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嘎 張欣 苗曄報道
12月10日上午,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內蒙古社會科學院主辦,內蒙古文學館、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內蒙古作家協會、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聯合承辦,內蒙古作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作研究中心協辦的“《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新書發布及研討會”在內蒙古文學館成功舉辦,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冀曉青,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包銀山,內蒙古藝術學院院長、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趙海忠,內蒙古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總編輯石墨,內蒙古社科院原副院長寶力格,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所長曹文軒,本書策劃人、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總編室原主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編審王宏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博士后導師王泉根,湖南師范大學兒童文學教授李紅葉,內蒙古大學教授、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劉成,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阿古拉泰,《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作者張錦貽,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文藝界、社科界代表,有關領域專家學者,新聞媒體,高校學生等一百余人參加會議。新書發布會由內蒙古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閆艷主持。
發布會現場
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冀曉青在致辭中表示,內蒙古兒童文學創作和研究是北疆大地上的明媚風景線,內蒙古各民族作家和評論家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創造的兒童文學作品和研究成果都融入了中華民族兒童文學的浩瀚星河。她指出,《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是兒童文學研究領域的重要“藍皮書”,是一部促進各民族兒童文學作家和評論家彼此互學互鑒的優秀研究論著。該書作者張錦貽老師是我區乃至全國兒童文學研究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是我區兒童文學創作的先行者之一,是我區兒童文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她長期致力于兒童文學研究,立足內蒙古,放眼全中國,尤其是在全國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的研究整理工作上走進了該領域的全國前列,為中國兒童文學事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包銀山在致辭中回憶了二十多年前與張錦貽老師的相處往事,無論從張錦貽老師的人格魅力,執著堅持,還是家風教育,治學態度,包院長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張錦貽老師一輩子把心血智慧都傾注于少數民族兒童文學這項事業,是值得敬佩的。“張老師一輩子從具體的作品分析研究開始,到后來出版專著到出版一系列的全集文集,最后才寫了一本整個中國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的著作。這是一般性的規律,沒有前面的一輩子的鋪墊,是不可能寫成發展史的”。
內蒙古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總編輯石墨在致辭中表示,張錦貽先生從不拋開感性談理論,從不遠離作品談批評。她的理論和批評因此不但是有風骨的,更是有溫度的。這是文學的溫度、生活的溫度,歸根結底,是人的溫度。同時,張錦貽先生對內蒙古這片土地是懷著最細致地敏感和最深切地熱愛的,這種敏感和熱愛滋養著她的精神,也在她身上默化為一種文化自律和真誠信仰,構成了張錦貽先生民族兒童文學研究的基本底色。同時他也期待兒童文學研究者堅守責任與使命,永葆一份純粹、美好而有力量的童年精神,朝著新的進展和突破前行。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編審趙陽以視頻形式向與會人員致以問候,她表示,張錦貽老師的新書首次系統梳理了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的發展脈絡,讓當初口口相傳的少數民族兒童文學故事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作品以其嚴謹的學術性,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文學價值,填補了這一領域的學術空白,希望這本書能為推動我國兒童文學的創新發展貢獻一份出版的力量。
“她是孩子們永遠也長不大的老朋友,她是苗圃里永不疲憊的種花人,在童趣的天國里她用一顆水晶的心與心靈對話,在廣袤的雄雞版圖上,她以一曲曲歌謠喚醒黎明中的純真……”著名詩人、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阿古拉泰在致辭中這樣評價張錦貽老師,他談道,畢生從事兒童文學研究,堅持兒童文學創作,她始終葆有一顆童心,纖塵不染。兒童文學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培根鑄魂。少數民族兒童文學更是一項功德無量的事業:凝聚人心。張錦貽老師在一個領域做成了兩件大事:文潤子孫后代,牽手中華團圓。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作者張錦貽發言
發布會上,本書作者張錦貽精神矍鑠,神采奕奕,向與會人員分享了創作心得。她說道:“我從50年代來到內蒙古,在內蒙古大地生活了整整75年,內蒙古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十六個民族,但是我們新一代的各民族兒童和作家互相還不很了解,我想我有責任把中國各民族的兒童文學發展史寫出來,也讓全世界知道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我的工作很渺小,但是我熱愛黨,熱愛民族兒童文學,熱愛內蒙古這片大地,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所以我寫了這本書。”
隨后,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冀曉青,內蒙古社科院院長包銀山向張錦貽贈送鮮花并頒發證書。
向作者張錦貽贈送鮮花并頒發證書
內蒙古作家協會秘書長叢龍瑞,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王宏偉為內蒙古文學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內蒙古圖書館、內蒙古財經大學圖書館、呼和浩特圖書館捐贈書籍《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
贈書儀式
最后,張錦貽向內蒙古文學館捐贈圖書和手稿,內蒙古文學館副館長額爾敦巴特爾代表內蒙古文學館接受捐贈。
張錦貽向內蒙古文學館捐贈圖書和手稿
研討會由內蒙古大學社科處副處長、教授崔榮主持。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所長曹文軒,內蒙古大學教授、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劉成,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內蒙古藝術學院院長、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趙海忠,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納楊,本書策劃人、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總編室原主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編審王宏波,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教授、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海梅,內蒙古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蕭乾文學館館長云韜,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湖南師范大學中國當代寫作與中外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紅葉,內蒙古大學文學院博士成仁,內蒙古開放大學老師李陽陽,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作家許廷旺等作家評論家、專家學者分別發言交流,他們從張錦貽擇一事,終一生的治學精神,以及《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對于少數民族兒童文學乃至中國當代文學的學術價值等方面展開交流研討。
集體合影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一書從兒童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相結合的角度切入,全面梳理總結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的發展源起、階段、規律及成就,揭示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作品多樣性,以及民族性與地域性、兒童性、現代性深度融合等特征,展現民族氣質與情感,凸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部研究我國兒童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的重要創新力作。
張錦貽捐贈的文學資料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發展史》一書從兒童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相結合的角度切入,全面梳理總結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的發展源起、階段、規律及成就,揭示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作品多樣性,以及民族性與地域性、兒童性、現代性深度融合等特征,展現民族氣質與情感,凸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部研究我國兒童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的重要創新力作。
統籌 牧仁
審核 烏日嘎
新媒體編輯 張欣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畫報》官方微信
點擊“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