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國 結核病(第一健康報道北京 記者李舒晴)
“在我國,平均每2分鐘就會發現3名結核病患者,不到3小時就會發現1例耐藥結核病患者。”12月8日,由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主辦的“策略技術升級,終結結核病有望提速”媒體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控中心主任趙雁林分享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結核病防控的形勢仍不容樂觀——每年新發結核病患者約74.1萬例,每年新發耐藥結核病2.9萬例,位居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第三位。
趙雁林認為,耐藥、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疫情地區分布不均衡等問題依然制約著我國結核病防控。日前,圍繞這些問題,九部門共同印發了《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24—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從六個方面提出18條具體舉措,為我國結核病防控畫下了“路線圖”。
新《規劃》:強調強化主動篩查的防治措施
“結核病50%-70%的傳播是發生在診斷之前。”趙雁林說,如果能夠盡早發現患者并給予及時規范治療,就能大大降低結核病的傳播。
新發布的《規劃》強調了強化主動篩查的防治措施,提出加大篩查力度,對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既往結核病患者、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開展結核病主動篩查。此外,要在篩查中推廣應用新技術,在醫療機構以及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對疑似肺結核患者首選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進行檢測。
第一健康報道在研討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結核病患者發現仍以因癥就診為主,然而患者從出現癥狀到其前往醫療機構進行就診,期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控中心副主任張慧介紹,現有監測數據顯示,2018至2022年,我國肺結核患者延遲就診的中位數為29天,而從首次出現癥狀到就診超過14天的患者延遲率約為60%。除了延遲就診患者,還有未被發現的無癥狀結核病患者也會造成結核病傳播。
世界衛?組織駐華代表處技術官員陳仲丹介紹,全球的一項文獻綜述顯示,大約82%的結核病患者沒有持續性咳嗽,62.5%的患者沒有咳嗽癥狀,沒有癥狀或者癥狀不典型,一方面患者就不會去就診,另一方面,臨床醫生也不會懷疑結核病,因而導致就診和診斷延遲,以及漏診。
基于上述背景,陳仲丹認為,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系統性結核病篩查對應對病例延遲診斷、提高結核病檢出率減少結核病傳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主動篩查+預防性治療“雙管齊下” 結核病發病率加速下降
會議現場,與會嘉賓給出的一系列實踐案例證明,主動篩查能夠減少診斷延遲和改善治療效果,降低結核病的社區傳播風險。陳仲丹認為,從國際實踐來看,當系統性篩查與預防性治療“雙管齊下”,其對于結核病防控的效果是最佳的。他表示,在高風險人群中進行的預防性治療和系統性篩查具有很高的重合性,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將系統性篩查和預防性治療進行整合干預。
我國一些地區開展的實踐,也證明了主動篩查對結核病防控的重要作用。張慧介紹,新疆在2016年開始主動篩查工作,特別是從2018年起依托全民健康體檢在15歲及以上人群中通過拍胸片篩查結核病,在2018年新發病例快速升高后逐漸下降,目前全國主動發現病例占比為3%—5%,而新疆所有的新發患者中,30%以上是主動發現的。云南作為結核病負擔較高的地區,通過主動篩查等多種措施綜合施策,其疫情較2005年下降超過了30%。
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結核病防治研究所所?李進嵐詳細介紹了貴州省在推進“一老一小”結核病主動發現中的經驗做法。她表示,該措施成效顯著:2023年,貴州省一共篩查了257萬老年人和144萬的學生。此外,通過胸片篩查,還發現了一些慢阻肺等疾病的患者,相當于一張片子發現了多種疾病。
新發布的《規劃》提出,重點地區要將結核病防治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規劃》除了對疾控防控體系等九部委外,還對科技、工業和信息化、民政、農村農業、海關、廣電等相關部門都有著明確、清晰的責任任務,對于我國下一步多部門協同開展防控非常重要。”趙雁林說。
《規劃》出臺后,如何破解新困難?
雖取得一定成效,但李進嵐表示,在高流行地區進行主動篩查仍存在篩查覆蓋面不廣、動員能力不強、落實追蹤、隨診不易、基層篩查能力不足等挑戰;趙雁林也提出,強化主動篩查在實施過程中還面臨在偏遠地區組織篩查難度高、人員培訓和經費需要更多支持等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高級項目官桓世彤認為,新技術的應用將有助于患者主動發現范圍的拓展,進一步降低篩查的成本。他解釋道,新冠疫情之后,中國的診斷行業快速發展,比如目前基于舌拭子標本的分子檢查技術相較于目前痰標本分子診斷技術價格大幅下降。并且舌拭子能夠拓寬檢測對象,無論被檢測者是否有痰,都可以進行檢測。此外,如今熱門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結核病篩查中也大有可為。
陳仲丹表示,隨著越來越多新工具、新技術和新方案的出現,我們要應對產品注冊和監管、籌資、國家技術指南、能力建設和服務對象動員等方面的障礙,加快落地進度。他還提出,下一步,我們要在經費籌措和撥付方面保證主動篩查和預防性治療的費用。
張慧認為,在強化患者發現方面,我們要織密醫療機構就診人群、體檢人群、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重點地區這“5張網”,根據其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主動篩查措施。此外,主動篩查也離不開對公眾的健康教育和衛生機構能力的提升。
(責編:薄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