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12年,統御波斯的伊爾汗國許久未出兵寇邊,滿足于同西方的馬穆魯克隔幼發拉底河相望。豈料和平歲月很快被意外打破,進而引起大汗厄爾賈圖的御駕親征。
然而,蒙古軍隊竟被名為拉赫巴的城堡阻攔,只能在不甘中無功而返。
14世紀 馬穆魯克與伊爾汗國的對峙基本定型
早在1303年,輸掉薩法爾之戰的蒙古人悉數東撤,將曾經多次染指的大敘利亞地區甩給馬穆魯克。此后很少過問西方事物,即便忠實仆從國亞美尼亞屢遭攻擊,都不愿意伸出援手。相反,他們嘗試在其他方向搞小動作。例如占領阿富汗西部重鎮赫拉特,用新造商船將印度大象贈送給圣城麥加,而且時刻警惕北面的強鄰金帳汗國。
戰爭間隙 馬穆魯克重點改組敘利亞軍政結構
與此同時,蘇丹納西爾正有條不紊的重塑敘利亞地方建制。此前,忌憚于蒙古人的軍事壓力,開羅當局默許不少前朝遺老保留領地和軍隊。經常在戰時征用他們的私人武裝,也甚少干涉封地內部事務。如今威脅解除,自然要鳥盡弓藏、兔死狗哼,紛紛用自己任命的埃米爾取而代之。他們將負責籌備地方軍和自己的馬穆魯克騎兵,形同某種受限制的半封建領主。
一些失去權力的埃米爾 逃往東方尋求復仇機會
顯然,那些被清退的阿尤布舊貴族多有不滿。其中就包括原先鎮守大馬士革的卡蘭松庫爾,以及的黎波里的阿庫什,兩人合謀率600部眾逃亡東方。他們在都城蘇丹尼耶見到厄爾賈圖大汗,并極力勸說對方抓住窗口期,奪取內政不穩的大敘利亞。盡管事發突然,馬穆魯克也從埃及發來引渡要求,蒙古人還是決定冒險嘗試。
正在接見元朝使節的 厄爾賈圖大汗
當年10月,經過整個夏天準備的伊爾汗國軍隊集結于摩蘇爾,準備踏足幼發拉底河對岸。之所以要在秋冬季節行動,完全是基于草原游牧勢力傳統,希望借一年中最不適于生產的時節打仗。農耕地區往往會在歲末選擇分散修養,應對危機的反應速率較平日更慢。考慮到這次出征沒有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突厥附庸參加,被動員起來的蒙古軍戶+波斯炮灰數量可能不足20000,所以只會是更大規模戰爭的前奏。
拉赫巴城堡位于今日敘利亞東部的代爾祖爾省
在行軍路線方面,厄爾賈圖拋棄前人的北方路線,計劃直取毗鄰代爾祖爾地區的拉赫巴城堡。倘若能順利奪取該據點,就能順利撕開馬穆魯克的幼發拉底河防線。介時即可向北威逼拉卡和阿勒頗,又能冒險突擊哈馬與大馬士革,掌握戰事推進的主動權。代價則是需要走一段沙漠地形,并且提前準備好足量的攻城器械零件,故而每天的前進速度降低至9英里。如此興師動眾的戰爭準備,很快便被潛伏于巴格達的馬穆魯克間諜獲悉。他們迅速將情報傳回埃及,使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決策者都有充分準備時間。
今日的拉赫巴城堡遺址
當年12月,蒙古人抵達拉赫巴城堡,發現對手早就嚴陣以待。守將伊本-阿茲卡西雖沒有埃米爾頭銜,卻領導著一支專業的常備軍。其成員多招募自埃及或敘利亞城市,依靠軍餉而非農業產出度日,大部分為使用復合弓的步兵。同時還配備工兵分隊,操縱投石機、弩炮等遠程機械,謹防圍攻者挖掘地道。甚至會調配希臘火等燃燒劑,屬于相當全能的攻防多面手。
高聳的人造山丘+城堡 足以監視整片平原
此外,拉赫巴城堡本身的防御屬性就相當不錯。這座三角形要塞位于幼發拉底河以西5公里處,選址在海拔244米的人造土丘上。可以輕松俯覽周圍的整片平原,將敵軍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因為被穆斯林史學家贊譽為“堡壘中的堡壘”。自9世紀的阿巴斯王朝起,先后經歷至少三次大規模修建,材料也從最初的夯土泥塊逐步升級為石灰石和石膏。
馬穆魯克王朝的職業城市步兵
雖然整體面積有限,但270米x95米的空間足以容納下充足守衛,儲存足以應付長期圍困的物質。許多段落的外墻長30米、高4米,厚度在相當可觀的1米左右。其后是高出6.5米的內墻。另有一套獨立的引水和排污系統,可幫助運營清真寺與騎兵營房。土丘周圍是一條深22米、寬80米的護城河,內部核心則為高4層的五邊形主樓。在歷次重修過程中,還不斷添加附屬塔樓,乃至用于安放投石機的底座。
13-14世紀的馬穆魯克城堡 已經能部署配重投石機
事實證明,拉赫巴城堡對任何同時代進攻者來說,都是相當難啃的硬骨頭。厄爾賈圖剛抵達現場,便要求蒙古人布置營地工事,架起各類遠程武器猛轟目標。可惜,守城的穆斯林步兵同樣配置各類機械。哪怕配重投石機規格略小,還是能依靠高度優勢獲得不錯射程。他們還配備有發射大型箭矢的弩炮,并在箭頭加裝帶石油腦的燃燒罐,對木質結構的器械殺傷力巨大。等到對方填平護城河,踏著臨時通道蜂擁而至,又將遭受前后兩道墻上拋射的復合弓。
由于缺乏步兵附庸 很多蒙古騎兵需親自攻城
此時,蒙古人的征兵結構缺陷暴露出來。伊爾汗國之前攻城略地,總是少不了基督教附庸提供高質量步兵。這次突襲卻只帶本部人口,以及來自波斯的炮灰、工程師,根本不足以填補專業性缺失。只好讓比較精銳的蒙古重騎兵帶頭沖擊,進而影響全軍的戰力和士氣。幾次強攻都不能得手,漸漸演變成長時間圍困。而且城堡所在的沙漠區域缺乏樹木,使任何攻城器械的損失都無法獲得彌補。周圍定居點人口要么提早跑路,要么攜家逃進要塞,幾乎沒有給入侵者留下什么東西。
蒙古人雖有各類投石機 但圍攻結果相當差勁
到了1312年初,針對拉赫巴城堡的圍攻已是強弩之末。蒙古人忙里偷閑,用自制陷阱捕捉掉不少信鴿,盡力斷絕包圍圈內外的消息傳遞。可惜,他們的行動計劃早已被馬穆魯克人知曉,有沒有那幾只鳥偷跑都差別不大。更為諷刺的是,大汗甚至沒法堅持到對方主力抵達。由于痛感沙漠氣候太過炎熱,他在1月26日下令班師回朝。此時,來自埃及的增援才進入黎凡特沿海。
馬穆魯克軍事手冊上的火箭與希臘火
兩年后,伊爾汗國還有制定過迂回戰略,準備用數千蒙古-阿拉伯偏師偷襲麥地那。但部隊剛抵達巴士拉,就收到大汗病死噩耗。其中的絕大部分選擇跑路,只留下700人一意孤行,最后全都慘死于4000貝都因部落民之手。至此,蒙古人再無余力染指西亞。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