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報山西訊(特約記者 宋存禮記者 賀文生)石柱軍,山西天鎮縣蒙鑫家庭農場總經理,他一路摸索一路總結經驗,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敢闖敢拼的干勁,通過養羊富裕了起來,農場現擁有羊舍480平方米、草料庫260平方米,年存欄母羊150只,羔羊60余只,年銷售額在20萬元以上,帶動10余戶村民走上了養羊致富路,走出了一條新農村、新農民、新技術的創業創新鄉村振興之路,用滿腔熱血書寫一名小山村農民的奮斗人生。石柱軍僅是山西天鎮縣農業農村局主辦、天鎮縣邊城職業培訓學校承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的一個縮印 。
見到石柱軍時,他正在自家的養殖場里粉碎草料,然后開著三輪車把草料運到羊舍,為歡叫的羊群送上一道可口美味的晚餐。
說起石柱軍,14歲那年和老父親鍘草不慎用機器切去了右手3個指頭,有2個指頭嚴重挫傷,給全家人留下了遺憾,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創傷。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已到了娶妻生子、養兒育女的時候,家里樣樣開資都需要他承擔,生活問題既是他一身的最大壓力,又是他發展奮斗的動力。
2020年石柱軍自籌資金購買了20只小羊,想以此補貼家用。剛剛養羊時心里沒有什么底氣,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那時,村里雖然有戶養過羊,但是沒有成功的先例,附近也沒有懂得養羊技術的人,因缺技術、缺資金、沒有防疫知識,石柱軍的新疆杜波綿羊在預計繁殖的時間內沒有繁殖,還時不時死亡。這樣的打擊,對生活剛有起色的他,是可想而知的。即便是這樣,他并沒有氣餒,妻子并沒有責怪他,反而鼓勵他托人聯系培訓機構參加養殖班培訓,提高養羊技術,攻克難關。
有了家人的支持,2022年他覺的時機已成熟,并和妻子商量,又買回30只羊來擴大規模。為了搞清杜波羊的生活習性,他每天細心觀察,到后來每只羊什么叫聲、什么形態,他都心中有數。每天天不亮,就能看到他的身影,擠奶、熱奶、喂奶,一整套環節,一個也不能少。剛生產的小羊羔不會吃奶,需要他一手扶嘴巴、一手拿奶瓶,一點一滴地精心喂養。這是個細致活,又是個充滿喜悅和希望的活。每當干這活時,總是他最開心的時候,即便讓小羊踢上幾腳心里也是幸福的。雖然,每天又苦又累又臟,工作不那么體面,但內心是非常充實的,也是非常快樂的。妻子說:“柱軍很有耐心是個不輕易放棄、認輸的人,他認定的事一定要干到底”。
功夫不負有心人,春冬放養、夏秋圈養,養出的羊肉質好、銷量好,頗受市場青睞,2022年羊的收入凈賺5萬多元。從虧本到賺錢,石柱軍用了4年時間,這份喜悅默默埋在心里,也堅定了他繼續養羊的信心。他靠養羊賺錢了,家里條件逐漸改善,他的一家成為石佛寺村公認的模范家庭。石柱軍的故事告訴我們,出生無法改變,但經過不懈奮斗的人,必將成為生活幸福的人。
俗話說得好,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石柱軍熱愛學習,善于總結,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2023年他有幸參加天鎮縣邊城職業培訓學校舉辦的高素質農民畜禽養殖培訓班,經過9天的培訓時間,他認真聽講、深刻領會、彌補不足、取長補短,課堂專家講授、基地實訓實操、現場觀摩、經驗交流、親手體驗、線上輔導等形式,讓石柱軍很受啟發,學到了從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的重要知識,解決了他技術上的難點,為大力發展養羊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他的信心。培訓班結束后,石柱軍手捧“高素質農民技能證書”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石柱軍參加天鎮縣邊城職業培訓學校畜禽養殖技能培訓班學到了真本領,開啟了新征程,培訓后自籌資金流轉土地10畝準備建羊舍,今年開春再新打機井一眼以及安裝變壓器等設備,逐漸擴大養殖規模,明年養羊發展到500只。石柱軍說,他對養殖行業充滿熱愛,經常積極參加縣里舉辦的技術培訓,提升養殖技能和管理能力。經過幾年的學習摸索,豐富了養羊育肥技術,熟悉了養殖常用設備和操作流程,從最初的“門外漢”變成了真正的行家。
看到石柱軍創新養羊模式,走生態養殖之路。邊城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宋存禮表示,我們邊城職業培訓學校不僅師資質量雄厚特別注重培訓教學質量,而且還與學員建立了長效服務機制,為學員們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搭建了交流平臺,讓學員們能夠相互交流經驗和信息;組織后續跟蹤服務,及時了解學員們的生產經營情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培育更多高素質農民,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貢獻力量。
值班總編輯:賀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