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發(fā)源于唐朝,中興于明朝。元朝的張三豐被尊稱為太極拳開山祖師。太極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內容之一,屬于中國國學的范圍之內。
通過練習太極拳的動作,可以導引體內經絡氣血的運行,從而使身體更健康。太極拳既可以用于養(yǎng)生健體,也可以用于技擊御敵。
太極拳愛好者
那么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練到什么程度算是達到太極拳的較高境界了呢?主要有以下四條。
一,練功時身體姿態(tài)要端正,動作流暢、優(yōu)美,如行云流水。
二,練功時心態(tài)要入靜不能有雜念,專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到練功之中。
三,要以意念引導動作,達到意念與動作合一、身心合一的境界。
四,對太極拳拳理有深入的理解。
太極拳的理論是以儒家道家哲學中的太極和陰陽辯證思想為核心,結合了《易經》中的陰陽五行變化思想,中醫(yī)的經絡學和古代的導引吐納術形成的。太極拳拳理中含有深刻的哲理。
《易經》是儒道兩家共同的重要經典。太極拳的拳理與《易經》有密切的淵源關系,其名稱上太極一詞就來源于《易經》。
《太極歌》是太極心法的總綱領。從《太極歌》的內容上可以看出與《易經》的緊密聯(lián)系。《太極歌》中的太極拳動作陰陽變化之道,與《易經》的陰陽變化規(guī)律有極為緊密的聯(lián)系。
太極八卦圖
太極拳的動作和理論都包含著《易經》中的陰陽、五行、八卦哲理。太極拳的動作講究動靜結合、剛柔相濟、陰陽平衡,都是來源于《易經》的哲理。太極拳中最基本的招式八法五步中,八法對應的就是八卦,即乾(掤?)、坤(捋)、離(擠)、坎(按)、巽(采)、震(捌)、兌(肘)、艮(靠)。五步對應的就是五行,即金步(右盼)、木步(左顧)、水步(進步)、火步(退步)、土步(中定),均符合五行生克之理。
通過練習太極拳的動作變化可以體悟陰陽變化之道,探求大道之理和人生真諦。我們打太極拳不僅要打出拳味,還要從中探索其所蘊含的哲學意味,從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要想達到太極拳的高境界必須做到如下兩點。
一,動靜兼修。
太極拳要想達到較高境界必須靜功和動功兼修,這樣才能修練得全面。只練動作套路不練靜功那只是練了一半。靜坐和站樁的靜功最能練出習練者沉穩(wěn)的氣質。打太極拳越沉穩(wěn),境界才越高。
二,多學習各方面知識,尤其是國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
太極拳大師吳圖南認,要想悟懂太極拳理,必先研懂《易經》智慧和道學。太極拳宗師孫祿堂先生說:“易有八卦,人有八脈,拳有八式,是以拳有八卦之變化”。不懂《易經》,就不能懂太極拳之理。
易經智慧
要想達到練功時心態(tài)入靜沒有雜念,必須有比較高的智慧、修養(yǎng)。因為能把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都看得明白而且解決得好,才能有安靜的心態(tài)。看不明白的生活問題越多,心情就會越亂,心態(tài)越靜不下來。具有把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看得明白且能夠解決的智慧,心態(tài)才能靜得下來,才能具有從容不迫的大家風度。
可以說,只有智慧修養(yǎng)高,練太極拳的境界才能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