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情緒消費”一詞頻繁出現,成為了熱詞。有人說情緒消費有望成為市場熱點,而有的人則認為已經成為熱點無疑。
眼下看來,大家情緒消費的對象多種多樣,其中玩偶、手辦、盲盒、陪玩以及虛擬服務等是情緒產品的典型代表。而具有廣泛需求的文化旅游消費,也是情緒價值引領的重要領域。
這些確實已經火了,還有一些情緒消費品甚至只是概念,并無實物,如網上售賣的“愛因斯坦的腦子”,如今也正點燃消費者的熱情。在這類消費中,情緒體驗成為決定性因素,年輕人紛紛買單,普遍重視某種精神上的滿足。
情緒消費走熱,有人分析本質,認為是年輕人開始更加關注主體性,講求悅己,消費更加傾向于內心需求。事實上不無道理,眼下除了物品,甚至更多服務類的消費也因為為年輕人帶來了好的情緒體驗,讓人愿意為之買單。
消費行業當前就普遍捕捉到了這一點,不單單推出大量情緒消費品類,更在服務體驗上帶給年輕人更多滿足。以服務刺激帶動更多消費,一時間成為市場新風向。
電商最為典型,最近幾年京東阿里唯品會等玩家動向很明確,紛紛開始不再將銷售額作為唯一的考核指標,以人為本,認為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同樣重要,要帶給年輕人購物更好的感受。
今年下半年以來玩家們就更進一步,從卷低價過渡到了卷服務。消費者感受很深刻,不同的電商玩家都在差異化地“討好”消費者,讓人感覺電商好體驗越發全面。
比如有網友分享了自身經歷,直言在京東買一次家電,唯品會買一次衣服,明白了為啥要分散消費。網友透露,究其原因正是無論京東唯品會,都在各自擅長領域內表現出了超強服務力。
他提及在京東換新空調,竟然能有三次上門服務,在一兩天內送裝就能迅速完成方便程度是過去需要自行處理舊家電時遠不能比。還有唯品會,衣服鞋子買得不合適,順豐快遞直接上門退換,而且換貨還是小哥帶貨面對面換,省去了中間退貨、等待、收貨的各種麻煩。
“這些優質服務讓人體驗很好,以前消費僅僅是獲得產品,但現在更方便更快捷,越來越多地克服了過去線上購物的弊端,感覺購物剁手越來越像一種享受。”
年輕人很“吃”服務方便,重視購物過程中的感受,愿意為了電商好體驗而更多下單,而以電商為代表的消費行業普遍感受到了風向,與年輕人展開雙向奔赴,為之提供更多的購物“情緒價值”,“情緒消費”進一步走向了興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