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傳一個令人吃驚的數據:2024年大米的銷量下滑了30%。
第一反應是這個數據有問題。在沒有突變情況發生下,主食縮減意味著人口大幅減少,這顯然不符合事實。
不過,這也反映了部分事實:我國的主食消耗量的確在下降。
《魯中晨報》曾報道,進入11月,本該是銷售旺季的大米卻銷量一般,零售市場需求量不及預期,大米價格已跌至近三年來低點。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披露的數據,中國掛面總產量在2020年達到888萬噸后2021年大降20%至711萬噸。
今年上半年,克明食品面條、面粉、方便食品的銷量分別同比下滑12.73%、10.84%、7.14%。
如今的人都不吃飯,改喝西北風了?
看看哪些人吃飯最多。
最多的是建筑工人。
如果你去過工地食堂,就會知道他們多愛吃米飯。一盤菜三勺就夠了,但米飯卻要蓋滿整個盤子,像座小山。為什么?因為工地上的活兒累,消耗大,吃米飯是最便宜、最管飽的選擇
這幾年房地產行情差了不少,又叫停了很多大型基建項目。工地一停,活兒沒了,工人們不是返鄉就是轉行了,肯定吃得沒那么多了。
其次是餐飲行業萎縮。
大家都下過館子,在飯店里吃飯,差不多一半是浪費掉的。
據天眼查的數據,上半年,倒閉的餐飲企業高達107萬家,全年預計會突破200萬家。這么多飯店關門,米飯的銷量怎么可能不受影響?
還有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節食,尤其要戒掉米飯這種高碳水、升糖快的食物;老年人為了控制血糖,更是少吃米飯。
《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居民膳食持續升級,大幅增加動物性食品和油脂類需求,主食需求明顯下降。當前,我國年人均谷物原糧食用消費量為193公斤,2035年將降到152公斤。
另據報道,1961年以來,中國香港的人均大米消費量下降了60%,日本下降了近一半,2023年韓國人均消費56.4公斤大米,為1962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最低。
工業需求減少,也可能是一個原因。
大米還能用來制作米粉、米醋、白酒等,真正用于制作米飯的大米僅占總量的40%左右。
此外,近年來,白酒的市場一直在萎縮。
國內白酒產量于2016年見頂,2022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釀酒總產量僅為671萬千升,較2016年(1358萬千升)下降約50.59%,行業衰退成為影響大米銷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假如大米滯銷,該怎么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