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創意廣告的第3305 期推送
加入社群請后臺回復“社群”二字
“嗯嗯,好 哩,收到惹,馬上去做哈~”
留給職場牛馬的語氣詞已經不多了。
前段時間,話題#微信文字討好癥#閱讀量9300萬+,沖上微博熱搜,不少打工人在微信交流中被確診為“文字討好癥”,通貨膨脹的語氣詞,已經成了職場人的必備技能。
牛馬如何增加自身的好感度,是職場人常年研究的課題,其中“微信交流中的語氣詞斟酌”更是一門細化的職場生存新賽道。天賦型語氣詞選手隨便拿出一招都能情商爆表,“鈍感力星人”只能默默掏出小本本豐富自己的語氣詞庫。
圖源:《二十不惑》劇照
小紅書高贊爆文:“需要一個介于‘啦’和‘了’之間的詞”,引發2.1萬+點贊和2.3萬+留言,網友在評論區的回復,堪稱當代聊天語氣詞大全,學會了,你就是職場“萬人迷”。
相比于“哈”“啦”“呢”這些常規語氣詞,“哞”才是牛馬該有的口頭禪,牛會哞,馬會叫,牛馬會說已收到,“好的老板,收到哞!”
“喵”也是當代職場聊天的隱形絕殺,甭管對方此刻內心有多少頭草泥馬在奔跑,只要后面加個“喵”,就能一秒萌力爆表,畢竟誰能忍心拒絕被一只軟綿綿的小貓咪蹭一下。
自從給自己立下職場“喵喵人設”,從此領導再也不在意我的工作顆粒度了。
“惹”,同樣有此功效,如果搭配“喵”一起使用,二次元的味道直沖腦門,有種不顧對方死活的快感。
如果覺得“喵”太過軟萌,男士們不妨試試“捏”,正所謂進可攻退可守,心情好時“好捏”“知道捏”,直男也能秒變暖男,心情不好時一句“捏碼的”,直接燒干對方CPU。
語氣詞十級選手,還會將“哩”“惹”“嚕”“昂”等不同的語氣詞和表情符號混搭使用,再來點“親”“寶子”等首發詞語,更顯得職場語言藝術造詣之深厚。 (嚴重懷疑學過淘寶客服教程)
選擇困難綜合癥患者,也有自己的獨門絕活:直接在句末加個L,我走L、收到L、做好L……讓對方自行腦補想要的那個語氣詞:“了、啦、咯、嘞、嚕……”一下就把問題拋給對方,可真是個小機靈鬼,這下誰還分得清你和愛因斯坦!
每個人對特定語氣詞的get點不一樣,你覺得很友好的表達,在對方看來,也許就是槽點滿滿。比如,平平淡淡的一個“咯”,居然也有陰陽的功能,這莫非是中了《狂飆》瘋驢子的毒?
沒事也別隨便“呢”,不然會給人一種淡淡的死感+陰陽感+人機感,瞬間讓人喪失回復的欲望。
“好哩”“收到哩”,俏皮中可能帶有一種奸商口音的既視感,對特定人群慎用。
從情緒張力來看,不費腦子的“哈”的確能快速拉近關系,但也有可能讓人覺得智商已經離地。
語氣詞好用,但也不能“貪杯”哦,含量過高可能由量變引起質變,一朵男女老少、體制內外通殺的“玫瑰表情”,絕對是牛馬人手必備。
PS,當別人都在熱議“啦”和“了”之間還有什么詞,這位“牛馬絕緣體”的無敵回復,直接震翻2.4萬網友。請保持你的職場鈍感力,這才是一門更高階的人生技能。
回復老板或甲方,“收到了”顯得太冷漠,“收到啦”又顯得略輕浮,于是在“了”和“啦”之間糾結的,也許不是具體的語氣詞,而是打工人戰戰兢兢、牛牛馬馬的心態,社畜優秀代表甚至能精準拿捏“哈哈”與“哈哈哈哈哈哈”、“OK”和“okkk”之間的細微分寸,這既普遍又詭異的社交痛點,讓打工人在摸魚時又多了一份 “情緒勞動”。
對于#微信文字討好癥#的熱議,反對方認為“職場必備語氣詞”的底層邏輯是“禮貌”,而非“討好”,加語氣詞能讓聊天不那么干巴,至少心態是積極的,有助于快速拉近關系,創造一種友好的線上交流環境,是一種職場潤滑劑,也是展現自我可愛有趣的方式。
還有網友認為,所謂的“討好”,不過是牛馬的“職業素養”罷了。
有經驗的網友覺得,一個“好”字,顯得不尊重且敷衍,甚至感覺權限比領導還大,建議在語言處理上還是要“察言觀色”。
察言觀色的精髓,在于體現出打工人謙卑與禮貌并存、能屈能伸的社畜品質,實習生表示雖然自己給老板發消息各種加語氣詞,但覺得卑微又惡心。
某小紅書博主呼吁不要浪費時間在語氣詞上,高贊回復一句“我是乙方”直接讓人笑cry。
被不少打工人默默記在小本本上的語氣詞,也許本質上是“下位者”的生存技能。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名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中提到,“由于權力關系不平衡,所謂強者的特權,就是可以無須對弱者展開想象力。”職場小透明在給老板、甲方發消息時,多多少少會存在對其情緒反應的想象力,而強者則不需要對弱者展開想象力?。
對于職場語氣詞病癥,不少網友正面硬剛,“3萬塊以下的工作不值得我提供情緒價值”,眾所周知,社畜工資構成:配合表演費、滿勤窩囊廢、精神損失費,“語氣詞情緒勞動”那得另外加錢。
老子曾曰:過度表達是失權的體現,與其在語氣詞上內耗+內卷,不如多花點精力充實自己,歸根到底,價值才能決定地位。
隔著屏幕的文字交流,語言中的情緒在傳遞時會被削弱,在點下“發送”前,會對字句、語氣斟酌再斟酌,修飾再修飾。對話框里情感表達的門檻越來越高,通貨膨脹的語氣詞拿捏成了一門“學問”。
純粹的自我表達可能會帶來誤解或排斥,加上善意的語氣詞或表情包,更容易讓自己保持禮貌熱情的人設。但過多的細膩敏感,則會帶來無效的內耗,希望在對話框里,你能有語言表達的自由,有禮有節的真誠交流,才是永恒的“職場必備技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