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范進,理解范進,成為范進,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底色。
根據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今年國考招錄3.97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60人。數據上,這已經是連續七年“擴招”。其中,高校應屆生今年擬招錄2.67萬,約占總招錄人數的67%,應屆錄取數據也高于去年。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國考報名人數高達341.6萬人,平均競爭報錄比達86:1。
對比到去年,這個數據是73:1,再往前,這個比值更低,2020、2021年這兩年的競爭稍微小一些,但也有60:1左右的競爭。
諸位再看下圖,2019年是考公改革年,那一年報錄比很高,但即便是改革后的2020年至今,競爭力也是在一路攀升。
十年前,普通城市的省考崗位,名校學生稍微復習一下,就能上岸。
十年后的今天,公考熱門到一個街道公務員都得有北大博士學歷,定向選調生崗位更是被無數名校學生爭搶。
而十年前的那批清北碩博定向選調生,很多都在上班五年之內解決了副處級,畢竟當時也沒幾個清北碩博去當公務員。
十年后,各大培訓機構從筆試到面試一條龍服務,上岸價格是8.8萬。
當我們在問為什么世界會發生如此巨大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如看看經濟、看看形式。
十年前,世界經濟是一片藍海,大家應該也都感同身受,十年前隨便做點什么,哪怕你開個小賣部,一年賺它個十幾萬沒問題。但現在互聯網發展太快,傳統商業被打壓,很多人熱衷于網上購物,實體店生意艱難。
隨著實體經濟的倒臺,很多人都很難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十年前的大學生還很值錢,哪怕你大學四年啥都沒學,只要你是個大學生就行。沒經驗也沒關系,有人帶。沒技術沒關系,有人教,主要看重的就是個身份。
現在,滿大街都是大學生,今年有近1300多萬的高考生,高考人數繼續增加,比去年多了51萬。
很多人這兩年抱怨就業環境不好,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處于經濟下行周期,另一方面則是每年的畢業生越來越多。
在這個癲狂的世界里,每到12月,大家都在憧憬著未來一年,但老實說,一年更比一年難。
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很多人都跑去考編了,因為無論環境怎么變化,編制是最穩定的。
考編的人那么多,自然就有了一門生意,生意嘛不就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
今年以來,很多大學開設了公務員微專業。
截至目前,已有31所高校開設與公務員能力培養相關的微專業。其中,2024年就有20所高校新開設了這一微專業。
前幾年,當A4紙遞給校外機構的時候,無論是新東方還是中公,股價都接連腰斬。中概股里面相關的教育公司更是跌到無底洞。
然而這兩年,在考公培訓市場里,這些企業又殺回來了,他們攻城略地、扭虧為盈。
就在這時,高校也嗅到了商機,他們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高校為了迎合學生需求,走快速通道,開起了公務員微專業,有的大學,更是先人一步,黑龍江大學早在2020年就打響了第一槍,設立“公務員知識與技能”微專業。
數據來源:高校官網
隨后,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行列,其中不乏211院校,比如去年西南大學就曾因開設“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微專業被網友調侃:
走考公培訓機構的路,讓機構無路可走。
畢竟,市面上動輒就是大幾萬的培訓價格,在高校這種平替文學里,公務員微專業的學校學校學費大多都低于2000元。
數據顯示,山東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紛紛開設了公務員微專業。這些專業主要針對的是大二以上學生,學校也設置了學分制給學生選修。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這些微專業的課程主要包括了行政管理基礎、申論、公文寫作、公務員面試等必修課程,目的很明確,就是為公務員考試和職業生涯打個地基。
問題是,這些真的就是學生們所需求的嗎?
答案:是的。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近五屆的求職畢業生中,期望進入國家機關的人數占比一直在不斷上升。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統計;整理:米宅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也就是口罩前,希望就職于國家機關的畢業生只占5.6%,吸引力還不如民營企業。但到了2024年,這個比值就來到了14.7%,成為了畢業生心目中僅次于國有企業的第二熱門選擇。
考公、考研、進入國央企,已經是這代畢業生必須要走的路。
從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今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考公高。
之前有一項針對大學生的畢業調查,調查顯示25%的大學生選擇報考公務員是因為覺得工作輕松福利好,其次是能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
這也能理解,畢竟考上了公務員,吃著公糧,工資社保公積金又高。而與之對應的是“007”、優化,從這些條件來看至少好過體制外。
再說工資,長三角一代,拿浙江蘇南一代來講,公務員工資一年小20,一家兩口如果都是公務員,那在小城市生活相當滋潤。
社會地位上,公務員早已是天花板,婚戀市場上,雖然編制不通過結婚證傳播,但相親角一句“體制內”就能獲得優先擇偶權。
這句話就相當于什么呢?有車有房、年薪百萬。
福利待遇好,疊加社會就業形勢不行,自然大軍都涌向體制內。但不是每個參與考公的人,都能上岸,有的考了一年又一年,但始終沒有結果。
信達證券數據顯示,去年國考的最終錄取率僅為1.5%,錄取率相當低。華圖也做過一個統計,考生如果沒有參加專項輔導,復習12個月以上,國考的通過率只有1.41%。
千軍萬馬,即便最終淪為炮灰,孔乙己們也只能走到考公這場豪賭。
但問題是,這樣的考公效率,會造成嚴重的資源耗費,最終的結果就是社會經濟長期低迷。
當一個人畢業后三年還沒工作,依然選擇繼續復習考公試題的時候,這個社會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到底是這代年輕人有著遠大的理想呢,還是社會自身存在資源分配問題。
很多人說,這樣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若干年,至于考公最終要熱多久,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1、經濟穩定進入復蘇繁榮期,其他行業薪酬穩定上升且超過公務員薪酬。
只要體制外薪酬夠高,環境夠好,公務員職業就會越沒吸引力,比如上世紀80年代體制內的人下海經商。
????????????
2、中央及地方財政是否能繼續增加,分配給公務員薪酬的蛋糕是否能繼續增加。
如果能,那么公務員職業將長期具備吸引力。
當然,在這樣一個大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如果你適合體制,就努力考公或進入國央企,但嘗試了幾次還是沒結果,放棄另尋它路也不失一種選擇。
不管哪一種,重點是在寒冷的冬季,你都要記得給自己“添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