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李書福一輩子最引以為傲的身份和標簽。淳樸,勤奮,孜孜不倦...像農民一樣耕種,對他而言是換回吉利今天取得成績的內因,也是支撐這家企業的走到今天的精神內核。因為像農民一樣思考問題,能讓一家企業在發展中「祛魅」。如今,幫助吉利汽車集團在發展新能源業務歸于正軌、幫助整個體系清理雜念,帶領吉利汽車歸于農民一樣思考問題的管理者是淦家閱。
3年前接手吉利汽車集團的CEO,淦家閱肩負的是整個汽車集團圍繞新能源實現規模化轉型與優勢創新。2023年銀河品牌發布,淦家閱很清楚吉利做新能源是不可能與別人比快慢,只有真正完成內求,深度探尋體系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才能讓整個業務體系成為蘊含無限可能與發展生機的“種子”。
想讓吉利徹底在新能源領域有所成就,吉利汽車就必須得再像農民一樣思考問題。也只有像農民一樣去耕種自身的技術體系、資源體系與市場需求,吉利才不會再轉型初期對著市場怨天尤人;不會責怪規模的“漲勢”過慢;更不會在一些技術體系還沒有真正展現勢能時,就將原有的付出就連根拔起。相反,正視所有需求與內部存在的問題,吉利才真正意義在對待新能源轉型的耕種上,選好土壤,圍繞優勢技術與資源平臺灌溉、施肥,才會潛心為業務的生長清除雜草,讓一切付出得以修正和改變。
從吉利E5、星愿再到銀河星艦7,人們對于吉利做新能源能迎頭趕上,以及今天勢能的又快又猛充滿了好奇。淦家閱則將吉利的這種改觀歸結于3個提升:1.技術持續提升、2.智能制造體系不斷提升、3.質量體系不斷提升。這帶來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更安全,質量更好!
淦家閱自己也說:如果只是傾其資源打造1、2款爆品,任何企業都存在偶然性,款款爆則是吉利圍繞造車體系的洞察與思考。像農民一樣實時灌溉、精心除草,是淦家閱帶領的吉利汽車團隊,圍繞業務變革之前深切去感受扎根的喜悅,耕種出的今天圍繞新能源實現規模釋放的增長天地。
文|鍋斯傅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
「如何像“農民”一樣感悟造車哲學?」
星艦7的問世后,很多人對于吉利為什么在今年下半年才開啟規模化的戰略決定并不理解,甚至認為吉利已經錯失了一舉壟斷市場的先機。但在淦家閱看來,從新能源的元年(2020年)至今不過4、5年,時間長短決定整個市場圍繞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安全和體系不夠健全。吉利要想實現的規模化,技術是上線,安全是下線,如果沒有一個閉環體系做支撐,吉利向規模化市場下探的結果是很有可能換來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戰略決定戰術,淦家閱要求吉利的技術部門,別做炫技的事兒!但得拿得出滿足用戶價值,改善體驗的技術。一旦時機成熟,吉利會毫不猶豫對規模化市場開啟全面反攻。淦家閱的話像極了傳統文化下的“農民”,而「面朝黃土,背朝天」是耕種思維尊重客觀規律,耐心等待、用心勤奮,在漫長向下耕種的蟄伏中換來的日后的向上生長。沉得住氣,成了根植在吉利走規模化路線的關鍵理念。
今年北京車展上,吉利將所有新能源展車“靠邊站”反而把一臺沒有“上裝”的星艦概念車擺在中央,配合了4套技術版本來展示吉利5年前就對今天新能源市場需求的真實預判。相比其他賣車求規模的秀場,吉利在一個看似「滑板底盤」的展具上,將圍繞新能源架構造車的全部技術儲備得以展示。包括四電機、EMB反向扭矩輸出制動、雙叉臂、CDC懸架在內的幾十項技術。而在這臺只有下半身,沒有上半身的標本,恰恰是集團架構造車的“工業母機”,它代表了吉利圍繞不同種類的技術形式,已經做好隨時拿來即用的釋放準備。
和先行的理念相比,圍繞各個環節的更落地的技術補齊,是整合上下游的產品和資源的挑戰。無論是內部技術還是外部技術,淦家閱提出先解決用戶的體驗問題,也就梳理出了造車的最本質邏輯。年中,吉利將短刀電池上車,通過摻雜正極材料和小顆粒負極材料解決了動力電池的循環壽命、高效充放電和溫控問題。吉利既圍繞電池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規模化新能源產品好不好的問題。
隨著EM-i正式發布,吉利也將性能、節能,各方面都做到了沒有短板。使EM-i+EM-P打造出了行業里最最完整的超混體系。很少人清楚,在有關深化新能源規模轉型的戰略上,吉利吃過很多苦,也受了很多委屈。
明明是更具前瞻性的技術預判,卻被友商用結構更簡單、展現更具象的數字游戲折騰的市場「叫好不叫座」。明明是多檔位更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燃油經濟性與動力匹配的兼顧更極致,但卻被一些有目的水軍打壓,抨擊其結構復雜、維修難度大。可即便如此,吉利從未公開場合抨擊過誰,也沒把元氣撒到哪家企業的身上,而是快速豐富技術工作,2021年10月30日,吉利就在為GEA的架構體系做后續的布局與開發工作,2022年,又把算力部署為眼下產品體驗的改善提供了充分的價值。
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節點開始,吉利圍繞規模化新能源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和機會。然而從下半年開始,吉利以E5為起點,卻勵志要在每一個細分市場上都要打造吉利的爆款,確保對每開發一個產品都在對應的細分領域上做到市場標桿的吉利,開始已經“不收著了”。目前,單品牌銷量突破7.5萬臺,同比增長121%,后發先至是耕作思維的技術造車論換來的市場饋贈,和用戶真金白銀用消費力換來的產品認可。
2
「鐵三角與新能源的感悟力」
從財務到采購,再到后來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帶給整個體系的改變,是讓吉利更加清晰和精準了。幾年前有人開玩笑,從職能端到業務端,年輕人才的成長是需要摔打才能創造的價值,那時有些人是抱著看樂呵的心態在看吉利。現在看,淦家閱從沒讓吉利汽車在自己的主導下出現過波折;相反,在他帶領的轉型中,整個企業的整合效率與匹配度因為他對“職能”的感悟而變得更順暢!
銷售公司總經理范峻毅在談到產品定價與成本關系時曾簡短提及一個吉利內部的運轉邏輯。他將「研發、銷售和基地」之間比喻成一個“鐵三角”的關系,以此來比喻吉利現階段在有關新能源的轉型中從投入期向成熟期的完成。范峻毅的闡述,勾起了外界對于吉利汽車從研發到規模變現過程中有關“效率”問題的獵奇。
能夠圍繞技術儲備、研發到產出,起碼說明從3年前,也就是銀河發布之初,吉利就對單檔+高效的動力形式就已經滲透到末梢神經。一方面,表明吉利在有關技術的儲備周期就是走在行業之前的;另一方面,吉利的新能源產品從起初的高端化向規模化的滲透過程中,非常容易就能形成快速匹配、快速整合落地的協同節奏。通俗點說,就是識別需求后,吉利圍繞新能源的整合非常清晰自己要從哪里轉型,哪里用力,要依靠哪些環節,最后做出哪些改變才能給外界充分的驚喜。
“鐵三角”之間互相配合協同發展的背后,是淦家閱帶領的吉利汽車在圍繞規模化新能源轉型結合了消費趨勢走向后顯現的決心與魄力。在眼下整個新能源市場都是大投入、慢產出、不盈利的背景下。不過7個月,汽車集團現有團隊就能圍繞既有資源分層,充分識別、充分利用、高效整合,足以證明,今天的成績是淦家閱帶領的汽車集團實打實干出來的。
拿下規模化這塊兒蛋糕,淦家閱不允許吉利做什么好賣就干什么的事兒,因為吉利做新能源絕對不能做“將就”的產品。不將就的原則,是確保產品要從本質出發,以安全與技術作為前提針對痛點做解決。想得到,淦家閱對「造車的感悟」不是零敲碎打,而是要如何圍繞電池、電驅、系統與智能方案在技術內核上做功課,以及圍繞技術投入有關成本與規模變現之間如何做好完整閉合。
這要求吉利的研發部門不僅要高效率的儲備技術,還要圍繞供應體系與市場體系深度結合打磨技術,只有這樣產出的技術,才是市場真正能接受、被認可的技術。反過來,這位能把1枚螺絲都背出價格的一把手,寧愿推到重來,也不會允許,拿礙于成本被動創新、沒有價值、不能產生價值的技術把用戶和企業陷入不義。
對于技術的優先性與成本,淦家閱的把握非常準。以銀河的11合1電驅為例,相比競爭對手的8合1、9合1,吉利圍繞這項技術突破的集成度更高、技術難點更大、動能利用效率更充分、輕量化與空間利用率也更顯著。這套智能電驅集成了11大器件包括電機、電控、減速器、英飛凌TC397動力芯片、360°環流雙向全油冷專利技術、深度融合域控方案、智慧扭矩管理系統、PCM及其中的碳化硅升壓模塊、扁線油冷技術、狹縫流道設計、IGBT。一位了解汽車供應商體系的投資人說,如果以成本為中心,吉利做不到這么便宜;如果是以利潤為中心,99%可能都拿不出這個技術,這種理念加上規模化的優勢上車后,太容易像子彈一樣打穿市場。
3
「吉利不學“黑寡婦”!」
像這樣的子彈,明年吉利還準備4顆!據淦家閱講,明年銀河系列最少會有4款全新的產品推向市場,包括兩款SUV、兩款轎車,結合現有產品,預示明年圍繞下一個百萬目標,吉利汽車將全面發起進攻。了解吉利、熟悉吉利近10年發展體系的人或許清楚,吉利的每一次技術儲備期結束,緊跟著就是2-3年的規模釋放期。從2016年前后,燃油車技術體系的完善,帶來吉利的規模從90萬快速攀升到130萬;2021年前后,吉利有關高端新能源的儲備助力品牌轉型,次年就以超過同比3倍的同比增速,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目前,圍繞電池、新能源產品的安全,結合原有架構基礎技術,吉利已經圍繞規模化新能源把根本問題成功解決,說明了圍繞原生技術體系的成熟后,接下來吉利圍繞規模化的產品上量已經做好充足準備。
在全面規模化市場的臨界點上,采購體系成長出來的淦家閱要求吉利要為價值而戰。尤其是在這個“一卷在卷”的市場環境下,主機廠動輒砍下供應商一半利潤只顧自己好壞,不管他人死活的時代,吉利不做贏家通吃的行業黑寡婦,更不做只看眼前利益,不給他人留活路的買賣。為此,圍繞供應商、經銷商、合作伙伴,吉利會進一步深化打造命運共同體的關系。而這樣做的目的,淦家閱一方面以此確保品牌的技術水平得以保障,另一方面則是讓吉利的產品質量可控,讓以吉利為中心點的價值鏈上每一環都能因吉利而受益。
從采購體系出身的淦家閱懂得供應鏈與上下游的苦,也清楚利益面前人性的惡。因此良性運轉的前提,是吉利能夠把蛋糕做大。規模上來,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也就更簡單,整個體系的專業化能力也就強,吉利也不會依靠供應商的同質化陷入危險泥潭。
因此淦家閱對產業鏈就一個要求和標準!「發揮專業化的大生產、社會化的大合作」在他看來,整車廠和供應商不是甲、乙方的關系,而是命運共同體,都為客戶創造好產品、好服務。只要把技術、技能做好,為用戶創造價值,吉利和產業上下游就一定有飯吃,就能在明年把吉利的價值戰打的更好,讓全價值鏈都能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短短幾句概述,背后是一家民營企業帶頭人結合企業自身發展與市場環境的洞察與思考,也是一位掌舵人的經營哲學。也許對了解吉利的人來說,淦家閱的話是吉利質量造車堅持長期主義的概括總結;但對于了解汽車體系的人來說,淦家閱在用最樸實的方式,向整個行業貫徹理念,貫徹何為底線理念,以及何為一家民族企業的行業敬畏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