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村、新曹村,都是寧波市北侖區柴橋街道下轄村。兩個村緊挨在一起,分不清村中民居屬于哪個村的,因此,將這兩個村一起介紹。
老曹村,位于柴橋西南部,1950年8月屬陳勝鄉;1954年8月屬柴橋鎮;1956年9月與新曹村合稱柴橋鎮第三高級社;1962年新曹,老曹分為兩個大隊,隸屬柴橋鎮;1966年老曹大隊一度改稱紅旗大隊,1981年復原名;1983年實行政社分設,恢復行政村建制,老曹大隊恢復稱老曹村。
《北侖姓氏源流》載:柴橋曹氏是北侖區域內唯一的曹氏大族,始祖曹鳳原籍江蘇吳縣,元延佑年間(1314-1320)進士,授翰林院編撰,累遷官直講學士。后任定海(鎮海)縣儒學司訓,解職隱居于海晏鄉蘆江(柴橋)繁衍生息,至第九世仕排行,因子孫警衍日增、原地難以容納,始而分遷、逐漸形成東、南、西、北、中五個柱源,東柱派為舊宅居住(老曹),南柱派里隘;西柱派在新曹西岸,橫河塘,盔帶橋,六橫:北柱派在新曹水思里:中柱派在新曹老屋下;另有一派羲男派在黃巖縣。
山安堂,位于老曹村金興路,建于清代中期至晚期,為北侖區級文物保護點。
山安堂坐西北朝東南,由老屋、新屋兩部分組成。老屋建于清代中期,分前后兩院和東北、西南側院。新屋建于清代晚期,為面闊七間兩弄重檐樓屋。
山安堂
山安堂,也是曹昌燮、曹位康等名人故居。
清翰林院編修曹珊泉,曹氏十八世孫,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光緒二年(1875)奪得恩科進士、欽點翰林院編修庶吉士加一級,例授文林郞,后充當太子侍讀太史,敕賜“太史”匾。
曹位康(1868-1925),曹氏十九世孫,宣統元年(1909)受聘燕京大學教授,清宣統三年(1911)聘任為鎮海中學首任校長,對鎮海中學的創建作出了重大貢獻。
山安堂
西南側院落
前方小門內還有一個小院
金興路,南起老曹路,北迄后興路。處曹姓族房“曹金房”旁,因名。
金興路古民居
老曹路民居
恒興路古民居(恒興路南起環鎮南路,北迄老曹路。處曹家恒盛漕邊,得名恒興路。)
恒興路四合院古民居
恒興路四合院古民居
新曹村,位于柴橋西南部,1949年8月屬紫石鄉,1950年8月屬陳勝鄉,1956年與老曹村合稱柴橋鎮第三高級社,1958年10月屬柴橋人民公社柴橋管理區,1983年10月稱新曹村。新曹清康熙年間(1662~1722)從老曹分遷,故名。
永思里民居,坐北朝南(偏西),由大門、正房和廂房組成。廂房南側為觀音兜山墻。
永思里民居
永思里民居正房
永思里民居的匾托
永思里古民居
永思里古民居
康樂里
康樂里
康樂里古民居
康樂里古民居門樓
磚瓦墻與石窗
德興路民居(德興路,南起老曹路,北迄后興路,處曹姓大屋“德興里”前,故名。)
曹氏乾德堂
曹氏乾德堂,坐西北朝東南,由前進、后進和廂房和東北側院落組成。
由前進、后進和廂房組成的四合院。
東北側院落
位于“乾德堂”西南側的古民居
參考資料:《寧波市北侖區地名志》、《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村中宣傳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