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亮
編輯|丁卯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11月19日,證監會主席吳清提出要穩步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等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特別是指數化投資。隨即當日多家公募基金宣布下調多只寬基ETF的管理和托管費率,A股迎來新一輪ETF投資熱潮。
截至11月27日,我國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的總規模為7.5萬億元,其中,股票ETF規模超2.7萬億元,占比36%;而且從增量上看,2024年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規模較2023年底增加約1.3萬億元,幾乎全部由ETF貢獻。
因此,可以說ETF已經成為A股市場不可忽視且日益壯大的資金力量。對股票投資者而言,跟隨ETF的資金動向進行投資,可能比關注公募重倉股更為有效。這是因為,一方面,從投資風格看,ETF是典型的“抄底資金”,背后投資者傾向于左側交易,風險偏好較低;另一方面,ETF份額動向可以進行高頻追蹤,而主動型基金持倉則存在滯后性。
那么,目前哪類ETF是投資者的心頭好?哪些ETF又被投資者拋棄?
賣滬深300、科創50,買A500
按投資風格分類,股票型ETF主要分為規模型(寬基型)、主題型、行業型、策略型四大類別,截至12月4日,寬基型ETF累計規模超2.1萬億,主題型ETF規模超4000億,行業性ETF近2000億,策略型ETF約700億元。
先看規模最大的寬基ETF。在對11月初至12月4日各寬基ETF的份額進行統計后,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特點:中證A500 ETF份額大幅提升,呈現出一定的虹吸效應,而同期滬深300、科創50 ETF份額均明顯下降。
具體來看,11月初至12月4日,中證A500 ETF份額累計增加1400多億,科創類ETF中,科創50 ETF份額減少近200億,科創100 ETF份額減少近45億。另外,中證A500的最大競品滬深300份額也受A500熱度影響,份額下降近58億。
各寬基ETF掛鉤指數的市場表現上,科創50、科創100從11月至今漲幅明顯好于A500,但ETF份額反而流出,這也側面印證了ETF喜歡“左側交易”的特點。
圖:主要寬基ETF份額變化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那么,對普通股票投資者而言,如何從中證A500 ETF帶來的增量資金中受益?
一個可選的策略是:重點關注在A500內,但不在滬深300內的企業;謹慎對待在滬深300內,但不在A500內的企業。前者可最大化受益A500增量資金的進入,后者則被滬深300資金的流出拖累最大。
(1)按中證指數公司最新公布的成分股名單,經過整理,下述為A500含有但滬深300沒有的企業。具體而言,相關企業一共264家,按Wind一級行業劃分,這些公司多集中在信息技術、工業、材料領域,更符合新質生產力的概念。
圖:納入中證A500,但未納入滬深300企業名單 資料來源:中證指數公司,36氪整理
(2)同期,在滬深300成分股內但未進入中證A500的企業共64家,主要集中在金融、消費領域,以及少量信息技術行業的企業。
圖:納入滬深300,但未納入中證A500企業名單 資料來源:中證指數公司,36氪整理
偏好醫藥、消費、半導體
再看行業型和主題型ETF,盡管行業與主題型ETF與寬基ETF相比規模差距較大,但二者累計規模也超過6000億元。同時,由于ETF份額數據為每日披露,特別是國內主題型ETF掛鉤的主題型指數數量超過200只,涵蓋范圍廣,同時行業細分程度強,因此相關ETF是觀測資金行業偏好變化的重要參考數據。
從主題型ETF的份額變動來看,11月1日—12月4日,白酒、醫藥、半導體相關的ETF份額增長最多,而軍工、畜牧、新能源車相關的ETF份額有所減少,但是減少幅度并不算大。
投資風格方面,由于主題型ETF可選范圍大,投資標的更加靈活,會有投機性資金參與交易,因此呈現出左側交易+右側交易并存的特點,如底部買入白酒、醫藥,追高買入半導體、金融科技,高位賣出軍工。
圖:主題型ETF份額增加前十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圖:主題型ETF減少變動前十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再看細分較弱的行業ETF,吸引資產配置型的資金較多,因此投資風格再次回到左側交易。從ETF份額變動來看,醫藥、消費、銀行的份額增長較多,而證券、信息技術、地產相關的ETF份額則有所減少。
圖:行業型ETF份額增加前十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圖:行業型ETF減少變動前十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普通投資者如何參考?
總結而言,主題型和行業型ETF的變動中,背后資金主要呈現出對醫藥、消費、半導體的偏好。眾所周知,醫藥+消費+半導體在2019年—2020年間是A股市場的三大巨頭,半導體更是經歷了2019年-2021年的三年長牛。那么,站在當下,ETF資金再度扎堆醫藥、消費和半導體的行為對普通投資者是否具有參考意義?
(1)半導體方面,從2019年-2020年的投資環境和投資邏輯看,半導體行業走強主要是中美貿易環境下國產替代預期,其間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一期成立并開始投資;消費行業一方面是受消費升級的刺激,另一個是海外低利率資金對估值的拔高;醫藥行業的邏輯也與消費類似,一方面是因為低利率資金涌入,另一方面是因為疫情驅動業績走高。
就當下而言,半導體的投資邏輯與2019-2021年最為相似。
從宏觀環境來看,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升溫。政策支持方面,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三期也在2024年成立,這無疑會再度加快國產替代節奏,可以說當下大環境幾乎就是2018-2020半導體行業處境的翻版。對此天風證券也指出,“半導體國產替代需求迫切、市場空間較大,以及內外部潛在因素對板塊帶來的催化,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EDA/IP等國產替代有望持續加速,板塊投資機會值得重視。”
從萬得半導體行業指數的漲跌影響因素看,2019-2021的牛市中,前期主要依靠估值拉動,后期主要依靠業績拉動。對比當前半導體行業指數的估值和盈利情況,相關指數PE-TTM位于2018年以來88%分位,利潤處于近三年最低。
如果后市A股情緒依然處于健康位置,預計未來半導體板塊將在估值小幅抬升后,邁入業績觀測階段。對投資者而言,當下布局2025業績增速預期較高的半導體企業,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圖:萬得半導體指數盈利與估值拆分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2)消費方面,2022年后消費數據走弱以及美聯儲加息下外資流出導致的“殺估值”,是消費板塊大幅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單就業績而言,萬得大消費指數的歸母凈利潤21-23年實際上處于上升階段。
在業績向上、股價向下的雙重作用下,萬得大消費指數當前的估值約為22倍,分位數僅處在3年20%,5年10%分位。業績表現尚可、估值偏低、本次牛市中漲幅不高,以及未來可能還會迎來政策刺激,這一系列特點符合ETF資金左側交易的偏好,這也是本輪消費類ETF份額增加的主要原因。
不過,就消費板塊后市行情演繹來看,未來消費板塊的牛市依然要靠估值抬升拉動,而這需要消費在宏觀層面的反轉抑或海外資金的再次流入。目前看兩方面均不是很明朗,未來還需要觀察消費的高頻數據以及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圖:萬得大消費指數利潤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3)醫藥方面,2022和2023年,醫藥板塊先后經歷了“殺估值”與“殺業績”,今年以來醫藥板塊雖業績表現一般,但是估值水平卻跟隨大盤回暖有所抬升。估值方面,目前萬得醫藥生物指數市盈率48倍,處于2019年以來60%分位,基本與大盤接近,考慮到業績對醫藥板塊的股價表現影響較大,醫藥板塊投資仍需關注2025業績增速預期較高的企業。
圖:萬得醫藥生物指數盈利與估值拆分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