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政壇陷入前所未有的憲政危機之際,朝鮮方面的反常沉默引發各方高度關注,從12月3日直到10日,朝鮮連續7天對韓國局勢沒有任何聲明和表態。這種沉默不同于以往朝鮮對韓國政治動蕩的積極回應姿態,被美日韓軍事同盟認為是一種反常。
尹錫悅政府上周的戒嚴令風波,暴露出其為維護政權可能不惜采取極端措施的傾向。前國防部長金永鉉的辭職內幕顯示,在戒嚴令頒布前,軍方高層曾因朝鮮發送垃圾氣球而提出對朝動武建議,但被聯合參謀本部委員長金明洙否決。這一細節令人不寒而栗,表明韓國現政府可能試圖借助對朝軍事沖突來為戒嚴制造借口。
半島統一已不再是平壤的首要議程。今年年初,朝鮮官方采取的封閉非軍事區、切斷開城工業園區等舉措,實際上是在用行動詮釋這一戰略轉向的決心。
值得深思的是,朝鮮對韓國政局風波的沉默可能恰恰印證了其戰略意圖的純粹性。如果平壤確實無意挑起戰端,那么對韓國內政的任何表態都是多余的。無論是譴責還是支持,都可能被解讀為對局勢的干預。在美日韓不斷強化軍事同盟的背景下,朝鮮選擇沉默,某種程度上反而展現了其戰略自主性——它不需要也不想向美日韓軍事聯盟交代立場,更無意放低姿態說些外交辭令來安撫各方。
朝鮮如今的重心已經轉向深化與俄羅斯、中國的戰略合作。這種轉向既是地緣政治現實的反映,也是平壤尋求突破國際制裁、謀求發展空間的務實選擇。在這一背景下,韓國政壇的動蕩對朝鮮而言更像是一場"無關緊要的戲劇"。平壤沒有必要,也不想在這場戲劇中扮演任何角色。
美日韓三國核問題特使9日在東京舉行會談,商討應對朝鮮可能的挑釁。但有意思的是,三方強調"未來局勢穩定管理"的措辭,似乎更多是對尹錫悅政府的某種提醒。畢竟在當前形勢下,真正可能打破半島和平的風險,恰恰來自于韓國內部。
朝鮮的戰略重心已轉向烏克蘭戰場。據報道,朝鮮軍工廠正全力生產軍需物資,但產品主要用于對俄出口換取糧食等物資,而非為對南動武做準備。專家普遍認為,尹錫悅以"朝鮮威脅"為由實施戒嚴缺乏實質依據。
尹錫悅雖然暫時躲過了彈劾,但其政治基礎已遭嚴重削弱。這不僅損害了他任內推動的美日韓三邊合作,也使朝鮮更加確信其轉向俄羅斯的戰略選擇是正確的。在國際制裁對朝效力減弱的背景下,除非美韓能夠提供超過俄羅斯的利益,否則朝鮮不太可能改變當前戰略方向。
值得警惕的是,尹錫悅政府在內外交困之下是否會孤注一擲。
盡管執政黨已經接管了部分總統職權,試圖限制尹錫悅的決策空間,但這種權力約束的實際效力值得打問號。作為現任總統,尹錫悅仍然掌握著軍事指揮體系的最高決策權,加之其在檢察系統和軍方長期積累的人脈網絡,這些政治資源在危急關頭可能被激活。
更令人擔憂的是尹錫悅的政治性格。從其此前的戒嚴令風波可以看出,這位前檢察總長出身的總統在面臨政治困境時,往往傾向于采取強硬而激進的應對措施。上周的戒嚴令事件已經暴露出,尹錫悅政府曾試圖利用朝鮮議題制造軍事危機,為維護政權尋找借口。
雖然軍方高層已經明確表態將抵制新的戒嚴令,但這種制衡未必能完全阻止總統濫用職權。在韓國的軍事指揮體系中,總統作為三軍統帥仍擁有相當大的行動空間。如果尹錫悅決意孤注一擲,完全可能繞過正常指揮程序,下令特定軍事單位對朝鮮發動局部性的軍事打擊。即便是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在當前的半島局勢下也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當前韓國政局的危險性還在于執政黨人民力量黨的政治立場。韓東勛和韓德洙宣稱接管總統權力的做法,暴露出該黨對憲政秩序的漠視。這種未經任何法律程序、完全無視憲法框架的權力移交,本質上是一種政黨意志凌駕于國家制度之上的危險表現。
以極端的角度來看,人民力量黨漠視韓國法律流程,他們會不會有一種"同歸于盡"的政治心態,從外界向內看是無法得知的。該黨深知,一旦尹錫悅下臺,無論是通過辭職還是彈劾,都將給該黨帶來滅頂之災。明年的國會選舉和下屆總統選舉,人民力量黨幾乎沒有勝算。在這種背景下,維護尹錫悅政權已經不僅僅是支持一位總統,而是關乎整個政黨的生死存亡。
一位正在失去政治生命的總統,其行為邏輯可能已經超出常規政治博弈的范疇。如果尹錫悅認定自己已經失去了通過正常政治程序保住職位的可能,鋌而走險挑起軍事沖突,轉移國內政治焦點的誘惑可能變得難以抵擋。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一次蓄意制造的邊境沖突,也可能演變成超出控制的軍事對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