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楊子和麥琳“你方唱罷我登場”,接力演繹“爹媽味”,已出到第四季的綜藝《再見愛人》本應是強弩之末,沒想到出圈大火,登頂年度最熱綜藝
最初是力嫂以“學習教育”之名強迫我看,追了兩期后開始欲罷不能,美國旅行時依舊每周四追更……
追了三期后,我寫了
關于婚姻觀,我在文中提了個靈魂拷問:
人和人天然有差異,兩性差異更大,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樣的,所以婚姻就是互相包容妥協,不管對方是誰,湊合湊合總能過下去?
or
人天然有差異,但有些人差異小,趣味相投三觀契合,有些人則完全不對付,前者才是命中注定最適合自己的另一伴,如果年少無知,不幸選到后者,再怎么妥協包容都只能徒增痛苦,互相傷害,不如當斷則斷,各奔前程?
當時做了個投票,結果只有27.5%的男性和11.7%的女性讀者選前者——至少在我讀者群中,絕大多數已不再認同“結婚就是湊合過日子”的傳統觀念
如今追到第八期,三對矛盾已全面展露,是時候再寫一篇,聊聊我對婚姻問題更深層的思考
關于婚姻本質,恩格斯在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寫得很清楚,婚姻本質就是男性對女性的剝削
隨著技術進步,人類生產的財富出現剩余,必然出現分配不均,小部分人剝削大多數人
同樣基于自私基因,有權有錢的死后希望權錢都能讓子孫繼承,沒法測DNA的時代,要沒婚姻制度剝奪女性的性交自由和生育自由,就沒法保證我不被戴綠帽子,我的財富地位稀里糊涂傳給“野種”
所有古文明對女性忠于性伴侶的道德要求都遠高于男性,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女的敢紅杏出墻就要沉豬籠
唯一例外是基督教世界,出現了很奇葩的要求一夫一妻的圣經,隨著全球化時代西方掌握話語權,就成了現代世界的通行慣例
雖然古代男性普遍剝削女性,甚至很大程度妻子就是丈夫私產,可任憑處置,但道德上要有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讓女性無法意識到或坦然接受自己被剝削奴役的事實,這種社會秩序才能長久運行下去
在中國,就叫儒家禮法,三從四德,到處立貞節牌坊,鼓吹烈女,后來以訛傳訛演變出“女子無才便是德”,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堅持“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男主外”意味著男性有賺錢養家的天然責任,“女主內”意味著女性有做家務、贍養公婆、撫養子女的天然義務
表面上看,這種責任區分對男女都不公平
為什么只有男人要搬磚賺錢,女人可以不用?
為什么只有女人必須做家務,男人可以不做?
但實質上,對男性來說,這種不公只存在于弱者
男人只要有錢,就能娶三妻四妾,做家務啥的都能花錢雇人做,妻子的功能很容易代替
社會本就重男輕女,有錢男還可以娶N個老婆,結果一定是大量底層nobody屌絲男娶不到老婆,無法延續基因——今天所有活著的人,傳承的都是強者基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大概率非富即貴
但對女性來說,這種不公是全方位的,誰都逃不掉
因缺乏獨立賺錢能力,一旦離開夫家,真可能被餓死,就算在夫家受了再大的委屈,也只能忍了
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更容易心理扭曲,用當年婆婆對自己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兒媳……
復仇對象本應是剝削自己的男性,結果在傳統觀念引導下,內心的痛苦全發泄給了下一代女性……
這也是現代社會結婚率越來越低,離婚率越來越高的根本原因——越來越多女性受到良好教育,能在勞動力自由市場中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收入可能還比很多男性高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自然會對另一半提出更高要求
但很多男性要么根本沒意識到這種質的變化,依然認為老婆干家務,伺候自己/公婆,管孩子讀書天經地義
要么意識到經濟地位變化對家庭地位變化的影響,卻依然不愿放棄傳統價值觀——因為這種觀念天然對男性更有利!
所以才說“性別矛盾的本質是階級矛盾”
一方面是男性對女性的階級剝削
另一方面是男性中的強者對弱者的階級剝削
而隨一小部分女性經濟地位遠高于大部分男性,又出現了少數女性強者對多數男性弱者的反向階級剝削——女拳師的訴求不是要男女平等,就是把男人狠狠踩在腳下,讓他們也嘗嘗千百年來性別壓迫的滋味!
在第八期節目中,劉爽和楊子這兩位持傳統婚姻觀的PUA大師/既得利益者,一再強調金錢重要性,用劉爽的話說,婚姻中99%的問題都來自錢
他倆觀點受到三位妻子一致反對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參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需要婚姻,是想從另一半身上獲取五種價值——
由基礎到高階,依次是經濟價值(經濟依靠)、生育價值(育兒伴侶)、性價值(性伴侶)、生活價值(生活伴侶)和情緒價值(靈魂伴侶)
這三對最終結局,網上小道消息滿天飛,單從婚姻價值角度看,我認為劉爽/葛夕最后一定會離婚
站葛夕視角,手哥懶散“不支棱”,她比手哥更能賺,你非但無法給我經濟支持,反而要靠我養?
葛夕多次說過,我養你不是不可以,但得給我提供其他價值呀
生育價值,兩人沒孩子,手哥沒價值
性價值,還是一語雙關的“不支棱”,身材傲嬌,正值如狼似虎年紀的葛夕,顯然無法滿意
生活價值,在家你就是個媽寶,啥都要我來照顧,上節目居然還雙手插兜,看著老婆搬沉重行李
但葛夕最看重的是情緒價值,很可惜,習慣懟天懟地懟萬物的手哥,明知葛夕最反感他懟自己,還是忍不住……
可見,這段婚姻實際已對葛夕沒有任何價值
支撐葛夕上節目而不是直接民政局見的,是她還愛手哥(的才華),想確認下他是否還愛自己——若是真愛,總能為愛改變
可惜,手哥就是阿斗,任何一方面,都很難真正“支棱起來”
這次六位嘉賓,連李行亮現在都被商演抵制,唯一被廣泛好評的,只有“人間清醒我葛姐”
其實過去這些矛盾都在,但葛夕看劉爽有“粉絲濾鏡”,很容易被“巧舌如簧PUA+一到吵架就下跪”的表面功夫給糊弄過去(這也是手哥的婚姻觀,難得糊涂)
如今葛夕認識到問題本質,如果手哥不做徹底改變,依然對自己毫無價值,自然只有離婚一條路
楊子和黃圣依關系要復雜些,在最基礎的經濟價值上,兩人長期糾葛
我看過不少深挖爆料文章,有提到這么多年來楊子投資影視劇幾乎全雷,只有黃圣依接戲依然穩賺,現在直播帶貨又漸入佳境,這也是他其他問題都可以嘻哈糊弄不當回事,只有黃圣依閨蜜“挑唆”她換經紀人,想擺脫楊子經濟控制,這事絕不能忍
也有深挖巨力集團,提到楊子身價不菲,離開黃圣依這顆搖錢樹也不怕——楊雖爹味十足,但得承認是個有事業心也非常勤奮的人,希望努力打出一片天下以證明自己,這可能和他原生家庭地位有關
當然,還有人提到,他收藏的那么多天珠文玩,現在這世道還能變現出多少錢,值得懷疑
雖然復雜,但結婚10多年來,兩人收入能力變化趨勢還是顯而易見——婚前,黃剛和經紀公司鬧翻,楊家又實力不菲,楊簡直白衣騎士,黃則嫁入豪門,此后十多年,黃的物質生活品質完成了徹底階級躍升——她壓根不用操心財務問題,也能活得相當滋潤
當錢不是主要問題時,黃自然更看重那些更高層次需求
楊子顯然不是一個好的生活伴侶(作息日夜顛倒),更不是好的靈魂伴侶(兩人興趣不同,楊還經常公開貶低嘲諷),長期分居兩地,性生活顯然也不太和諧
這幾個需求黃都有不滿,但作為母親的責任感,使她忍了下來,核心訴求已退到育兒上——希望楊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讓自己繼續喪偶式育兒
而這個關鍵訴求,楊子并不在意,甚至還搬出“孩子可以不用管”,“我小時候爸爸不管,狗充當了爸爸角色”之類胡攪蠻纏的說法
即使如此,黃能否下定決心離婚依然難說,那意味著她不得不直面痛苦的離婚析產問題,以及“去楊子化”后個人事業版圖的重構,以她性格,這些改變不容易
事實上,這三組家庭財富分位數都在中國最富1%以內,所以經濟問題在家庭矛盾中沒那么凸顯,節目更多討論女性覺醒和情緒價值
相比而言,李行亮和麥琳的矛盾與普通老百姓更接近些,也更易引起共鳴(特別是女性)
這也是為何麥麥被網暴同時,也有些女觀眾更愿共情麥麥,反過來罵李行亮,或至少各打五十大板(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原因
李麥的家庭結構,是典型男主外,女主內
現實中雖然也有葛夕這種收入超過丈夫的大女主,但更多家庭依然是傳統模式——要么妻子收入不如丈夫,要么妻子全職照顧家庭
這背后涉及另一個無比殘酷的現實問題——哪怕在自由市場環境下,女性依然容易遭受職場性別歧視
因為生孩子前前后后對女性生理心理都會造成劇烈沖擊,影響事業發展的連續性
想一邊不耽誤帶娃,一邊繼續拼命發力事業,的確非常困難
正因為客觀上很難兩全,企業也會反過來對女性——特別是已婚未育女性,進行或明或暗的職場歧視,進一步惡化女性追求經濟獨立的環境
麥琳對李行亮的強勢管控,恰恰源于她內心嚴重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的缺失,則源自她的自卑
這種自卑,既來自經濟上完全依賴李
也來自生娃后身材走形,擔心性吸引力下降(不是好的性伴侶)
還來自她對自己受教育水平不高,興趣狹窄,難以進入李精神世界的憂慮(不是稱職靈魂伴侶)
更來自原生家庭影響——天上不會掉餡餅,凡事都要努力爭取,如果無法證明自身價值,就不“配”得到“餡餅”
為證明自己對家庭經濟也有不可或缺的價值,才會外行指導內行,強行干涉李的工作,才要摳門到令人發指,包括讓觀眾瞠目結舌的熏雞事件,她的核心訴求就是借機強化“沒有我,你們過不好”的心理暗示
畫像事件崩潰大哭源自對外貌的不自信,才會完全脫離該環節設置初衷,重點變成“畫師把我畫丑了”
而李指葛夕為最佳伴侶事件,則把她內心最大擔心擺上臺面——她怕李行亮不再愛她,于是徹底崩潰
雖然事后李一再解釋,他只是羨慕葛夕為手哥做的那些事,麥麥從沒為自己做過
但節目中不少細節能看出,李葛二人都有不錯的藝術修養(音樂、美術),甚至都知道塞爾達傳說(一款經典游戲),兩人更易在興趣(精神)層面形成共鳴
加上葛夕展示照料他人的能力遠高于麥麥(生活價值),發生“貨比貨”現象后,李更期望葛夕這樣的另一半,是人之常情
李的問題在于父母早亡+性格內向,他的價值觀中,一個完整家庭不可或缺,這也是他能長期忍受麥麥因自卑產生的各種過激舉動的根本原因
從目前進展看,“最強嘴替”好友安安的出場,成功讓兩人都意識到自身問題
李意識到應更多向麥展示內心真實情感(這是麥最想要的),麥也意識到自己該放手去媽味,節目最后,兩人不離婚概率極大
尷尬的是,節目播出后形成輿論反噬,廣大吃瓜群眾希望他們趕緊離……
這些年,很多人感覺身邊親友離婚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有“離婚羞恥感”,也不認為“離婚=人生失敗”,甚至不承認“離婚=婚姻失敗”——離婚就是割肉止損,能騰出更多人生,找到更好婚姻
而《再見愛人》大火,會激勵更多人(特別是女性)選擇勇敢離婚,也會有更多年輕人恐婚……
前些天和幾個單身妹子聊天,發現她們一方面平權意識非常強烈,表現出對婚姻和生育無所謂的態度,另一方面又希望朋友能介紹靠譜男生,真遇到優秀的心動boy,為他生娃當然沒問題,甚至生幾個都OK
問題是當今社會,事業有成不差錢,愿意管孩子教育,外形帥氣,體格強健,性能力“頂呱呱”,還愿意主動洗衣燒飯拖地板,極為尊重女性,不斷提供情緒價值的暖男,何等稀缺,何等搶手……
結果必然是更多女性選擇“寧缺毋濫”
孩子和婚姻,都是人生可選項,而非必需品
長期以往,少子化問題無解
按照馬恩理論,婚姻制度是人類奴隸制度最后一環,共產主義來臨時,階級差別徹底消除,自然沒了國家暴力機器,也不再需要婚姻制度
就是不知道馬老師當時有沒有想過,如果婚姻制度必然走向衰敗,年輕人不愿生孩子的問題,怎么解決呢?
唯一出路就是科技進步出體外人造子宮,在生育上徹底解放女性
只怕這一天我有生之年看不到,往后余生,只能繼續看著網上越來越激烈的兩性對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