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萍靜的萍
首發|萍語文
故園已遠
還好有夢
新一期《十三邀》訪談企業家陳東升,看他重走兒時路,一磚一瓦總關情。
陳東升說,上了年紀老做夢,四點起床后半睡半醒朦朦朧朧,總會做同樣的夢,夢見回到兒時的家鄉,找不到睡覺的地方。
他的話,像風吹葉落,輕輕落在石棉瓦上。
我也曾做過這樣的夢,夢里,帶我南下的那列火車在雪地里疾馳,車廂內有飯菜飄香,窗外是一片白茫茫。我一直希望列車晚一點到站,因為我不知道,走出車站何以為家?
也許,人只有到了他鄉,才真正有了故鄉。
一位北漂朋友告訴我,年少時做夢都想離開鄉土,北漂的第一天,站在北京的天橋上望著萬家燈火,終于明白什么叫做“舉目無親”,那天晚上她做了很長的夢,夢見鄉下的家。
她一定是夢見果樹開花;夢見水稻熟了;夢見太陽落山,母親從田間歸來;夢見炊煙裊裊,從冰雪屋頂升起,夢見家徒四壁,但屋檐下總有燕子來筑巢……
故鄉就是這樣,住在其中,不覺親切。年少時,不愛她的山青水綠,不愛她的十里稻香,不愛她的皓月繁星,只神往伸向遠方的柏油路和鱗鱗居大廈的幸福。
離開了才會夢見與思念,走得越遠漂得越久,思念越長。
一生尋尋覓覓來來往往,不到發如雪不會懂——一切奮不顧身的追逐,最后都要驀然轉身,夢回赤腳奔跑的地方。就像那個夏日午后,闊別多年的陳東升坐在故園門外的馬路邊,恍然如夢。
正因為故園常入夢,多少南來北往的客,跨越山海也要歸來。
幼年被拐的楊妞花,輾轉尋覓26年,終于回到夢里依稀見過的故鄉,但父母已經住進墳塚。
礦工詩人陳年喜講述,在山西和陜西的交界處,有個地方叫風陵渡。北上山西的礦工,若在礦難中死去,親屬會遵照他們的遺愿,跨過風陵渡大橋,以尸骨的方式還鄉。 這種悲壯,令我想起一個詞:魂牽夢縈。
此生,到不了的是夢,回不去的是夢,灼灼陽光下可以觸摸的今天,也是轉眼即成夢。故園已遠,還好有夢。
大雪又紛紛,你是否,也常夢回故鄉?
你若喜歡,勿忘分享。
請在右下角點個“在看”哦!
版權聲明/原創作品,歡迎分享。禁止抄襲、洗稿、轉音頻、轉視頻,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