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襲,醫院降薪裁員現狀
1. 三甲醫院降薪情況
許多三甲醫院出現降薪現象。北京同仁醫院醫生績效獎金和夜班費降幅達 50%。據了解,同仁醫院醫生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夜班費等,此次降薪不涉及醫生的基本工資部分。在夜班費方面,急診夜班費從單次 130 元降至 65 元,普通夜班費從 90 元降至 45 元。不同醫生因級別、工作量不同,績效會有區別,但績效在總收入中占比普遍在 60% 以上。有醫生表示降薪后整體收入幾乎降了一半,且院領導承諾將在明年 1 月將扣發的錢補回來,但醫生們對此并不樂觀,甚至出現了 “怠工” 現象。
蚌埠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停發基礎績效,醫生月薪不到 3000。從本月起,醫院將停發基礎績效,只發工資和獎金。這一薪資調整適用于全院醫護,不以職級而改變。醫院受訪職工表示,目前每月實際到手金額不足 3000 元,有些科室績效已拖欠大半年。院方稱 “沒有辦法再這樣發放績效,只能按要求減少不合理的績效支出”,措施之一就是停發所有人員基礎性績效。對于一系列薪酬調整,院方表示按照財務狀況,應該停發所有績效,但經過爭取,為大家保留了浮動性績效,浮動性績效上不封頂,多勞多得。然而,醫生們對這一調整并不看好,認為依據現有狀況,浮動性績效可能不會改善醫生的降薪問題。
降薪原因包括就診量因素、DRG/DIP 影響以及公立醫院收入屬性、醫護人員數量增多壓力、工作不確定性增加等。隨著醫改深入推進,藥品、耗材加成等老舊機制逐漸被取消,醫院收入不再依賴藥品加成和檢查費用,改為更加規范的醫保報銷制度,醫院收入空間變窄。此外,醫療成本增加,醫院運營壓力陡增,特別是在疫情之后,很多醫院因為防疫任務和住院人數下降,收入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2. 三甲醫院裁員情況
部分三甲醫院傳出裁員消息,員工被動員轉行社工。貴州三甲醫院現裁員潮,月薪 2000 元崗位不保。醫院開會讓大家去報名參加社會工作者服務,試用期 6 個月,待遇每個月 2000 - 2500,四險一金。同時,到期的合同不續,一直拖著,很多護士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叫她們續簽合同。
裁員原因主要是醫院運營壓力大,收支不平衡。醫院虧損嚴重,領導們反復強調醫院虧損嚴重,隱約有想裁員的意思。例如貴州某三甲醫院今年為止,醫院虧損嚴重,目前穿底 5000 萬。山東一名精神科醫生也表示自己被單位發了《解除聘用關系通知書》,不續簽合同。深圳一些大醫院正在降薪,中小型醫院要守好保就業的底線。
超 800 家醫院瀕臨倒閉原因
1. 民營醫院生存危機
(1)沖動型醫院創業,在籌備階段就因諸多原因夭折。
許多民營醫院的創辦者在籌備階段缺乏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戰略規劃。例如,沒有對當地醫療需求、競爭態勢進行深入分析,導致在選址、科室設置等方面出現失誤。同時,資金籌備不足也使得醫院在建設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最終不得不放棄創業。
(2)在市場競爭下經營不下去被迫關門,或因違規違法被取締。
一方面,隨著醫療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民營醫院面臨著來自公立醫院、其他民營醫院以及新興醫療業態的多重壓力。在技術水平、品牌知名度、患者信任度等方面處于劣勢的民營醫院,難以吸引足夠的病源,經營陷入困境,最終被迫關門。另一方面,一些民營醫院為了追求短期利益,存在違規違法行為,如套取醫保資金、虛假宣傳等。隨著醫保監管措施的加強,這些違規違法的民營醫療機構直接被醫保停止或取消醫保定點資格,醫院只能關門,甚至管理者還面臨牢獄之災。
(3)病源危機,分級診療醫聯體、醫共體加速推進,患者被攔截。
近年來,分級診療醫聯體、醫共體加速推進,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患者在基層就能獲得較為便捷的醫療服務。同時,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合作更加緊密,患者可以通過轉診等方式優先獲得大醫院的醫療資源。這使得民營醫院的病源受到嚴重擠壓,尤其是那些技術水平不高、特色不明顯的民營醫院,患者數量大幅減少,面臨生存危機。
(4)大醫院擴張,特需醫療擠壓高端民營空間。
大醫院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也在積極發展特需醫療服務。這些特需醫療服務在醫療技術、專家資源、服務質量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吸引了大量有高端醫療需求的患者。而民營醫院在高端醫療市場上的競爭力相對較弱,被大醫院的特需醫療服務擠壓了生存空間。
(5)人才危機,醫生多點執業被大醫院攔截,優秀人才留不住。
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但在實際執行中,公立醫院往往會采取各種手段攔截醫生多點執業。例如,一些三甲醫院院長動用紀檢力量對多點執業的醫生進行調查,并施加壓力,試圖阻止醫生進行多點執業。同時,民營醫院在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方面也面臨諸多困難。與公立醫院相比,民營醫院的平臺優勢不明顯,科研條件、職業發展空間有限,薪酬待遇也缺乏競爭力,導致優秀人才更傾向于留在公立醫院或流向大醫院,民營醫院人才危機日益嚴重。
(6)技術危機,技術水平上不去。
民營醫院在技術發展方面往往面臨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約。一方面,由于資金有限,民營醫院難以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設備更新,導致技術水平落后于公立醫院。另一方面,優秀人才的缺乏也使得民營醫院在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方面進展緩慢。技術水平上不去,患者對民營醫院的信任度降低,進一步加劇了民營醫院的生存危機。
(7)醫保控費危機,醫保紅利時代正在過去。
中國民營醫療主要靠醫保收入,醫保收入占非公立醫療機構收入的比重超過了 70%。但隨著國家醫保局的成立,醫保監管措施不斷加強,一些醫保違法違規的民營醫療機構被查處,醫保紅利時代正在過去。同時,醫保控費也使得民營醫院的收入空間變窄。例如,醫保實行 DRG、DIP 付費模式后,民營醫院需要將病組均費控制在支付標準之下,否則就會面臨超支風險。這對民營醫院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商保危機,蛋糕已被瓜分殆盡。
民營醫院原本希望通過與商業保險合作,拓展收入渠道。但目前商業保險市場已經相對成熟,蛋糕已被瓜分殆盡。大醫院與商業保險公司的合作更加緊密,而民營醫院在品牌知名度、醫療技術等方面的劣勢,使得商業保險公司對民營醫院的合作意愿不強。民營醫院在商保市場上難以獲得足夠的份額,進一步加劇了生存危機。
2. 公立醫院面臨困境
行政科室設置和人員占比過高,“拳頭科室” 不夠硬,導致醫院運營效率低下,品牌形象和患者口碑受影響,收入減少。
公立醫院通常設有多個行政科室,以維持醫院的日常運轉和管理。然而,一些公立醫院的行政科室設置過多,人員占比過高,導致管理成本增加,資源浪費。同時,行政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的溝通協調不暢,影響了醫院的運營效率。此外,公立醫院的 “拳頭科室” 不夠硬,在醫療技術、服務質量等方面缺乏明顯優勢,難以吸引患者?;颊吒鼉A向于選擇技術水平高、服務質量好的醫院,這使得公立醫院的品牌形象和患者口碑受到影響,收入減少。
寒冬真相與困境
1. 人口結構變化
人口斷崖式下跌,產科門可羅雀;三四線城市青壯年人口外流,老年人看病不舍得花錢,醫院收入銳減。
隨著出生人口的大幅下滑,醫院產科遭受了巨大沖擊。曾經一床難求的產科床位如今漸漸空出,部分醫院甚至關閉了產科。以 2023 年為例,出生人口達到最低值 902 萬,約為 2016 年出生人口的一半。短短幾年間,意味著醫院產科的工作量減半。這不僅影響了醫院的收入,還導致大量有經驗的產科大夫面臨失業或轉行。
三四線城市青壯年人口外流,留下的老年人成為主要就醫群體。然而,老年人往往看病不舍得花錢,這使得醫院的收入進一步銳減。一方面,老年人可能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對醫療費用較為敏感,在看病時會盡量節省開支。另一方面,老年人的醫療需求相對較為單一,多以慢性病治療為主,花費相對較少。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給醫院的經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2. 基層醫療改革影響
小病不出社區的理念深入人心,大量患者被社區醫院 “截流”,民營醫院門可羅雀。
基層醫療改革后,小病不出社區的理念逐漸被大眾所接受。社區醫院在藥品供應、診斷設備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能夠為患者提供較為便捷的醫療服務。這使得大量患者選擇在社區醫院就診,而民營醫院的患者數量則大幅減少。
一位從業 20 年的民營醫院院長感慨道:“以前一天門診量 300+,現在能有 100 就不錯了?!?民營醫院在基層醫療改革的沖擊下,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一方面,民營醫院在技術水平、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相對較弱,難以與社區醫院和公立醫院競爭。另一方面,隨著分級診療醫聯體、醫共體的加速推進,患者可以通過轉診等方式優先獲得大醫院的醫療資源,進一步擠壓了民營醫院的生存空間。
醫院的自救之路與未來展望
1. 自救措施
(1)嚴格控制成本,精簡機構,去除冗余崗位與人員,壓縮不必要開支。
在當前醫院面臨寒冬的局勢下,嚴格控制成本成為醫院自救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對機構進行精簡,去除那些冗余的崗位與人員,可以有效減少人力成本支出。同時,對各項開支進行細致審查,壓縮不必要的開支,如減少不必要的設備采購、降低辦公費用等,為醫院節省資金。
(2)深入推進轉型升級,發展特色??啤?/p>
醫院可以深入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市場需求,確定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祁I域。加大對特色專科的投入,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培養專業的醫療團隊。例如,某醫院針對當地高發的心血管疾病,著力打造心血管特色???,引進了先進的心臟介入治療技術和設備,吸引了大量患者前來就診。
(3)構建智慧醫療體系,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構建智慧醫療體系和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成為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建設互聯網醫院,患者可以在線問診、預約掛號、查詢檢查報告等,方便快捷。同時,智慧醫療體系可以實現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例如,一些醫院推出了在線問診平臺,患者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與醫生進行溝通,解決了部分患者因交通不便等原因無法及時就醫的問題。
(4)強化醫聯體建設,與其他醫療機構抱團取暖。
醫聯體建設可以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提高醫療服務的整體水平。醫院可以加強與其他醫療機構的合作,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實現人才、技術、設備等資源的共享。例如,福清市中醫院與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建立醫聯體,通過專家坐診、技術指導等方式,提升了自身的醫療服務水平。同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與肺科醫院等建立醫聯體,實現了聯合查房、專家工作室落地等,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2. 未來展望
業內專家預計,未來 3 年內,30% 的民營醫院將被淘汰,50% 的公立醫院需要改革,醫療行業將迎來大洗牌。
在未來的發展中,醫院需要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和政策要求,加強自身建設和改革。對于民營醫院來說,要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拓展市場份額。同時,要積極與商業保險合作,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對于公立醫院來說,要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改革,提高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加強重點??平ㄔO,提高基層診療質量,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群眾滿意率。同時,要敢于打破常規思路,創新工作舉措,健全完善 “三醫” 聯動、財政投入、醫保支付方式、藥品耗材集中采購、人事編制薪酬等方面工作機制,發揮好政策性資金的帶動放大效應。
總之,未來的醫療行業充滿挑戰和機遇,醫院需要積極應對,不斷創新,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