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臺湖鎮水南村在攝影圈火了起來,那是因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鴇年年“拖家帶口”“到此一游”,今年這個地點再次被聚焦,是因為草原雕來了,這種猛禽上次在通州被記錄還要追溯到1928年10月,時隔96年。
“我從外地剛回京,準備休息一段時間。趁著休息,昨天就觀鳥去了。”商江波是位觀鳥愛好者,說起來三年時間也不算資深,但工作之余,觀鳥已經成為他活動筋骨、放松心情的不二選擇。那么,通州這么多觀鳥點位,去哪呢?“初冬季節,一定是水南村。”商江波說,“一是大鴇該來了,另外這個地方屬于涼水河流域,是初冬時節看雁鴨的好地方,而且許多鳥類新記錄都是在這!”
商江波的判斷也是很多攝影和觀鳥愛好者的共識。這不,當他抵達北小營一帶時,已經有很多人架好了“長槍短炮”等著拍鳥呢。上前一問,大伙兒都跟這拍縱紋腹小鸮——一種小型的貓頭鷹。這時,天邊飛起一大片鳥,奪走了他的注意力。“我正在從一大群麻雀里找不同。”放下望遠鏡的時候看了一眼遠處,發現二三十只“小鳥”前面還飛著一只“大鳥”,“看樣子是鴉科大佬們正在驅趕一只猛禽。”他心想。根據毛色看,他起初還以為是普通或者大,后來用相機拍下來,才確認是只草原雕。
“他有7枚翼指,這就很特別了,在猛禽中可以確認是雕。此外,它的覆羽與飛羽之間有一條白色的寬帶,加上黃色蠟膜和嘴角,更加確認無疑。”這只草原雕也被許多眼尖的人看到了,有的甚至用手機拍下了視頻。“要知道草原雕通常生活在草原、荒漠這種比較開闊的場地,在官廳、崇禮我見過,但沒想到在通州南部地區也能發現。”更讓商江波興奮的是,根據相關資料記載,草原雕上次在通州被記錄還是1928年10月,再次邂逅通州竟隔了96年。
草原雕是一種大型猛禽,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體長71至82厘米,體重2015至2900克,體色隨年齡和個體差異變化,從淡灰褐色到暗褐色。它們主要棲息在開闊平原、草地及丘陵地帶,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每年5至7月為繁殖期,雌鳥單獨孵化,每窩產卵1至3枚。草原雕是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掠食者,對維持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商江波等觀鳥愛好者看來,通州近些年出現的鳥越來越多,種類越來越豐富,不僅因為通州的河湖水域生態治理顯成效,也間接體現了通州城市發展轉型的理念。“近年來,人類活動的空間更加集中,高污染的大工廠、小企業陸續遷走,河湖流域沿岸要么大片留野,要么進行生態性保護開發,讓野生鳥類的活動空間更大了。”
“網紅鳥”北長尾、白喉林鶯、中華秋沙鴨、黑翅鳶等頻頻現身,春天還能看到紅頭潛鴨、青頭潛鴨,這些都足以讓攝影和觀鳥愛好者興奮。“主要是這些年我們不用巴巴地去別的區縣看鳥了,自家門口也不差!”作為畢業才在通州定居的新通州人,商江波越發感受到通州生物多樣性的魅力所在。
此次草原雕的現身,也再次刷新了通州現有鳥類記錄。上周,本報剛剛報道,截至11月底,通州區現有鳥類記錄提升至367種(不含歷史記錄16種)。而本次發現的草原雕,屬于“不含歷史記錄16種”中的一種,這次發現,再次刷新記錄,通州現有鳥類記錄更新為368種(不含歷史記錄15種)。
北京城市副中心報記者:曲經緯
攝影:商江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