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部野史《堅瓠集》,
其中一篇《家字從豕》講的是一個拍大領導馬屁失敗的故事,
從官場的角度來說,算是野史中最色情的重口味馬屁了。
原文如下(編者有刪減):
高皇微行,見一民婦飼豬,上微笑,內豎誤以上悅此婦。
及入宮,孝慈問駕所經。
內豎述其事,孝慈以金帛賜其夫,取婦侍上。
上屢目之曰:此婦似曾見之。
孝慈曰:即前日某街飼豬者,妾以圣情所悅,故令入侍。
上笑曰:誤矣!我見此婦飼豬,因悟古人制字之意。家字從宀從豕,言無豕不成家也。不覺有契于心。故笑。非為此婦也。
簡單翻譯一下——
話說明太祖朱元璋同志,在南京稱帝后,
順便把老家鳳陽也定為中都,大修行宮,方便自己常回家看看。
當然,老朱回老家的過程中,經常也會沿途檢查一下基層工作,
這對當地基層干部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不少人也是鉚足了心思想好好表現。
話說某次老朱回鳳陽老家,路過一處農村村莊時,大概是想起什么革命往事,便下轎去走了幾步,
結果,老朱走到一個農戶家便駐足不前了,
這是一戶很普通的人家,一位顏值普通的中年農婦正在屋檐下端著潲水喂豬。
老朱卻看了好久,直到農婦轉身回屋里了,都沒有想離開的意思,
過了一會,老朱連說了幾個“好”字,方才心滿意足的離去。
皇帝這幾聲好,讓隨從的地方官員馬上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晚上,老朱回到行宮準備就寢時,
地方官員屁顛屁顛的趕來“獻寶”,
原來他們把那名農婦帶過來了,說此女愿意侍奉皇上,并深感榮幸。
把老朱整得一愣一愣的,
想起白天的事,連忙解釋起來
原來老朱小時候讀書不多,有限的認字識字都是工作后一邊革命一邊學習的,
正因為如此,老朱對漢字的掌握比較側重于理解性記憶。
老朱白天看見農婦在屋檐下喂豬,
這讓他想起“家”這個漢字,正是檐下養豕的意思,不覺感嘆漢字的精妙,便連說了幾個好。
結果,手下誤會了,以為老朱口味很重,看上了這個中年農婦。
于是把農婦找來,當寶獻給皇帝。
沒想到,老朱對這位農婦根本沒想法,
白白送了過來,還得麻煩再送還回去。
但是,原文有句話很關鍵。
以金帛賜其夫,取婦侍上
原來這名農婦還是已婚人士。
地方官員是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動員好這名農婦,拋夫棄子去進宮享受榮華富貴,
農婦又是如何完成自我洗腦,滿懷憧憬的跟著走了,
她的丈夫和子女又是被如何開導,心甘情愿的把她獻出,
其中肯定經歷了一番錯愕,一番糾結,一番討價還價,一番驚喜……
其實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可惜野史只是用一句以金帛賜其夫,取婦侍上就概括了。
但是,最尷尬的事情發生了,
下級的馬屁拍錯了,老朱把農婦退貨了,
當然,宮里又打發了不少賞賜給農婦,
只是,這名農婦回到家后,該怎么面對做了一場美夢的家人,
真是尷尬她媽給尷尬開門,尷尬到家了,
雖然野史沒有側重于寫農婦一家,
但我們可以合理想象啊,
農婦的老公得了一大筆金帛,沒準當天下午就找村東頭的王婆牽線說媒了。
而農婦在皇宮中打卡半日游,還深度體驗了皇宮吃飯穿衣沐浴spa等高端項目,
再回到老家,還能端著潲水去喂豬嗎?
另外,她不也得了一筆遣散費嗎,
所以,此農婦今后大概率會成為一位當地聞名的大齡剩女,
嫁漢是不可能再嫁漢了,畢竟是曾經被皇上看上過的人物,
請問,你覺得還有誰配得上呢?
沒想到朱元璋研究一個“家”字,卻生生地拆散了一個家。
這馬屁拍的,呵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