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在人們心中一直被視為清貧之地。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固有的認知已經被顛覆。
據新華網消息,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依法懲治“蠅貪蟻腐”典型案例,其中貴州省貴陽市某實驗小學校長鐘某燕因犯受賄罪、洗錢罪,判決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六十萬元,依法追繳犯罪所得。
是什么樣的受賄情節,能使一個小學校長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判決書顯示,2010年至2023年,被告人鐘某燕利用擔任某實驗小學校長職務上的便利,將教育資源當商品,為他人在學生入學、轉學、分班及項目承接、工程款撥付等方面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949萬余元。受賄了這么多錢,鐘某燕心里也不踏實,擔心錢多了會咬手,便耍起了小聰明,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將其中收取的123萬余元好處費,通過轉賬等方式進行操作,企圖掩飾非法資金來源。不料聰明反被聰明誤,繼受賄罪外,又增加一項洗錢罪,這才有了被判決合并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
現在,我們說查處一個縣長、市長受賄上千萬元時,可能已經不感到驚奇了,但若說查處一個小學校長,而且還是貴州這樣一個不發達的落后省份小學校長受賄近千萬元,還是相當令人震驚的。有人給她算過一筆賬,13年受賄949萬余元,平均下來一年就是73萬元,一天就是2000元。貴州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貴陽當地義務教育階段普通老師的年工資收入,應該不會超過10萬元,但這位鐘某燕校長一年受賄的錢,卻相當七八個普通老師的年工資總和,這種收入懸殊,讓那些每天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的老師情何以堪。更氣人的是,這位鐘某燕校長除了錢撈得多外,她還是當地教育系統的先進人物,曾獲得過貴陽市勞模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在她名利雙收的背后,暴露的卻是那些滑稽的評比考核制度和監管漏洞。
通過這個案例,進一步反映出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校園腐敗已經十分嚴峻,不僅范圍廣,而且數額也越來越大。過去有關中小學校長腐敗的案件媒體也時有披露,但近年來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查處這類案件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只要在互聯網上稍加搜索,說數以千計毫不夸張。僅新華網在上述報道中列舉的今年12月份以來,被查處的較有影響的校園腐敗案就有多起。12月2日,安徽省含山中學原副校長李明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就在同一天,湖南省漣源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漣源市六畝塘中學校長吳躍軍接受審查調查。12月6日,湖南省永州市第二十八中學原黨支部書記、校長楊春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冷水灘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此外,網絡上還有多起各地紀委監委發布同一時期發布的同類案例。
中小學校為何校園腐敗案頻發,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其腐敗的空間在哪里。從以往被查處的案例看,中小學校長之所以能腐敗,主要手段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收受不符合就讀學校條件學生家長給予的好處費;二是在教學設備采購和20萬元以下簡易基建工程自主招標中收受賄賂;三是與配餐公司沆瀣一氣,克扣套取學生伙食費;四是在校服、教輔資料訂購上收受供應商回扣。在上述案例中,校長鐘某燕斂財的手段基本都在其中。之所以將其稱為“蠅貪蟻腐”,這也是校園腐敗的一個特點。學校本身不是政府權力機關,校長的權力作用范圍僅限于校園,基本沒有大項目,大工程類決定權。對校長來說,單筆受賄數額一般較小,不會像那些縣長、市長等官員們那樣,一次受賄就可達到幾十萬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只能采取蒼蠅吸腐和螞蟻搬家的方式,向學生家長和供應商們“眾籌”來累積。
說實話,校園腐敗其實早已是個公開的秘密,因為其中有眾多學生家長參與行賄。甚至可以說,每一個腐敗校長的背后,必然有腐敗的官員,因為在招生、轉學事情上,也有很多官員向校長打招呼。對校園腐敗產生的原因,除了校長在學校事務管理上的絕對權力外,我們當前的教育體制和理念也應進行深刻的反思。校長之所以能在招生、轉學中撈到好處,是源于我們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優質教育資源過于集中。學生家長為了能讓子女到好的學校,不得不通過賄賂校長或官員將子女送進優質學校。享受公平教育既是每一個孩子的基本權利,也是治理校園腐敗的有效措施。如果教育資源平衡配置,校園腐敗的病也就治好了一半。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