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游戲的普及,不法分子利用玩家對游戲內稀有裝備和皮膚的渴望,實施了一系列詐騙活動。從免費領取游戲皮膚到高價購買游戲賬號,再到解除游戲時間限制等騙局層出不窮,導致許多群眾,尤其是未成年人群體受害。最近,小李同學便因此受騙……
①
送上門來的“師傅”
一天晚上,小李在做完作業后用家長的手機玩著一款熱門的網絡游戲,在游戲內組隊遇見了一個技術高超的“主播”,這個“主播”在語音聊天中熱情幽默,迅速獲得了小李的崇拜,并將小李收為“徒弟”,邀請他一起組隊游戲。某一天在游戲過程中,“主播”告訴小李自己有“門路”可以免費領取游戲里的限量“皮膚”……
②
天上掉下來的免費“餡餅”
想著技術高超的“主播”一定不會騙自己,小李添加了主播的微信并進入了一個“師徒微信群”,里面有五六個人都是“主播”的徒弟。“主播”說,現在他們的賬號還未激活,只要通過微信給他轉賬,他就能在不收款的情況下激活賬號,同時他們也可以領取到免費的游戲限量“皮膚”,這些都是“師傅”給“徒弟”們發的福利。
官方更新了安全補丁,需要再重新轉500激活。
這次賬號沒有激活成功,你再轉500過來我試一下。
多次轉賬后,小李發現自己的賬號內始終沒有出現限量的“皮膚”。這時,“師傅”通過微信發來一張圖片,聲稱小李的身份信息已經泄露,如果不繼續轉賬完成皮膚領取,將被強制貸款30萬元并判刑3年。這時小李才意識到,自己“攤上了大事”。
1、家長應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的安全教育,不要讓孩子隨意掃描二維碼、點擊不明鏈接、下載不明軟件,切勿告知孩子手機支付密碼,告誡孩子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支付賬戶及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
2、應告誡孩子,游戲里不隨意添加陌生好友,不輕信免費領裝備、皮膚等說辭,凡是要求“用家長手機掃一掃”都是詐騙。
3、告訴孩子,遇到聲稱“賬號、銀行卡異常被凍結”時不要害怕,應立刻停止操作,向家長、老師或警方求助。
4、家長要適度控制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內容,正確引導,避免孩子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侵擾。
5、一旦遭遇詐騙,要準確記錄騙子賬號、聯系方式,保存相關轉賬憑證、聊天記錄,并盡快撥打110報警。
來源:涪陵公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