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的原著,和電視劇有所出入。
趙家雖然有錢,而且還在新一屆的斗錦大賽中奪得“錦王”,但是終究是商賈之家。
在古代商賈之家的地位是比較低的,比不上官宦之家,而最后趙家卻娶了一名官宦之家的媳婦。
趙家嫡子,也是剛剛在斗錦大會上為趙家贏得錦王的趙修緣在如愿坐上家主之位后便立馬迎娶了牛五娘。
趙家獲得“錦王”的背后
趙家雖然是織錦大戶,但是將近二十年來趙家都一直和“錦王”無緣。
而趙家到了趙修緣這一代好像看到了希望,因為所有人都覺得趙修緣是最有天分的孩子,每一次拿出的作品都稱得上上品。
尤其是這一次為了斗錦拿出的臨江仙菊圖更是讓趙家覺得這一年有希望在斗錦大會上贏得“錦王”的稱號。
其實趙家很少有人知道,這幅“臨江仙菊圖”的創(chuàng)意來自季英英,就連這么多年來趙修緣每一次拿回家受到祖父表揚的作品都是季英英指導(dǎo)過的。
實際上的趙修緣是個才華平庸的人。
但是趙家大房太想保住家主之位了,趙修緣自己也太想坐上家主之位了,所以趙家利用了季英英。
趙家曾經(jīng)承諾季英英幫趙修緣這一次的斗錦大會,如果成功了那么趙家便迎娶季英英。
實際上趙家從來沒有想過讓趙修緣迎娶季英英,但是趙家不在意納一個妾。
而季英英是不可能為妾的,趙修緣一開始以為自己這一次只要贏了便可以娶季英英了,實際上他的婚事家族早已替他做好了打算。
原著中寫道:
趙家將趙二郎的親事瞞得嚴(yán)嚴(yán)實實,和牛副都督家結(jié)親的事并沒有傳開。
趙老太爺嚴(yán)令,誰敢影響趙修緣織錦,立時打死。兩個伴當(dāng)自是聽到了與牛家訂親的風(fēng)聲,急得在藏珍閣外走來走去,生生把青石板地都磨掉一層。
對于趙修緣和牛五娘的婚事,當(dāng)事人趙修緣還是最后一個知情的,因為趙家的人知道趙修緣對季英英的感情。
不想在斗錦之前影響他的心情,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趙修緣最終還是知道了這件事。
他第一反應(yīng)肯定是拒絕這門婚事,因為他想娶的人是季英英。
其實這個時候趙家定下這門婚事也是為了斗錦大會,雖然說這幅“臨江仙菊圖”很好,但是楊家今年出了新錦,趙家太希望這一次能夠勝出了。
原著中寫道:
“祖父三思!”趙修緣再一次跪伏于趙老太爺面前,以頭蹌地,“楊家有勢,但奪得錦王,也贏得明明白白。孫兒不信,與官家聯(lián)姻,就能在眾目睽睽下顛倒事非。別說織錦人家不服,趙家就算奪得錦王,也聲名掃地……親事關(guān)乎孫兒一生哪!”
一盞殘茶潑在他臉上。趙老太爺重重地將杯子放下,怒道:“趙家能贏回一個不光彩的錦王嗎?”
茶水淋漓滴落,趙修緣并沒被這杯茶潑醒,他望著祖父,抿緊了嘴唇。他有說錯嗎?
趙老太爺終究最欣賞這個孫兒,緩和了語氣道:“老夫說的還不夠明白?趙楊兩家如果打成平手。楊家有勢,趙家卻無。你甘心就此與錦王擦肩而過?”
“益州府歸劍南道西川節(jié)度使管轄。州府太守聽命于節(jié)度使。正副都督皆是節(jié)度使親信。與你定親的便是西川副都督牛家的小娘子。朝中織染局在長安,鞭長莫及。楊石氏的兄長不過是州府衙門的小小錄事參軍。憑牛家的權(quán)勢,憑你親手織就的那幅錦畫。錦王必是趙家囊中之物。”
他的話堵得趙修緣啞口無言。他承認(rèn)祖父為了奪得錦王,和牛家聯(lián)姻借勢的作法。可他仍不想放棄快要到手的幸福。他哀求地望著祖父,聲音漸弱:“為什么要我去聯(lián)姻?趙家并非只我一個嫡子。”
趙老太爺譏笑道:“趙家再有錢,也只是個商戶。若非繼任家主的嫡子,牛家憑什么要委屈自家的嫡女?牛都督已明言,等趙家奪得錦王,再公開兩家聯(lián)姻之事。他要自家小娘子風(fēng)光嫁給新錦王!”
“祖父,這些都是你的猜測。你看過我織的錦。不借牛家的權(quán)勢,我們也能贏得錦王。一定能贏得錦王的!”
“我要萬無一失!”
趙修緣的婚事終究是成為了家族的犧牲品,趙家利用他的婚事來保證這一次的斗錦趙家對“錦王”的勢在必得和萬無一失的囊中之物。
牛五娘下嫁趙修緣
面對這門不情愿的婚事,趙家其實給了趙修緣拒絕的機(jī)會。
只是代價是從此大房退出家主爭奪之位。
原著中寫道:
趙老太爺冷冷說道:“這樣還不能讓你冷靜清醒的話,老夫不妨實話告訴你。如果你為了兒女情長,不要錦王。老夫便腆下這張老臉,哪怕以一半家財補償牛家,也給你退了這門親事。不過,大房從此退出爭奪家主,搬出月錦堂。”
趙修緣悚然一驚。
“大郎雖比不得你才華橫溢,卻勝在一個穩(wěn)字。趙家交給二房當(dāng)家,也比你甘受一個女子羈絆有前途。”趙老太爺說罷拂袖而去。
趙家,弱肉強食的門風(fēng)才造就了百年來屹立不倒。
大房永遠(yuǎn)退出爭奪家主,搬出月錦堂。會被所有趙家人看不起。不論從前如何風(fēng)光,一夕間就成了腳下的泥。
沒有家族支撐,再好的才藝,不過是為家主所驅(qū)使的匠人。趙修緣用力咬緊了牙,臉頰微微鼓起。
面對祖父的逼迫,面對在家主之位和季英英之間的選擇,最后趙修緣還是做出了選擇。
最后他風(fēng)光的在斗錦大會上為趙家贏得“錦王”,并且如愿當(dāng)上趙家新一代的家主。
年少有為的他在大會上出盡風(fēng)頭,還成為了都督府的貴婿。
趙修緣雖然為趙家贏得錦王,而且成為趙家的家主,但是畢竟是商賈之家。
而他娶牛五娘確實是高攀了。
論家世,牛五娘西川道副都督家的女兒。西川道轄管數(shù)個州府,益州府只是其中一個。大都督持節(jié)稱為節(jié)度使。牛副都督是節(jié)度使手下最得力的領(lǐng)兵副將。這是從三品的等級。牛副都督還有個勛爵位。牛夫人才能被尊稱為夫人。
趙家為了借牛家的權(quán)勢,確保奪得錦王,所以才為趙修緣定下這門婚事,但是牛五娘出身這么好為何要下嫁商賈之家趙修緣呢?
原著中寫道:
牛五娘今年十八,還沒人登門提親是有緣故的。除非想攀附劉副都督,哪家少年郎君肯娶個麻子臉回家呢?劉副都督心疼女兒,硬要找個貌比潘安的女婿。一來二去就耽擱了。
這里寫出了牛五娘相貌丑陋,但是心高氣傲想要找一個貌比潘安的相公所以被耽誤了。
這一次她愿意嫁給趙修緣,其實并沒有什么感情,不過是想找一個長相還可以自己能夠拿捏的男人罷了。
原著中寫道:
牛五娘以團(tuán)扇掩嘴,低聲笑道,“任誰長了我這樣的臉,都不會指望夫婿忠貞不二。鐘離春自薦嫁與齊宣王。那齊宣王也得是明君才行。無鹽女也非人人能娶之。”
牛五娘從一開始就沒有奢望過趙修緣喜歡她,甚至她知道趙修緣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相好叫季英英。
這一切她都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趙修緣長相不錯,有才華,有能力。
可是她終究是看錯眼了,因為趙修緣不過是那副臭皮囊罷了,這個男人不僅僅沒有才華,沒有能力,而且還非常卑鄙。
牛五娘報復(fù)楊靜淵
牛五娘明明知道趙修緣喜歡季英英,可是她還是答應(yīng)了這門婚事。
而且她并不喜歡趙修緣,不在乎趙修緣愛不愛自己,甚至她不介意在婚后把季英英接進(jìn)趙家為妾。
世間那么多男子,好皮囊的也不止趙修緣一個,比趙修緣有才華有能力的大有人在,為何牛五娘偏偏挑中了趙修緣呢?
其實背后是有隱情的。
牛五娘之所以要嫁給趙修緣,是因為她想要報復(fù)楊靜淵。
楊靜淵是楊家的庶子,楊家霸占著“錦王”二十多年了,這么多年來楊家一直在行業(yè)內(nèi)獨占鰲頭,世人都稱“錦王楊家”。
楊靜淵是庶子,沒有機(jī)會接觸家族事業(yè),他和季英英一樣被家人防著不能學(xué)習(xí)任何關(guān)于織錦的知識。
楊靜淵從小春風(fēng)得意,意氣風(fēng)發(fā),是個妥妥的公子哥。
可是偏偏他有一個好朋友叫桑十四,他是益州府長史家的十四子,從小便和牛家的牛七娘定親了,也就是說牛七娘還沒有出生,桑十四就有了媳婦,兩家也算得上門當(dāng)戶對。
而那一次桑十四去牛府,偏偏拉上了楊靜淵。
原著中寫道:
桑十四郎硬拉著他作陪,楊靜淵也去過牛家。他被牛五娘的容貌嚇著了。牛五娘則一眼就相中了他。劉副都督不嫌棄楊家是商戶,遣媒人去提親。楊大老爺心疼幺兒,借口楊靜淵練的是童子功,功法不成不能成親,回絕了。
楊靜淵只是個商戶人家的庶子,牛五娘對他一見鐘情,因為他長得太好看了,那個時候牛五娘不在乎他庶子身份,愿意下嫁。
可是沒想到被拒絕了,牛五娘忍不下這口氣,便恨上了楊靜淵。
于是她要報復(fù)楊家,讓楊靜淵一無所有,讓楊靜淵有一天低聲下氣求到她腳下,說自己后悔當(dāng)初拒絕了她。
所以這一次牛五娘答應(yīng)和趙家的婚事,也是為了讓楊家這一次失去“錦王”的位置,讓風(fēng)光了二十多年的楊家跌下神壇,讓楊靜淵依靠的楊家慢慢倒下。
同時她發(fā)現(xiàn)了楊靜淵結(jié)識了季英英,甚至兩人有好幾次接觸。
牛五娘看出了楊靜淵對季英英的感情,她嫉妒,她恨,所以她還要季英英難過,讓季英英無法得償所愿嫁給趙修緣。
但是她同意季英英入趙家為妾,因為那樣她可以隨意折磨季英英,這樣可以間接報復(fù)楊靜淵。
讓楊靜淵痛苦,讓楊靜淵痛失所愛,讓楊靜淵所珍視的一切被她踐踏,這就是牛五娘的報復(fù),也是牛五娘下嫁趙家的真相。
這種婚姻注定不會幸福,同時這種報復(fù)也注定讓人變得面目全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