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閱·系列公開課
「周際洞見」
掃描下圖二維碼加小雅
免費領取兌換碼
本文整理自「周際洞見」直播:
事業、生活、家庭、個人,失去方向感的危機該如何破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
就算把全球 80 億人全部打散隨機重新放置,沒有親情、友情、愛情、熟人,人們也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以某種標準重新衡量誰是自己人。
絕大部分事情,都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壽命也太短。100 個團結有序的人能做的事可能超過一萬個單槍匹馬的人做的事。
這就引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如果我想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該如何找到「自己人」?
最能真正構建出「自己人」的紐帶的,無非就是血緣和師生兩種關系。
這里的「血緣」是泛指,若是擁有共同的親人、共同的人生經歷、共同的故事,的確更容易生活在一起。
當年周公確立的宗法制,就是通過不同禮儀不斷確認親族關系,將有血緣的人團結起來;又能通過婚姻關系將原本關系疏離的盟友轉化為緊密的親族。
周初的宗法制,使得剛剛奪得天命的周人能夠迅速分清敵友,弄清楚誰可以信任,誰可以拉攏,誰又應該提防甚至打擊。
周朝國祚八百年,而宗法制度的壽命還要遠超周朝,直至今天,以親緣、語言文化、本地記憶構建起來的親族在南方依然常見。
師生關系則是更具超越性的一種傳承。
現在一說起一個人是「老師」,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是「教哪門課?」,這種現代意義上的老師是工業時代的產物。
在工業體系下,人被視為生產要素之一。就像原材料需要精煉提純一樣,人也需要被分類和「打磨」。一旦做出選擇,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等等從此涇渭分明。每個人選擇職業時,必須與自己的專業相匹配,而這些專業又往往與特定的學?;驅W科相關聯。你不能輕易跨越這些界限,因為社會主流思潮并不支持這樣做。雖然可以嘗試,但在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質疑與嘲諷。
這套體系下的理想結果,就是每個人進入自己的對應崗位后,立刻就能上手,然后進入一條線性路徑一步步升級。學生求學多是為了一門具體的技能。而「老師」則顯得像車間里的老師傅,把每個交到手上的材料加工成標準的樣子。
我們說的這里說的師生,并不是說的這種現代意義上的師生,而是更經典的師生關系。
無論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只要涉及官場,我們就常能見到人物以師生或師兄弟相稱。
自科舉制度確立后,一個人的「老師」可不止是授業恩師,科舉時的主考官(座主)、仕途中提攜過自己的前輩等等,都算老師。
每次科舉放榜后,座主還常常率領門生拜見自己當年的座主,能夠「桃李滿天下」是無比的榮耀。
雖說有共同利益,但師生關系之所以能夠穩定并持續擴張,本質上還是因為他們間形成了一種「價值觀的同盟」。
在這種關系中,處在關鍵節點人員,通過向外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幫助群體內部實現自洽。這種價值觀的傳遞和擴展,使得師生關系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紐帶。
在師生關系中,老師不僅應該傳授知識,還在通過自身的價值觀影響學生;新成員由此能在群體中找到認同感,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這些價值觀。
在歷史上的眾多「同盟」中,墨子和他的墨家算是最讓人心馳神往的一個。
在諸子百家中,墨家也算是十分特殊的一個。
拜入儒家,是要學習如何成為士,治國平天下;拜入兵家,是要學習如何打仗,克敵制勝;拜入農家,是要促進農業發展,讓民眾豐衣足食…… 但拜入墨家,還真難說是要學習什么。
翻看《墨子》,就會發現里面無所不包,既有倫理道德,又有治國理政,既有物理幾何,又有邏輯思辨,甚至還有不少今天看來的「怪力亂神」……其文理跨度之大讓人瞠目。孤閱雖離著墨子還有十萬八千里,在這方面倒是挺像。
墨子身后的墨者們則像是一群有組織的游俠。
雖然墨子與孔子一樣周游列國,目的卻截然相反:孔子要恢復封建禮儀秩序,墨子主張的卻新信仰、新做法。墨者們與孔子的三千弟子也不同??鬃拥牡茏觽儼輲煹氖懣偸悄苣玫贸鰜淼?,論出身也都是士人,其中,還有不少父子共同拜師的例子。
相傳墨子曾是制車的工匠,墨家也主要由手工業者和城市平民組成。他們并不一定會依附于某個貴族,相互間一般也沒有血緣關系。因此,墨者之間不分貴賤,也不講究血緣親疏。
有趣的是,孔子所追求的封建禮教基于宗法,源于「血緣」;墨子宣揚的「兼愛」則是更純粹的價值觀。
作為一個「價值觀同盟」,墨家團結在墨子和其后的歷代巨子身邊。
墨子本人最著名的故事,大概要數他與公輸盤(通常認為就是魯班)的「斗法」。
楚國雇傭了公輸班打造攻城器械攻宋,于是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子前去制止。在模擬戰中,公輸班用盡了法子,墨子卻還游刃有余,心服口服。但到這里,墨子還沒有贏,因為只要物理消滅掉他,攻宋的阻礙就消失了。
使得墨子與宋國都,都能轉危為安的,就是他身后的墨者們——在老師孤身入楚的時候,三百弟子已經在宋國做好了繼承老師使命與思想的準備,殺了墨子也無濟于事。
作為一個組織,墨家的經濟系統也很有意思,頗有些雇傭兵軍團的意味。
墨家有各種能人志士,訓練嚴格、組織嚴密,「赴火蹈刃,死不還踵」。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一個悲劇故事。吳起在楚國的變法觸怒了無數貴族,于是楚悼王剛死,他們立刻就在葬禮上發動政變殺死了吳起,過程中也損毀了楚王的遺體。這當然大逆不道,涉事貴族都被追究。其中一位被波及的貴族叫陽城君,是當時墨家巨子孟勝的好友與雇主。有人勸孟勝撤離,因為留下只是白白喪命,還可能導致墨家教義就此失落。但是孟勝卻說:
「吾于陽城君也,非師則友也,非友則臣也。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于墨者矣,求賢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p>
孟勝在派人交接了巨子之位后,從容赴死。與他一同赴死的墨家弟子還有一百八十人。
能令孟勝感到欣慰的是,這一悲劇的確震撼了天下,墨家不僅沒有因他的殉難而終,還與儒家并稱兩大顯學超過百年。在孟子的雄辯中,墨家思想也是他的重要對手之一。
可惜的是,在秦國于法家思想主導的改革下最終掃清六合后,誕生于底層的墨家游俠們漸漸失去了土壤,并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后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墨家思想失落千年。
兩千多年后,墨家這樣「因共同的想法而聚,一起浪跡天涯的團體」,實在是種令人神往的「另一種可能」。
孤閱·系列公開課
「周際洞見」
掃描下圖二維碼加小雅
免費領取兌換碼
公眾號文章精選
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深度長文更新
極簡日程表
往期課程開放目錄
驚奇智庫 · 24 年秋季
【報 名 通 道】
*虛擬產品,一經開通,概不退換
編輯|愷宸
排版|琳玥
諸位孤獨的閱讀者們,大家好。
由于公眾號推送規則的調整,很多讀者可能無法及時,甚至難以再看到孤閱的推文了。對此我們非常遺憾。
如果你還愿意繼續和孤閱保持聯系,希望能將孤獨的閱讀者公眾號設為星標,或者時常點開推送、在看、留言、轉發等等。
謝謝你來,希望我們能一直敢于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