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論集收集了袁靖博士撰寫的22篇有關動物考古、生業(yè)考古和科技考古的代表性文章,這些文章絕大多數已經公開發(fā)表。
本論集可供考古學者、歷史學者、科技考古學者、文博部門和自然科學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師生以及考古愛好者閱讀、參考。
目 錄
前 言
第一編 動物考古
◇ 考古研究所動物考古研究回顧
◇ 中國古代家雞起源的再研究
◇ 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思考
——兼論田螺山遺址動物考古學研究的相關問題
◇ 家犬馴化及飼養(yǎng)動機初探
◇ 中國家養(yǎng)動物起源的再思考
◇ 中國動物考古學的思考與研究
第二編 生業(yè)考古
◇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十年回顧
——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fā)展過程中的技術與生業(yè)研究
◇ 生業(yè)與社會
——《南方文物》“生業(yè)與社會”專欄開欄語
◇ 新石器時代至先秦時期東北地區(qū)的生業(yè)初探
◇ 黃河中游及華北地區(qū)距今10000至5000年生業(yè)狀況初探
◇ 中原地區(qū)的生業(yè)狀況與中華文明早期發(fā)展的關系
◇ 良渚文化的生業(yè)經濟與社會興衰
◇ 中國新石器時代至先秦時期生業(yè)初探
◇ 中國古代生業(yè)研究
——對“生業(yè)與社會”欄目的總結和思考
第三編 科技考古
◇ 夏鼐先生與中國科技考古
——讀《夏鼐文集》有感
◇ 中國科技考古60年
◇ 文理結合 開拓創(chuàng)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15年的回顧與思考
◇ 建設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的回顧與展望
◇ 上海倡議
◇ 進一步推進科技考古的三點認識
◇ 科技考古的思考
◇ 科技考古的思考和研究
第四編 著述篇目
作者著述篇目
Abstract
后 記
作者簡介
袁靖,1952年10月出生于上海,先后就讀于西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日本千葉大學研究生院,獲日本千葉大學學術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自2013~2023年擔任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動物考古、環(huán)境考古和科技考古。主持過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中外合作課題。
出版專著有《科技考古文集》《中國動物考古學》《中國科技考古導論》《動物尋古:在生肖中發(fā)現(xiàn)中國》,主編有《膠東半島貝丘遺址環(huán)境考古》《科技考古的方法與應用》《中國科技考古縱論》《中國科技考古講義》《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講義》《中國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生業(yè)研究》《科技考古》(第一至第四輯)等多本專著和論文集,共同主編《二里頭考古六十年》,用中文、英文和日文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其他文章共計330余篇。
曾獲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統(tǒng)戰(zhàn)部、國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共同授予的“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稱號,中國社會科學院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作為主編、第一作者撰寫的專著或論文多次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三等獎、2023年度中國好書、文津圖書獎、全國文博考古十佳圖書獎、中國考古學會金鼎獎等。2014~2019年連續(xù)六年被愛思唯爾(Elsevier)旗下的斯高帕斯(Scopus)數據庫選入中國高引用科學家名錄(包括港澳臺地區(qū))。
《中國科技考古論集》
ISBN 978-7-03-079618-9
袁靖 著
定價:198元
本文由 周藝欣 摘編自 袁靖 著《中國科技考古論集》。內容有刪節(jié)、調整。
(審核:孫莉)
賽博古公眾號
微信號|spkaogu
新浪微博|@科學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