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文 / 小椰子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段視頻,看得人血壓飆升。
學校的運動會上,正在進行激烈的接力跑比賽。
穿黑衣服的男生正全力沖刺的時候,一位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突然竄出來擋在他前面。
黑衣男生想要推開他,卻導致兩人一同摔倒在地。
眼看著奪冠無望,黑衣男生懊悔地扶住了額頭,而罪魁禍首的志愿者居然一句道歉都沒說就走了。
誰也不明白這位志愿者為什么非要在比賽的時候竄進跑道,還突然變道擋住參賽者。
造成了這一重大失誤后,還能事不關己般、輕飄飄地就走了,也不扶一下倒地的參賽者。
最近網上很火的一段話,就特別精準地概括了這位志愿者的行為:
“感覺很多人其實都患有輕微智障,但是因為生活能自理,所以被當作正常人。”
當然,這里的“輕微智障”,并不是醫學診斷,只是大家在相處過程中的切實感知:
“這個人感覺不太聰明啊......為什么他做的事、說的話都不像個智力正常的人?”
就像這幾天火上了熱搜的一個詞:“預制人”。
泛指一些人如同預制菜一般,智力還沒解凍,交流起來堪比“人機”。
有一些典型的病癥,可以對號入座一下身邊有沒有這類人。
①閱讀障礙,理解信息的能力極差,需要別人一遍一遍地重復。
比如,你發了一份文件給同事,一開始就已經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黑白雙面打印一下,要兩份。”
對方卻如同閱讀障礙一般,說:“沒有彩色打印機啊。”
你耐著性子回答他:“所以黑白打印就行。”
“一共要幾份?”“兩份。”
“是單面打印嗎?”“雙面...”
比如,同事發來一條消息:“我的傘忘在門口了,可以幫我拿一下嗎?”
你趕緊問他:“在哪個門口?啥顏色的傘?”
他卻自說自話,仿佛沒有看到你的提問:“嗚嗚嗚我才剛買不久,都沒有用幾天。”
你耐著性子連續再重復了兩遍剛才的問題,終于問出了有效信息。
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總是答非所問,你問A or B,他回答:or。
比如,你問領導:“請問我明天什么時候去接您呢?”
領導回答:“明天吧。”
你問領導:“師德考核表是交給述職組長還是教研組長?”
領導回答:“組長。”
你問領導:“我們中秋送月餅要送蓮蓉味還是鳳梨味?”
領導回答:“要送的。”
比如,有人一直叫你“吳老師”,但你明明姓“馬”,你非常明確地告訴他:
“我姓馬,您叫我小馬就行。”
結果對方來了一句:“還是吳老師比較正式。”
③拒絕思考,有些明明很淺顯的答案、常識,卻拒絕動動腦瓜子去思考一下其中的邏輯。
比如,你讓主任把銀行卡的四個角都拍進去。
結果對方給你發了4張銀行卡每個角的照片。
比如,你發了條帶有天空照片的朋友圈,有人問你:“天這么亮?”
你回復:“7點多的時候拍的。”
對方再問:“你們那里現在才7點多啊?”
你回答:“不是,現在已經快凌晨一點了。”
對方又開始重復了一遍:“天這么亮?”
再比如,有業主在群里發飆:“這是物管放在業主門前兩根植物么?是什么意思?
是在羞辱業主么?沒見這樣羞辱衣食父母的物業!”
有其他業主看不下去,齊刷刷地在群里為物業解了圍:“艾葉已收到,謝謝。”
也不是很懂,一盆艾葉是怎么會讓他聯想到羞辱業主的。
和預制人溝通簡直就是一場酷刑,要多費勁有多費勁,相處起來要多心累有多心累。
知乎上有個瀏覽量高達1億多的問題:“和聽不懂話的人溝通是什么體驗?”
有個點贊很高的回答說出了問題的本質:“聽不懂話,其實都是沒聽。”
德國思想家朋霍費爾提出過這樣一個概念:“社會性愚蠢”。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對一類人進行智商測試的話,他們的智商沒有問題,但他們就是“蠢人”。
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都呈現出一種固化的狀態,被設定好后就無法改變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們看上去無比“人機”的原因。
動物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雌火雞是非常稱職的母親,充滿關愛,警惕性高,危險來臨時會將自己的孩子收攏在身子底下。
但很奇怪的是,這一切母愛行為幾乎都是靠一樣東西觸發的:小火雞的“嘰嘰”聲。
只要有一只小雞發出“嘰嘰”的聲音,火雞媽媽就會照料它,要是不出聲,火雞媽媽就根本注意不到它。
動物學家將一只雌火雞和一個臭鼬充氣玩具放在一起。
要知道,臭鼬是火雞的天敵,只要它一出現,雌火雞就會大叫,用爪子去抓它。
然而,這只臭鼬玩具里卻裝著一臺小型錄音機,能播放出火雞寶寶發出的“嘰嘰”聲。
聽到聲音,雌火雞居然停止了攻擊,甚至還把臭鼬玩具收攏到了自己的翅膀底下,當起了它的媽媽。
而當錄音機的聲音一關掉,雌火雞立刻又翻臉不認人,攻擊起了臭鼬玩具。
這就是固定行為模式,就像一臺預先設定好程序的機器,而聲音就是觸發的開關。
不可思議的是,社會性愚蠢的人也如同雌火雞一樣,他們思維封閉,行為模式固定。
他們一般有以下幾種特征:
①不接受和自己不一致的觀點和思維方式,像捍衛領土一樣捍衛自己固有的認知;
②永遠相信自己是對的,不管有沒有依據,總能自動過濾掉那些有用的新知;
③即使知道自己錯了,卻依舊不改,如果有人敢提出來,就會惱羞成怒;
④聊天的時候,他們根本沒聽你在說什么,而是一直自顧自地說完自己想說的。
所以呀,碰到這列預制人,別想著能改變他,因為他的認知已經是閉合的狀態了,很難接納新的觀點。
而我們也要警惕,自己是否也有在不知不覺中變成“預制人”的傾向。
用固定視角去看待事物,用固定行為模式去行動,會讓我們看世界的方式越來越狹隘。
只有抱著空杯心態,不斷地讀書、學習、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愿你我,都避免成為“預制人”。
共勉。
來源: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讓生命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也曾希望:
參與探索適合兒童的教育,
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