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咱家越來越強大了,老百姓出個國根本不算事,很多國家的簽證都容易拿,但唯獨印度這個鄰居家的門是真不好敲開?。∮绕涫墙鼛啄甑纳虅蘸灒ㄟ^率奇低,99%都過不了!有人就納悶了,三哥不是天天在網上吹他們是‘世界強國’嗎?巴不得有人去他們那邊見證大國奇跡呢,怎么簽證還過不了呢?
你可別不信啊,稍微查一下就能知道,印度從2020年開始就單方面收緊對我們的簽證,這4年下來,華人想要去印度,不管是旅游還是商務簽都非常難辦,要么慢吞吞的卡你半年,要么直接拒簽。就連像工程師、企業技術骨干和中高層管理之類的精英人才,被卡的幾率都很高,更別提普通人了。
除了拒簽之外,三哥還設立各種套路來制裁中企,比如毫無理由說查你就查你,然后巧立名目開各種天價罰單,經手的每個部門都要勒索一把,要是你不給錢,就凍結資產,給你家工廠大門口貼封條。要是有人不服,敢去鬧事的話,三哥干脆也不裝了,直接一頂‘偷稅漏稅’的帽子蓋下來,然后堂而皇之地扣押企業資產,不管是錢、場地還是設備,最后連一根毛都不給你留下。
這么層層盤剝下來,把去印度投資的中企逼得是苦不堪言吶!玩命奮斗十幾年,一朝回到解放前,這誰受得了???所以這4年來,大量中企和資本紛紛撤離印度,按理說這不算好事,開門做生意只聽說過往回撈的,沒聽說過主動趕客的。但三哥一點兒也不著急,因為人家就是故意這么干的!
在印度眼里,龍哥就是最大的“假想敵”!所以他們不管做什么都要跟我們對標,尤其想要在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甩開我們。
事實上,印度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和外資流入數據,的確是在猛猛往上漲。甭管網友們如何嘲諷印度,但數據不會騙人。
從2014-2024,印度狂吸了6674億美元的國外資本,比前一個十年上漲了119%!而且人家的產業也在搞升級,互聯網外包、金融服務和制造業發展的特別快,2023年的GDP突破3.55萬億美元,已經超過英、法,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了!
說句良心話,印度這些年的確發展快,雖然天花板沒咱們家高,但也不可太過低估,還是得客觀理性看待他們。
而印度最缺的,就是咱們身上的這種客觀理性,這注定讓他們達不到我們的高度!
回顧一下改開后的這40年,我們一直抱著和平和開放的態度,敞開大門做生意,講究的就是一個合作共贏。不管是東邊有著歷史宿怨的日本,還是西邊不斷挑事的美國,他們的企業只要來到來華投資,都能得到很好的營商條件,這些年下來不知道在咱們家賺了多少錢!因為咱家足夠客觀和大度,一碼事歸一碼,從來不會在經濟上為難人家。
日系車和老美的手機,前些年在我國賣得多好啊,咱家去卡過人家的脖子嗎?從來沒有!最近這幾年,我們的新能源電動汽車,還有像華為小米這樣的智能手機品牌,之所以能把洋貨壓下去,也是堂堂正正靠技術碾壓的,咱們嬴的是陽謀,別人敗了也無話可說。
這才是真正想要做生意的大格局??!在經濟層面,我們講究的就是一個實用主義,理性冷靜的讓人不可思議。
反觀印度,別說理性了,從上到下的對華態度都很“畸形”。
他們的民間被長期洗腦,把龍哥當對手來看,中上層的在野黨,一個比一個狂熱,還嫌棄莫迪所在的印人黨“過于軟弱”,甚至噴莫迪“賣國”。印度議會甚至還好幾次質詢莫迪:為啥被人壓到家門口了,還要跟中企維持貿易合作?為啥還要跟龍哥達成邊界巡邏協議?
莫迪所在的執政黨也有話說:目前對華的外交和產業政策,是在權衡利弊之下的最優選項。印度現在需要發展,需要韜光養晦,把自家的產業實力和科技養肥起來,這需要穩定的環境。如果繼續和龍哥大鬧下去,不僅會限制發展,還會讓西方趁虛而入,煽風點火激化矛盾,最后把印度變成對抗龍哥的第一大炮灰。就像烏克蘭和俄羅斯那樣,看看司機現在的下場吧!
莫迪說了:我現在保持克制,就是不想讓印度成為炮灰!
這就好比,現在國內的網友都覺得普京是個強硬派,是“鐵血大帝”,但是在俄羅斯內部,他們自己卻覺得普京是個溫和派那樣。莫迪現在就處在類似的尷尬境地里??陀^來說,在印度政壇,他已經算是比較有大局觀的人了,但還是會被各方勢力所裹挾。
所以啊,印度有人有地有投資,發展潛力的確很大,但是天花板不會太高,至少達不到咱們的高度,問題就在于他們整體沒有大局觀,領導層沒有干大事的心胸和格局,民間意志又長期被帶偏了,所以綜合來看難成大器。
三哥在南亞做個區域性大國是沒問題的,但是想要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世界性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何說印度成不了大器?格局不夠大!印度現在不缺人口,缺的是資源、技術和完整的產業生態,這單靠自己是養不起來的,外部的合作交流不可或缺。但問題是,要合作就要足夠開放,還要跟大家一起遵守市場規矩,印度能做到嗎?
按三哥以往的尿性,他們的字典里就沒有“規矩”二字,一直都被外界視為“外企墳場”,甭管誰來了都得扒下一層皮來。
小米在印度苦心經營十年,一張555億盧比的天價罰單,直接讓之前的努力化為泡影。美國的蘋果也很慘,經過幾輪反壟斷調查之后,被印度罰了75億美元,嚇得庫克趕緊收拾包袱,全面撤離蘋果在印度的所有工廠。
沃爾瑪因為“違反外國投資法”,被罰了13.5億美元,人家可是全球連鎖超市的巨頭,受不了這個冤枉氣,所以在2022年的時候也宣布全面退出印度市場。
通用汽車在印深耕10年,始終無法盈利,最后虧損20億美元,哭著離開了印度。
英國的沃達豐,被印度以偷稅為由罰款21億美金,他們不服氣,罰款拖了12年都沒交,直接翻到51億,連續幾次上訴到國際仲裁法庭,嚇得印度連夜修改了“追溯稅”法案。他們解氣了,可是后來的韓國三星卻被害慘了,前前后后不知道被印度查了多少次‘逃稅’,每次罰款都2億美元起步。
美國微軟“沒交夠稅”,也被罰了70億盧比!但問題是,你印度的稅法三天一小改,五天一大改,怎么交才算“交夠”?根本沒個統一說法,人家想罰就罰,日子長了誰受得了?。?/p>
除了以上列舉的企業,還有像寶馬、谷歌、亞馬遜、通用之類的跨國大廠,也都被印度虐哭過。大廠都這樣了,何況那些中小企業呢?
更何況,除了這套稅收大法之外,印度的本土保護主義傾向也很嚴重,官方在管理層面直接化身強盜,什么好處都想往回撈,完全無視國際市場規則,也不顧外企死活。
以電動汽車產業為例。莫迪曾經放話說,要在2030年實現電動車銷量突破30%的偉大目標,并且大手一揮就撥了150億巨資,說要打造印度自己的產業鏈。
放眼全球,誰家的電動汽車產業鏈最強?那必須是龍哥啊?所以印度這兩年又屁顛屁顛找上門來合作。但他們的操作很奇葩:既希望我們車企去印度投資建廠,但又對進口汽車加征高達70%-100%的關稅!既想要引進汽車產業鏈,又強硬要求我們轉讓電池、電機、電控、智駕等最關鍵的核心技術!還要求去印度開廠的車企,高管必須是印度人、經銷商必須是印度公司。
這就好像他們想求人幫忙,但一開口卻是“你跪下,有個事求你”那樣,吃相也忒難看了!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去印度開廠有多難?怎么才能保護中企利益?印度不愧被譽為“外企墳場”,想去他們那投資賺錢,等于是開啟了一個地獄級難度的副本。什么臨時補貼稅、濫用市場優勢罪、反壟斷調查、地方選舉規定和政治輿情失控罪、隱私和數據安全法、銷售政策違反當地環保法罪…
各種匪夷所思的名目和借口,直接把稅收恐怖主義、本土企業保護主義和綁架勒索主義結合到了一起,誰去了都夠喝一壺的。在這種糟糕的、不透明的營商環境下,我們該怎么保護中企的權益呢?
關鍵在于立法!
以電動汽車行業為例,印度一方面開出各種條件,吸引我們車企前去投資建廠,一方面又絞盡腦汁引誘和壓迫我方企業交出核心技術。對此,商務部在10月直接點名印度,發布了“禁止電動汽車技術出口”的消息,并且嚴格禁止各大車企以任何方式將關鍵技術轉移到海外。
同時,咱家還呼吁各企業盡量將核心技術打散分化,并且對掌握先進技術的個人和團隊,給予高待遇,同時還要簽署保密協議,如果擅自透露,將以“叛國罪”處置。
這一系列措施頒布后,電動汽車產業暫時安全,但除了電車,咱們的超高壓輸變電技術、量子通訊、超算、雜交水稻種植、量子通訊等科技領域也非常拔尖,相關企業早就引起了各方窺探,想要保護中企的利益,相關立法工作已刻不容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