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在螞蟻集團20周年年會上,馬云發表了不到四分鐘的講話。
挑三句重點:
“今天,我不是為螞蟻過去的20年而來,而是為了螞蟻未來的20年而來。”
“每一個時代都給了每一代人不同的際遇和挑戰,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握住這些際遇和挑戰。”
“AI會改變一切,但這不代表,AI能決定一切。技術固然重要,但是未來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今天我們為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做些什么真正有價值而又是與眾不同的事。”
概言之,未來已經到來,機遇和挑戰從來都是共存的,AI的影響不能決定所有,未來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價值。
聽了好幾遍,因為比較短。
顯然與他多年前的演講風格,有很大不同。
那時他說:
“對民營企業不感興趣,但還是可以搖一搖國企的。”
“我都可以創業成功,那我相信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成功。”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
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年輕時還是氣盛,等多年后再對比著看,才發現變化太大了。
1.馬云和他打江山的人
馬云的創業故事,早期遇到的坎,多得一批。
但是,對于他來說,未必是這么覺得的。
畢竟,他花6分鐘給孫正義講了創業想法,對方聽完就直言要給他投4000萬美金。而在此之前,找了38家投資公司,都被拒絕了。
許是勾勒藍圖時,興奮過了頭,還有投資人覺得他像干傳銷的。
但孫正義就不同了,覺得馬云很像個“瘋子”,二話不說就投了。
當時談的時候,孫正義是打算投4000萬美金,占阿里49%的股份。
而后,馬云就回創業小屋了。
把這筆投資,和他背后的男人蔡崇信說了。這又是一個大佬——在當時阿里十八羅漢里略顯“格格不入”的精英。
上個世紀90年代,就能拿到百萬年薪。可見到馬云和他有點潦草的團隊后,毅然決然辭職。
連馬云都覺得,這有些耽誤別人,雖然心里也是想要這個軍師的。但想到只能給對方開出500元月薪,還是和蔡崇信交了底。
不過,倒也不愧是大佬,眼光毒辣,堅決要加入阿里。
于是,他就當起了早期沒啥可管的財務。
也是在聽到孫正義要投幾千萬美金后,他覺得不行。接受太大的投資,股權架構有問題,最后就是給別人打工了。最后敲定2000萬美金,一伙人就開干了。
不要這么多錢,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蔡崇信已經拿到了高盛資本500萬美金,確實不急著要錢。
至于為什么被拒了一大圈,才去找高盛。據說是蔡崇信并不想讓資本過早介入。被逼到絕路了,才去找的。
從創業伊始,到阿里成為巨頭公司,蔡崇信的每一次支招,招招直擊痛點。
還真是:不瘋魔,不成佛。
馬云,蔡崇信,孫正義,皆是如此。
2.時代成就一個人
馬云也提到,AI會改變一切。
這個角度,讓懂技術的人去解讀吧,我是不懂的。
畢竟,現在下場做或參與做AI大模型和相關應用的,都是當年已經成功過的大廠。
不同的是,創始人是新一代,背后押寶的還是那批人。
我覺得,就是看不同的合作項目,哪個能贏到最后。
然后,其他創業者,不打算做這個的,就不必太多關注這一賽道了。打不過,還是躲得過。
聚焦于自己能做的事情,即便當下不知道具體的方向在哪里、怎么做,但只要把該做的做了,直至做到瓶頸期那些欠缺、短板都會慢慢浮現。
那這,就是一個人需要努力的地方。
簡言之,時代弄潮兒,前提是在時代之中。
誰又知道,一念之間,就不會錯過什么,或者成就什么呢?做好自己,關注當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