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同比增長0.2%,比上個月又跌了0.6%。于是很多人都在想,中國是不是正式進入通縮時代,我們的經濟是不是全面“日本化”,我們不會跟日本一樣走入失去的30年?
要搞全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知道CPI下跌是不是就意味著一定是通縮?在我們的理解中,通縮是因為低物價造成的。可是實際上日本90年代的通縮卻是高物價造成的。
90年代的日本跟我們的情況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卻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樣。在進入通縮時代之前,日本的經濟相當畸形,股市在1989年漲到了歷史最高點,房地產更是驚人。90年代的時候,日本東京優質地區一套30平米的住宅,售價在600萬美元左右,每平方米20萬美元。當時賣掉整個日本的房地產,足以買下兩個美國。
最夸張的時候,日本樓市總估值20萬億美元,是日本GDP的6倍,更是當時全球股市市值總和的兩倍。
在股市、樓市畸形繁榮的推動下,日本當時的物價水平高得離譜,當時你在日本東京銀座打車,起步價就是1萬日元,相當于80美元當時。
高物價、高房價、高股市,最終才造就了日本的經濟通縮。可是我們反過來看現在的中國,我們的情況卻不是如此。我們的CPI持續下滑,關鍵是我們的物價真的低。目前我們的CPI中,除了食品CPI跟能源CPI還在漲之外,其他基本都在跌。
因為我們的生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我們擁有十幾億的豐富勞動人口,在過去40年我們建立了全球最強大的制造業體系,特別是在這兩年打通全產業鏈之后,生產成本更是進一步下滑。
中國企業在壓成本這個事情上,真的是有著與生俱來的能力。每一個企業都在拼命上規模,降成本。最典型就是我們的汽車產業,比亞迪直接推出了7萬多的秦,直接就把所有A級車都拉到七八萬的水平。理想、蔚來這些也把豪車的價格給打下來了。
這就是中國工業的能力。可是實際上,價格下來了,我們的需求并沒有減少。去年中國汽車產銷都超了3000萬,增長都在10%以上。在很多領域我們其實都是如此,CPI下來了并不是因為需求少了,而是我們的產能上去,價格下來了,需求實際上是更強了。
另外我們目前股市、樓市并不存在巨大的泡沫。股市就不用說了,美股目前市盈率是30倍,標普500是38倍。我們的大A只有12倍。美國股市總市值占GDP是2倍多,而我們還不到1倍。我們的股市現在不是泡沫,而是遠遠被低估,導致股民怨聲載道。
另外樓市目前也已經回落到一個非常合理的價格區間,甚至現在價格已經出現超跌的情況。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在22年美國加息之后,我們為何不加息?如果我們跟著加息,那股市跟樓市就不會跌得這么慘。因為我們不加息,導致外資出逃,結匯資金不愿回來,市場流動性枯竭。最終樓市銷量價格大跌。
可是這個過程很可能就是我們主動去泡沫的。如果我們的高房價遇到了低物價,那真的可能應發惡性通縮了,大量的資金被房地產市場沉淀,導致市場流動性更差,最終導致經濟通縮。
另外我們現在物價低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全球需求不足。中國的產能是為全球準備的,而不單單是為中國市場準備的。現在全球需求不足,導致我們大量的企業出口轉內需,這就造成國內市場進一步內卷。
說白了我們目前并不是真正的通縮。我們感覺的通縮,都是數據顯示出來的,而這套數據分析法則是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美國、德國、法國、英國這些國家都從來沒有想象過,人類歷史上會出現一個制造能力如此強大的國家,因此他們的那一套數據分析理論,實際上并不太實用目前的中國。
那我們的CPI到底什么時候會開始抬頭呢?第一,那就是這一輪企業洗牌結束的時候,把落后產能進一步淘汰,市場停止無休止的內卷。第二,全球需求開始復蘇,我們把更多的產能投入到外國市場,國內供求減少,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我們并不需要擔心我們會全面日本化,因為我們跟當年的日本并不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