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我的第二祖國。”
這是柬埔寨前領導人西哈努克國王曾說的。
我國和柬埔寨可算是老交情了,在外交圈里頭,算是走得比較近的那一撥。
1970年3月18號,柬埔寨領導人諾羅敦·西哈努克正在蘇聯做客。
可誰曾想,這蘇聯的行程剛結束,準備打包回柬埔寨的時候,蘇聯領導人突然跟他說:
“柬埔寨出大事兒了,朗諾趁著你不在,發動了政變!”
西哈努克國王整個人都懵了,更絕的是,美國眼睛都不眨一下,立馬就認了柬埔寨的新老大,把西哈努克國王這個老國王給晾在了一邊兒。
西哈努克心里頭那個五味雜陳,家沒了,連回去的路都給堵死了。
一下子,西哈努克真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了,就在這走投無路的時候,我國伸出了援手。
“老兄,別怕,來咱這兒先住著,等風頭過了再說。”
后來,西哈努克復國之后,他就跟咱們走得更近了,對于我們在他落難時的那份援手,他是一直記在心上,想著得好好報答。
他在復國之后,是如何回報我國的?
一夜之間淪為棄子
1970年3月19日,西哈努克的世界驟然崩塌。
當時的他,正處于莫斯科的訪問途中,準備從蘇聯返回柬埔寨,繼續領導這個剛剛獲得獨立的國家。
命運卻毫不留情地改變了他的一切,柬埔寨的政變悄然醞釀,國家的政治風云突變。
朗諾——當時的內閣首相,突然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的政權。
這一切發生得如此迅猛,以至于西哈努克直到臨近登機時,才得知這一沉重的消息。
當蘇聯方面告知他,朗諾的集團已經掌控了整個國家,并宣布廢除他的王位時,西哈努克的心情無法用言語形容。
那些曾經為他出謀劃策的親友、曾經站在他身后支持他的力量,仿佛在一瞬間全部倒戈,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亡國之君。
多年來,他為國家的獨立與發展傾注了心血,如今卻因一個突如其來的政變被迫流亡。
為了繼續為自己的人民而戰,西哈努克決定離開這個曾經給予他支持的蘇聯,他將前往中國——那個他與其領導人有過長久深厚關系的地方。
北京的首都機場,也早已緊急戒嚴,中國的高層領導們正在等待一個特殊的貴客。
那個自1958年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后,便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密切聯系的西哈努克。
那天,西哈努克的到來并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國王,更多的是一個被國家背叛的流亡者,一位飽受屈辱卻仍然堅持為國家與民族奮斗的領袖。
飛機緩緩降落在北京,西哈努克走出艙門,身形顯得格外疲憊。
無論外界如何風云變幻,中國永遠不會讓他失望。
總理的目光依然堅定而溫暖,他伸出手,握住西哈努克的手,簡單卻有力地說:
“我們永遠承認您,柬埔寨的唯一元首,您回不了家,但我們永遠歡迎您。”
那一刻,西哈努克的心中終于有了一絲安慰。
在最黑暗的時刻,中國再次為他提供了庇護,給予了他堅實的后盾。
這一切的情感,早在多年前的萬隆會議上便埋下了種子。
當時,中國在萬隆會議上堅定支持柬埔寨的獨立。
西哈努克也深知,盡管國家政權風云變幻,但在中國的支持下,他依然可以繼續為柬埔寨的未來而奮斗。
被迫流亡的國王
雖然西哈努克獲得了庇護,然而離開了祖國,成為了無家可歸的流亡國王,這份痛苦與無奈時時縈繞在他的心頭。
但也正是這段流亡時光,奠定了他與中國之間深厚的友誼。
中國政府安排西哈努克在北京的東交民巷15號院安頓下來,這里曾是法國駐華大使館的住所。
雖然這座大院的外表略顯陳舊,但在中國的照料下,一切都井然有序,西哈努克的生活條件雖然簡樸,卻得到了極大的保障。
為了方便他開展工作,中國政府還為他提供了專門的辦公場所和團隊,確保他能夠在流亡期間保持與國際社會的聯系。
不止如此,中國為西哈努克提供了深厚的政治支持。
中國不僅在國際場合上積極為柬埔寨發聲,還推動了柬埔寨民族統一戰線的成立。
每當西哈努克需要支持時,中國的領導人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回應,不讓他感到孤立無援。
中國媒體也對西哈努克的流亡做了大量的報道和宣傳,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通過報道西哈努克的遭遇和中國的援助,向世界傳遞了一個信息。
中國不僅僅是柬埔寨人民的朋友,也是西哈努克的堅定支持者。
在流亡的日子里,西哈努克有時會感到孤單與失落,畢竟,他早已不再是那個威風凜凜的國王,失去了故土與親民的榮耀。
但每當他想起自己與中國領導人共同度過的那些時光,他就重新找回了斗志。
中國的支持并不僅限于外交和政治層面,西哈努克的生活也得到了中國人民的關心和照顧。
在他流亡北京期間,中國政府為他精心安排了生活中的各個細節。
從最基本的飲食起居,到需要的翻譯和助手,每一項安排都體現出中國政府的關懷與細致。
西哈努克在中國的流亡生活雖然艱難,但他從不曾感到冷落。
每當他與中國領導人一起出席活動,或者在北京的各種外交場合中,中國總是以最隆重的禮儀接待他。
西哈努克感受到的,遠不僅僅是外交上的禮遇,更是一份深厚的人情。
中國的領導人沒有把他當作一個流亡者來看待,而是始終尊重他作為柬埔寨唯一元首的身份,給予他應有的尊嚴與支持。
復國后的回報
1975年,西哈努克終于實現了他的夢想——回到了柬埔寨。
當他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感。
五年的流亡生活讓他無數次徘徊在絕望的邊緣,然而正是中國給予的無私支持,才讓他能夠堅持下來,最終在亂世中找到了復國的希望。
西哈努克深知,沒有中國的幫助,他的復國之路將會遙不可及,甚至可能永遠無望。
無論未來如何,他都承諾過,自己將永遠不忘中國的恩情。
回國后的西哈努克,重新坐上了柬埔寨王位,但他心中早已充滿了對中國的感激。
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他始終牢記著中國人民給予的援手,這份深沉的情誼成為了他余生的動力源泉。
西哈努克并未因此而急于享受權力帶來的榮光,而是更加注重如何報答中國的幫助。
在西哈努克復國后的歲月里,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一定要回報中國的深情厚誼。
復國后,西哈努克在國際舞臺上的每一次亮相,都不忘提到中國的支持。
他明確表示,中國是他復國的最大助力,而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聲援,為他贏得了很多國際的尊重和關注。
西哈努克不僅在外交場合公開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還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推動中柬友誼的長遠發展。
在柬埔寨復國后的幾年里,西哈努克始終保持著與中國的緊密聯系。
在面對國際事務的挑戰時,他毫不猶豫地站在中國這一邊,尤其是在中國遇到困難時,西哈努克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
無論是在中國遭遇自然災害時,還是在其他國際爭端中,西哈努克總是堅決支持中國,表達出強烈的友好情感。
對于中國,西哈努克從不吝惜自己的贊美,他深知自己能夠走到今天,正是因為中國的援助讓他重生。
西哈努克回國后,曾多次公開表示,中國是他心中永遠的朋友,他把中國視作自己的第二祖國。
對于中國給予的幫助,西哈努克始終感激涕零。
隨著歲月流轉,西哈努克在柬埔寨的政治生涯逐漸過渡到象征性的作用,他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但他對中國的感恩之情始終未曾改變。
即便是年事已高,西哈努克依然頻繁前往中國,表達對中國的敬意與感激之情。
他曾在2008年親自出席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雖然已經年邁,但他依然懷著一顆熾熱的心,站在中國的舞臺上,為這個曾在他最困難的時刻伸出援手的國家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在西哈努克的晚年,他選擇在中國度過。
那時,柬埔寨的王位已由兒子繼承,而西哈努克則徹底放下了國家的重擔,選擇了在中國安度晚年。
2012年,西哈努克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歲。
在他去世的消息傳開后,世界各地都表達了深切的悼念,我國更是降半旗表示默哀。
而對于中國人民來說,西哈努克的離世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損失。
這份情誼,超越了政治和權力,成為了兩國人民心中最為珍貴的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