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舜財經
廣州所謂“地鐵新規”鬧出挺大風波,突然提級的安檢標準讓人毫無防備,地鐵長時間排長龍,極大地降低了城市運行的效率,更導致很多打工人遲到被扣工資。
實慘。
好在兩天之內就已糾偏,恢復到新規之前的樣子,這說明這座城市的管理者還是知錯能改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現在我們來復盤這件事情。
改變是從12月8日這天開始的,廣州地鐵發布地鐵安檢新規,表示進入地鐵站需要“人過門物過機”,攜帶物品均需過安檢機,如有提示報警將進行復查及開包復檢。
12月9日,“人過門物過機”安檢措施實施第二天,有市民發帖稱上班時間地鐵站外排起長龍,進入地鐵站花了近半小時。
在廣州南站、漢溪長隆站、三元里站、棠東站、京溪站等客流量較大的站點,安檢口前排起了數百米的長隊。
有乘客反映,即使只是攜帶了一個小背包,也要放入安檢機器里檢查。工作人員還會拿著金屬探測器逐位掃身,連淺淺的衣服口袋,也要把東西掏出來檢查。像這種細致顆粒度的安檢,簡直快要趕上飛機的標準了。
那些被堵在路上的,排隊排到腿抽筋的,被耽誤事情的,被扣工資的,除了抱怨,還有憤怒,這哪兒是地鐵,這是DI 獄好嗎。
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地鐵新規為何倉促上馬。
更奇怪的是,作為沿海一線城市,像這樣一個影響上千萬居民出行的新規,為何不能在發布之前做個預告?
進一步說,提前一兩個月的時間,進行一些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公共討論,也是極為必要的。畢竟,廣州曾經是中國的傳媒高地,這里有一大批影響力很大的好媒體,哪怕就是現在,這里仍然活躍著很多高水準的傳媒從業人員。
然而,沒有預告的地鐵新規就是那么執行了。
從宏觀角度看,一項舉措的設計,它需要考慮投入產出比,四兩撥千斤是最好的,千斤撥四兩是最差的。別看每個人只耽誤了半小時,放到一千萬人口這里,那就是500萬個工作小時,本來,這500萬個社會勞動時間,該產生多少價值?
安檢的初衷的是好的,這人們都知道。善政在于,不僅要有好的初衷,還要有好的工作技術,對績效和成效負責,不能脫離社會生活常識而失之魯莽,還要在執行環節及時反饋執行效果,并且針對那些情況及時作出科學調整。
安檢不可任性的本質還是,有權不可任性。
你覺得呢。
陶舜財經——你的醒腦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