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命發展繁衍數百萬年光陰,經過一輪輪的淘汰和洗禮,幸存至今的物種大抵上都在食物鏈中找到了“舒適”的位置,無論是靠著尖牙利爪還是兇狠的狩獵能力,可能是其它物種的“美食”,當然也可能是其它物種的天敵,但競爭何其激烈,稍不小心就要被淘汰出局的!
人類這個物種靠著聰明的大腦殼,學會制造攻擊和使用工具,最終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但有些生物看上去悠悠閑閑,看著自己被別人一口口吃掉,竟然也無動于衷,只能說它們沒有被淘汰滅絕,全倚仗著人類的手下留情。
這種神奇的生物就是翻車魚,外表呆萌主打的就是生死看淡,每次漁民捕捉到翻車魚都會直接放生!
翻車魚的學名為“Molamola”,在世界各地它們有不同的名字,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海一代,習慣被稱為翻車魚。在美國它被稱為太陽魚,日本人把叫它為“曼波魚”,這些名字大體上跟它奇葩的行為有關系!
翻車魚長相奇特,腦袋非常大但是眼睛很小,背鰭和臀鰭都比較長,對稱般地分布在翻車魚的上下兩邊,并且是非常偏向于尾巴的方向。
翻車魚的形象給人的感覺就是呆萌且奇葩,很多生物的形態都跟它們的生存習慣或者說謀生手段有點關聯,但翻車魚長成這個樣子純屬是來搞笑的!
從它們的形態來看就知道翻車魚的的移動速度比較慢,主打的就是悠悠閑閑,沒有辦法,這個家伙的胸鰭比較短無法很好的起到推動作用,那便只能在海中隨波漂流了。
翻車魚這個名字很奇怪,主要還是因為喜歡沒事的時候漂浮在海面上“曬太陽”,當然翻車魚這樣做也是有它們自己的目的,就是吸引一些海鳥來為自己清潔一下。
翻車魚體型比較大,體表上會有些寄生蟲,這樣既可以為為自己清潔一下。當然,“曬太陽”對于翻車魚也是有好處的,還可以幫助自己消化,畢竟長得挺大一天的活動量卻沒啥!
真正讓翻車魚一戰成名的就是這張照片,它不像任何其它生物,被攻擊之后即使打不過也會掙扎一下,但是翻車魚并不會這樣,看著自己被一口口吃掉,但卻表現得無動于衷,貌似被吃的不是自己一樣!
都說情緒穩定很難得,但是翻車魚未免表現得有點太淡定了,主打的就是“生死看淡”,一副不想看見明天太陽的感覺,一些鯊魚或者虎鯨之類的海洋獵食者看見翻車魚或許都不屑一顧,獵捕翻車魚太沒有挑戰性。
但是這種傻大個兒也有自己非凡的本領,生詞能力不夠那就靠數量來湊,成年雌翻車魚一次就可以釋放出至少3億顆卵細胞,當然大部分都會淪為炮灰,最終只有千萬分之一左右的翻車魚可以“長大成人”。
從最開始2mm大小的小魚苗一路生長到重量1頓左右的大翻車魚,難道就是為了給海獅白吃,給大家調侃娛樂的嗎?其實還真是如此,事實就是那么無力和蒼白,翻車魚的成長之路非常極端,成年后體重能長大出生時的6000多萬倍。
但是翻車魚這個物種就是這樣樂此不疲地生長,再被一些獵食者調侃般地吃掉,更加氣人的是海獅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吃東西永遠都會剩一點,翻車魚就是這樣悲慘的命運,被吃上倆口之后就被拋棄了。
有的時候勉強能活,但大多數都是平淡的死去!
即使這樣翻車魚表現的也是異常淡定,情緒穩定的很,難道是有啥絕招?其實也沒有,主要就是這家伙沒啥痛感,都快要被吃沒一半了可能還沒感覺到疼痛!
但即使如此,這個海洋中的二傻子仍舊活得瀟灑淡定,仿佛一切都已經看淡,同時也沒有滅絕。
主要還是因為翻車魚的肉很難吃,就是虎鯨等獵食者要上一口,感覺沒啥營養價值都不會來上第二口,那么人類就更是如此了。面對翻車魚,一般漁民們都比較忌諱,更別說主動去捕撈翻車魚了。
這大體上也是翻車魚的生存智慧了,我慢、我不疼,但是我也難吃得很,就因為擁有這個“技能”在競爭激烈的海洋世界里得以生存,同時也讓人類瞧不上,也算是逃過一劫了!
就是這種小可愛長到后能重1噸多,同時也變成了“二傻子”,沒事的時候出來曬個太陽悠閑地很,就問你人類的漁網看見我是不是得主動避讓?這就是牌面!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