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休提,開門見山。談談無罪辯護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無罪的結果是無罪判決
不久前,家屬委托我會見涉嫌強奸罪的嫌疑人石某某,案件二審發回重審,家屬認為無罪的機會很大,可能做夢已經夢到拿到無罪的判決書及十多萬的國家賠償。
發回重審一定意味著無罪嗎?拿到無罪判決真有那么簡單?
兩高的數據顯示,2019年無罪判決率為0.084%,2020年無罪判決率為0.068%,2021年無罪判決率為0.052%,2022年無罪判決率為0.044%,2023年無罪判決率為0.051%。
從近四年數據上看:
公訴案件法院宣告無罪率約為萬分之四(0.04%),一萬個人里只有四個被宣告無罪。
為什么如此之低,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案件經過審查逮捕起訴等環節,把一批無罪案件篩選過濾掉了;第二個原因,“漏網之魚”進入公訴池塘后,礙于特殊的原因選擇性忽視掉了。
正因如此,有無罪空間的案件會以取保候審、存疑不起訴、撤回起訴、緩刑、“實報實銷”等不同的形式結案,案件介入越早,無罪辯護的難度越低。
譬如,我辦理的不少案件,在審查批捕階段取保候審,案件經過一年取保候審期限后,辦案單位解除取保候審,實質上等同于無罪。
誤區二:無罪辯護要請異地律師
正是因為有第一個誤區,才引申出來第二個誤區,既然辯護難度極大,必須請異地律師。
這些人的理由是,無罪辯護對于律師的挑戰非常大,需要嫻熟的辯護技巧和“較真”的勇氣、膽量,本地律師受到監管干擾,擔心不敢說話,辦案人員也更重視異地律師的無罪辯護觀點。
個人認為,這些理由牽強附會,沒有任何依據。
負責任的說,無罪辯護不會受到任何干擾,辦案人更重視異地律師的意見更是無稽之談。
無論是涉黑惡案件還是普通刑事案件,即使我提出無罪意見,也從未受到辦案部門的“關照”。
影響案件結果的與其說是地域,倒不如說是辯護技巧。
正是因為無罪結果的形式多種多樣,一般有無罪辯護需求的案件,一位專業認真的律師足矣。
誤區三:迷信大咖、京派
我沒說這兩個詞是貶義詞,詆毀同行這種事我干不來。
案件匹配什么律師,看經濟條件和難易程度。
經濟條件允許,好說,你愿意“大炮打蚊子”都行。
前面我也說過,大部分有無罪辯護需求的案件,對律師的能力要求并非高不可攀,認真專業足夠。
少部分案件,社會影響大、辦案難度高的,要盡量得到無罪判決結果,我只推薦一種律師,即無罪判決案例多的律師,不去看這位律師的頭銜、年齡與學歷這些“務虛”的內容,直奔主題找他們的案例。
一個沒有無罪辯護成功案例的律師不能說他不是優秀的律師,但至少是不太適合辦理那些需要無罪辯護的案件。
大家看重的許多“虛名”,在行家眼里那都是浮云,“你能干活”才是關鍵。你即使是年過花甲的老律師,甚至著作等身、名校博士,辦理了成百上千的大案要案,問題是你拿不出辯護效果很好的案例尤其是無罪案例,如何讓被告人愿意把自己生命與自由、財產托付給你?
不過,很多時候,“虛名”和戰績有重合,要善于辨別。
張和玉,貴陽律師,辦有無罪免死不起訴緩刑等成功案例。v:zhylawyer1
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