樣的,就是名義上的法統,他是合法政府的總統,他的決定就表示了合法授權。
后面如果澤連斯基再不上道,像巴沙爾流亡,可能已是他最好的結局,美國過河拆橋的事可沒少干。
02
在俄羅斯的天平里,有兩個砝碼,一個是敘利亞,代表的是戰略利益,一個是烏克蘭,代表的是現實威脅。在這兩者之間如何平衡取舍,實際代表了俄羅斯對于未來的判斷和定位。
我在之前長文章《》中著重介紹了敘利亞的戰略意義,對于任何一個大國來說,要爭取國際話語權,就必須參與中東的博弈,在中東沒有戰略支點,就沒有資格上桌,而敘利亞就是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支點。
從現實層面來講,維持阿薩德政府,確實會消耗俄羅斯,但是控制敘利亞政府軍,卻是可以直接威脅美國核心利益的利器,石油美元的支撐在以色列,而敘利亞政府軍,說白了,就是俄羅斯頂在美國命門上的一把尖刀。俄羅斯放棄巴沙爾,就等于放棄了對美國的直接威脅。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敘利亞崩盤的第一時間,以色列發動了數百次空襲,把敘利亞的武器裝備和軍事基地,悉數摧毀了,這才是對俄羅斯戰略利益的真正接收,因為俄羅斯在中東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至此才算是真正解除了。
原本敘利亞是俄羅斯與伊朗國際反霸主義斗爭合作的一個交集,而在過去,敘利亞在這方面幾乎可以說是無所作為,只是給伊朗提供了一個連接黎巴嫩的通道。過去阿薩德政府治下,以色列沒有毀滅敘利亞政府軍,而阿薩德政府垮臺了,以色列卻第一時間出手摧毀了這些威脅。
可以想見,原因就在于,俄羅斯支持下的敘利亞,與以色列之間,過去是有默契的,而現在被打破了。未來的敘利亞內部混戰,對以色列的威脅確實大幅減輕了。
那么回過頭來說,我過去講過俄烏沖突的兩面性,一面是反霸性,一面是侵略性,我們支持俄羅斯的反霸斗爭,但是也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就是反對其侵略性。而現在,以敘利亞換取烏克蘭利益,不僅是戰略上讓位于短期現實,還是用反霸性屈從與侵略性。
從明斯克協議到俄烏沖突,再到如今的敘利亞換烏克蘭,可以說都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失去了敘利亞,哪怕是還有軍事基地,但是已經談不上威脅美國的中東利益了,這種戰略層面的損失,會在未來的博弈中,讓俄羅斯陷入新的困境。
對于整個國際反霸斗爭事業來講,從戰略層面來講,俄羅斯在中東發揮的作用進一步下降,未來的重心與核心支撐,就是中巴戰略通道支撐下的伊朗。過去敘利亞就是出工不出力,說實話,現在也談不上什么重大挫折,反倒可以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其實美國也在戰略收縮,俄羅斯的戰略收縮,可能也談不上對錯,更多的是實力與戰略眼光的問題。一流的野心和二流的實力,往往更讓人痛苦,安靜的做個二流國家,也沒啥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