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這個物種的發展崛起對于地球生態環境、地質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大,因為我們擁有了聰明的大腦殼,發明制造工具同時使用工具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再僅僅靠蠻力或者像其它物種一樣用尖牙利爪來獲取食物。
使用工具已經成為人類依賴的生存之道,在石器時代我們或許可以靠著簡單的工具來開山,只不過難度比較大。到了現代社會大型的盾構機可以挖出大規模的隧道,幫助人類跨過山海!
而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錯綜復雜的山體隧道,規模比較大,如果是放到21世紀來看可能并不算大工程,但科學家卻發現這些山體隧道形成于1.3萬年前,并且有著明顯的挖掘痕跡,令人不解!
20世紀中葉開始,在亞馬遜河流域一代這種隧道就陸續被發現,尤其是在巴西境內至少有上千個山體隧道。
當然,最開始這些山洞并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認為很可能是早期人類的杰作。畢竟除了人類不會有哪種動物能讓挖掘出這樣的隧道,即使對于早期的人類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
畢竟這是一項大工程,消耗體力挖掘它的目的又在哪?畢竟當時的人類也并不強大,狩獵采果也勉強就是填飽肚子,消耗高能能量去挖洞實在是不劃算!
從本世紀開始考古學家也開始關注這些洞穴隧道,對其中很多都進行了詳細的探測。它們的規格相當,最高的一般在2米左右,寬度在2-4米之間都有,有些山體底下遍布著錯綜復雜的洞穴,最深的可以有600多米長,看著就像是要把山體挖空一樣。
從整體的規模以及復雜程度來看非常像是人類的杰作,最開始考古學家也這樣認為,但是后來發現這些洞穴的形成時間是在1.3萬年前,是非常古老的年代,人類還處于石器時代,沒有好的金屬工具,僅僅靠簡單的工具就可以挖出規模如此大的山底洞穴,他們的動機以及能力都值得懷疑!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些洞穴側壁上挖掘的痕跡都非常明顯,可以使用工具貌似也只能是人類!
其實在遠古時期的確存在過古人類,它們喜歡挖洞生存,也就是生活在20萬年-4萬年以前的穴居人,在穴居人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尼安德特人,在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多地都曾發現大規模的山底洞穴系統。
可以說在巴西出現的這類規模的隧道遠古人類是可以挖出來的,但是在那個時期穴居人挖隧道生存主要是為了躲避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野獸的侵襲!
但是隨著發展穴居人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人類也不會再挖掘大規模的洞穴系統來生存。其實還有一點值得懷疑,在目前很多已經發現確認的穴居人洞穴內,科學家都發現了一些巖畫的存在。
那個時候的人類早已經不再像動物一眼,他們已經開始學會思考,會在洞穴上畫一些圖畫來記錄。
但是在巴西發現的這些1.3萬年前的史前洞穴,只有相對明顯的挖掘痕跡,但卻沒有任何的壁畫或者圖畫的痕跡,這是非常不尋常的!
后來古生物學家對于這些隧道系統提出了新的觀點,它們并不是人類挖掘的,而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
距今10-1萬年前,南美洲大陸上活躍著一種身形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們被稱為“大地獺”,它們的身形巨大和現在的亞洲象體型相當,但會更高一些,重量可以達到4噸以上。
正常活動中它們四肢快速的跑動,在尋找食物例如吃樹葉的時候,完全可以靠著兩個強壯的后足直立起來,大地獺比較典型的特征就是它們的“三指”。
而古生物學家認為恰巧是這強壯的“三指”,非常有利于它們挖洞穴,同時從它們的體形來看這些洞穴也的確剛好夠它們在里邊活動休息。
當然,大地獺挖掘山洞并非是為了躲避天敵,畢竟對于這類體型巨大的物種來說,即使是草食性動物也很難受到致命威脅。
古生物學家認為1.3萬年前的冰河世紀嚴重影響了這類生物的生存,它們只能通過不斷地挖掘擴張山洞,在里邊躲避嚴寒環境。可以設想一下,在當時冰河世紀到來之后,環境溫度明顯的下降,這些大型的生物全部都擠在洞穴里相互取暖。
大地獺是在距今8000多前徹底滅絕的,可想而知這些1.3萬年前形成的史前洞穴,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大地獺的生存。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