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再次證明了其在電動車行業的領先地位。12月10日的三組數據,清晰地展示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
首先,特斯拉中國上周的銷量達到了2.19萬輛,這是歷史上第二好的單周成績。這樣的成績不僅在內部獲得了馬斯克的點名表揚,也證明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品牌影響力。緊接著,11月份的國內零售銷量為73,490輛,同比增長了12.2%,這表明特斯拉不僅在持續增長,而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依然保持著領先優勢。更長遠來看,從年初至11月底,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零售銷量達到了574,175輛,同比增長8.8%。自從朱曉彤回歸后,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出現了顯著的上升趨勢,這不僅僅是銷量上的增長,更是對市場戰略和執行力的一個肯定。
除銷量上的成功之外,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創新也同樣引人注目。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在12月10日的一次分享中,詳細闡述了特斯拉對自動駕駛技術路線的堅定信念。多年來,馬斯克一直堅持認為,實現更安全、更智能的完全自動駕駛只能依靠純視覺系統。這是因為道路和交通規則原本就是為人類的視覺系統設計的。通過攝像頭、視覺神經網絡以及自動駕駛的硬件,特斯拉能夠模仿人類的視覺感知和決策過程,從而達到甚至超越人類駕駛的水平。特斯拉的“端到端大模型”已經實現了“光子進,決策出”的技術突破,這意味著從視覺輸入直接到駕駛決策的輸出,無需復雜的中間環節。
陶琳還對攝像頭與激光雷達融合的技術路線提出了質疑。她指出,當兩種傳感器的輸入信息不一致時,系統的決策能力可能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激光雷達不僅增加了車輛的成本,還可能導致系統的復雜性提升,而特斯拉希望通過簡化硬件配置,提高成本效益,讓消費者花的每一分錢都物有所值。
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所有車型都已配備了最新的AI4芯片,其計算能力是上一代的五倍,標志著特斯拉在硬件層面已為完全自動駕駛做好準備。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也代表著特斯拉對未來出行方式的一種前瞻性布局。
然而,特斯拉的創新不止于此。在今天,特斯拉發布了其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最新視頻,展示了機器人在高度變化的地面上行走的能力。機器人通過采用神經網絡控制的電動四肢,能夠在沒有視覺能力的情況下保持平衡,甚至在非常滑的陡坡上也能穩定行走。這次展示標志著特斯拉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領域又邁出了一大步。Optimus不僅展示了其在實際環境中的適應能力,還暗示了未來可能在特斯拉生產線或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這樣的技術突破不僅為特斯拉在汽車制造以外的領域增加了新的增長點,也為整個科技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