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哪一個國家能給人帶來最強的魔幻感,羅馬尼亞可能會是我的票選之一——當你踏上這個坐落在多瑙河邊,自然與文化相融合的東歐國家,可能會驚奇地發現,這里給人帶來的魔幻感有種穿越時間和地理位置的奇妙錯覺。
在羅馬尼亞的首都,你可以從中世紀的浪漫氛圍無縫銜接到“穿越回北京”的喧囂與活力,很難不把你帶回了那個充滿回憶感的上世紀90年代。而當你離開首都走進布蘭城堡的“陰影”下,那些關于德古拉的傳說仿佛在每一個角落低語,也讓人不禁懷疑,是否真的有不朽的吸血鬼在夜幕下徘徊——或者再走遠一點,在“千眼之城”錫比烏,在遍布城市的“眼睛”的注視下,這個國家遠比我想象中有趣。
首都布加勒斯特,比起后面兩個目的地,旅游屬性或者并沒有那么強。但往往這種不在大多數旅行者的旅游清單上的城市,反而會給我帶來更大的驚喜。行走在這座城市的街頭,你會覺得邊界感會被模糊——它或許像很多地方,但也并完全相似。繁復的歐式建筑與簡約的蘇聯風格建筑在這個城市非常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彼此不打擾,也不會刻意劃分距離。
布加勒斯特風格各異的建筑
布加勒斯特,也給人帶來一種生猛而直接的酷感,一種自信滿滿的酷和愛咋咋地的率真。市中心那座新老結合的建筑,仿佛是樂高積木堆砌的現代藝術,突兀而又和諧地融入了這座城市的血脈。城北的“羅馬尼亞農村博物館”,它的名字樸實得就像田野里隨風搖曳的麥穗。我在超市偶遇的酸奶盒,上面那機翻的文案仿佛是鄉間小路上的一聲親切呼喚:“我們這個酸奶,讓你感覺像在鄉下!”
市中心隨處可見的新舊同框的建筑
對于我來說,更大的驚喜是無意間探尋到布加勒斯特讓人親切的一面——無論是像“人民宮”這樣的建筑,還是路邊一些跟北京的一些小區長得十分相似的居民樓,伴隨著深秋干冷的風,給人一種“出國了,但似乎還沒有”的錯覺。特別是在布加勒斯特的首日,我踏上了探索城市東部的旅程,目標是一處充滿生活氣息的當地市場。穿越那些即將被拆除的居民樓,我在等待紅綠燈時,一輛公交車從眼前駛過,我一瞬間產生出一種每天上班在北京十里堡過馬路的即視感。
布加勒斯特的人民宮與路邊的居民樓
當我到達市場時,發現這里并無特別之處,只是一個規模龐大、普通的菜市場。除了琳瑯滿目的果蔬肉蛋奶,還有許多從中國進口的廉價小商品。逛著逛著,我愈發覺得這個市場與北京的東郊市場相似——看來我依舊未能“走出北京東四環”的范疇。
布加勒斯特當地市場中販賣的食物
菜市場旁邊有一座廢棄的工廠,生銹的鐵絲網后,是半拆的車間大樓和一座飛碟形狀的水塔。作為在工廠區長大的孩子,這樣的場景讓我深深著迷。歸途中,我看到大卡車在售賣圓白菜,抬頭望向已經開始枯黃飄落的樹葉,回去的路上看到有大卡車在賣圓白菜,我抬頭看了看已經開始枯黃飄落的樹葉,是啊,也是該到了冬儲大白菜的時節了。
偶遇的廢棄工廠與造型奇妙的飛碟形狀水塔
雖然羅馬尼亞是個東歐國家,但他們的一些傳統美食卻頗具東方特點,比如清湯煮面、肉皮凍、炒雜碎、菜葉卷肉餡兒等等。“重口味”的羅馬尼亞人和我們一樣,也喜歡有鍋氣的菜肴,難怪有時我會在穿過一片居民樓時,聞到空氣中轉瞬即逝的熏干芹菜炒肉的香氣。
白菜卷是羅馬尼亞人節日期間不可或缺的經典菜,它的地位絕不亞于我們心目中的餃子。這道菜最初源于土耳其,之后風靡巴爾干,但各國的做法會有些許不同。羅馬尼亞白菜卷,是用醋腌過的白菜葉包裹豬肉、牛肉、洋蔥、大米混合的餡料,放入鍋中碼放整齊,用高湯或番茄醬煮熟。
但相比之下,更加驚艷到我的卻是一碗羅馬尼亞濃湯。在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附近的一個街角,一家餐廳招牌上寫著“羅馬尼亞和國際化的湯”,我覺得名字很逗就進去了。翻譯軟件翻出來的名字都很奇怪,于是我決定看看大家都點什么。排在我前面的大叔,點了一份紅紅的牛肉湯,還加了一個餅,我有樣學樣也點了一份。喝第一口湯時就被驚艷了,大塊的燉牛肉和燉得面面的土豆和胡蘿卜,吸滿了各種香料混合的湯汁,還有很重的胡椒味,真的很好喝!但我以為是餅的東西,其實是兩片面包,差點兒意思,不然這真就可以稱之為“羅馬尼亞胡辣湯和白吉饃”啦!
愿意稱之為羅馬尼亞版本胡辣湯的羅馬尼亞濃湯
1897年,愛爾蘭作家布萊姆·斯托克發表了小說《德古拉》。小說中,德古拉伯爵住在歐洲一個名叫特蘭西瓦尼亞的地方,是個嗜血、專挑年輕美女下手的吸血鬼。小說一夜成名,故事內容和“德古拉伯爵”也不斷被創作為越來越多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而小說中描述的那座位于羅馬利亞的“德古拉古堡”,其原型就是位于布拉索夫的布蘭城堡。
“德古拉古堡”原型的布蘭城堡
城堡的地理位置便利,位于布拉索夫市區,乘坐40分鐘公交車即可到達。
布拉索夫雖說只是一個縣城,但名聲可能遠遠大過羅馬尼亞其他的城市——這當然不止是“吸血鬼古堡”的加持。坐落于羅馬尼亞中部,喀爾巴阡山脈的包圍為布拉索夫帶去了絕佳的自然山景,而從中世紀發展至今的歷史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令人驚嘆的建筑遺產。黑人教堂、議會廣場、繩索街(歐洲最狹窄的街道之一)和布蘭城堡,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風格在這座小城紛紛呈現。
布拉索夫老城與黑教堂
布蘭城堡因斯托克的小說而名聲大噪,羅馬尼亞當局也樂得順水推舟,以“德古拉城堡”的名字進行旅游宣傳,但細查歷史就會發現,城堡與吸血鬼并無半點關系,甚至小說里那位德古拉伯爵的人物原型——瓦拉幾亞“穿刺大公”弗拉德三世,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在布蘭城堡住過。
不過這一點兒也不影響吸血鬼迷們對于影視書籍的巡禮情懷,布蘭城堡也反向裝修,專門劃出一些房間布置成了吸血鬼主題(還貼心地掛了一辮子蒜),迎合游客的獵奇心理,還制作了很多吸血鬼文化符號大亂燉的紀念品。
布蘭城堡內景
事實上,布蘭城堡在建成后一直歸匈牙利王室所有,后來幾經輾轉,在上世紀初,成為了羅馬尼亞國王斐迪南一世的王后瑪麗的行宮。瑪麗王后非常喜愛這座城堡,對它進行了全面的改建和翻新。如今,城堡為瑪麗王后的外孫(多米尼克·馮·哈布斯堡大公)的私產,并開設為私人博物館,展出瑪麗王后和她的小女兒伊萊亞娜公主收藏的藝術品和家具,進行復原式的生活陳設。
城堡內開放參觀的區域很多,而且路線設計非常合理,在穿行于各個房間的間隔,也能不時來到頂層露臺或巨大的窗框前,欣賞到特蘭西瓦尼亞(指布拉索夫所在的羅馬尼亞中西部地區)的郊外風光。
布蘭城堡的窗戶與露臺眺望郊野景色
吸血鬼這個關鍵詞讓布拉索夫變得很酷,與布加勒斯特那種無厘頭的酷不同,布拉索夫的酷,是冷峻的,是哥特式的。晴天,你會在清澈的陽光下看到各種色彩艷麗的小房子;雨天,黑教堂的哥特式尖頂刺破天空,被雨水打濕后顯得更加漆黑的墻面,似乎在嘲諷幾百年前哈布斯堡駐軍在驚慌失措中引燃的那場將教堂熏黑的大火。
陰冷天氣中的布拉索夫街景
在特蘭西瓦尼亞的黑森林里藏著無數秘密,德古拉的吸血鬼城堡只是其中之一,位于布拉索夫西北150公里的錫比烏,更像是一本充滿奇幻色彩的暗黑童話書,等待人們走進去探索。
羅馬尼亞最漂亮的中世紀小鎮“錫比烏”@V8V5
當你在小鎮凝望風景時,小鎮也在凝望著你。
是的,這里的“凝望”就是字面意思的看——錫比烏最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就是屋頂上那一只只睜開的“眼睛”。它們不分晝夜地守護著這座古老的小鎮,也目睹了從中世紀至今的全部歷史。
這些獨特的“眼睛”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但它們的真正繁榮時期是在18~19世紀。坊間傳說,設計這些“眼睛”的初衷是為了恐嚇市民,讓他們感受到時刻處在統治者的監視中。實際上,這些“眼睛”是房屋閣樓的通風系統,開口形狀狹窄是為了確保房屋內部空氣流通的同時,避免進入過多陽光,使儲存的奶酪和肉類等食物腐壞變質。如今,這些“眼睛”已經超越了其實用價值,成為錫比烏的象征,2004 年還被列入世界遺產候選名單。
錫比烏屋頂上形態各異的眼睛@Elsie_想去南極
錫比烏不大,一天時間就能逛完。這里還曾被評選為“歐洲八大最適宜居住的田園城市之一”,可見這里風光優美氛圍閑適,非常適合來一場Citywalk。
站在錫比烏正中心的大廣場上,可以跟無數只“眼睛”對望;爬上議會塔頂,可以俯瞰錫比烏全景和遠處的喀爾巴仟山;下城區還有不少餐廳和咖啡館,可以品嘗傳統又地道的羅馬尼亞風味。鎮上還有一座“謊言橋”,也是羅馬尼亞歷史上第一座鐵橋,據說站在橋上說謊的話橋就會斷掉,所以很多情侶會來這里宣誓愛情。
錫比烏的謊言橋
當我踏上歸途,羅馬尼亞的種種畫面卻在腦海中不斷放映。布加勒斯特的那股 “京味”、布拉索夫吸血鬼傳說的神秘莫測、錫比烏 “眼睛” 的奇特凝視,都漸漸遠去。可我知道,這片土地的魔幻氣息已深深烙印在我心間。它不再是地圖上一個陌生的國度,而是一段充滿驚喜與奇遇的記憶代碼。我期待著下一次與它的重逢,去繼續探尋那些隱藏在時光深處、未曾被發現的魔幻角落。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Oliver
撰文 / Kido
圖片提供 / Kido、@V8V5、@Elsie_想去南極、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