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必有所應。”
“感謝高州法院,感謝彭煥欽法官及其辦案團隊在辦案件過程中為我村委會提供公正、高效的法律服務,把矛盾糾紛預防在源頭,用心、用情、用力幫助轄區(qū)群眾徹底解決問題……”
12月5日一大早,高州法院彭煥欽法官就收到了一封來自高州市潭頭鎮(zhèn)某村委會的感謝信和一面印有“講法釋理服眾,于法于情為民”的錦旗,錦旗和感謝信如同一縷陽光,為這起跨越十幾年的糾紛案件,畫上了溫情的句號。
時間回到幾個星期前,彭煥欽在審理一起故意傷害案件中,主動延伸刑事審判職能,積極發(fā)揮調(diào)解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矛盾糾紛實質(zhì)化解,避免了案件二次轉(zhuǎn)入民事訴訟及執(zhí)行程序,讓原本關系劍拔弩張的二人冰釋前嫌,實現(xiàn)了案結(jié)事了人和。
這是一起鄰里糾紛引發(fā)的叔侄間故意傷害案,被告人白某是被害人白某甲的侄兒,兩家房屋相鄰。由于被告人父親生前未對二人相鄰的房屋作出明確的界至,在被告人父親去世后,被告人因常年外出務工,與叔叔關系逐漸疏遠,二人因此對相鄰房屋的界至及流水渠的方向產(chǎn)生巨大分歧,并發(fā)生肢體沖突,最終導致被害人輕傷二級。
承辦法官彭煥欽在深入了解案情后,組織合議庭成員對案件進行詳細分析與討論。“該案案情復雜、當事人積怨深、糾紛時間跨度長,如果一判了之,兩家人恐由怨成仇,輕則影響鄰里關系,重則可能會導致矛盾激化,有再發(fā)刑案的隱患。”“‘事結(jié)’易解,難解的是雙方的‘心結(jié)’,要修復雙方關系唯有加強調(diào)解工作。”
為達成促使被告人真誠認罪悔罪、幫助被告人積極改造的法律效果,同時實現(xiàn)促進矛盾風險有效化解的社會效果,彭煥欽決定依托“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通過“庭所共建”多元解紛新模式,與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等干部組成聯(lián)調(diào)小組,對被告人、被害人雙方進行約談,緩和雙方對立情緒。
彭煥欽認為,只有“溯本求源”才能化解積怨。既然糾紛因房屋界至而起,那就深入現(xiàn)場,一探究竟。在爭議現(xiàn)場,彭煥欽認真核對雙方房屋產(chǎn)權(quán)證上載明的面積及界址,用卷尺仔細測量了存有爭議的邊界,并耐心聽取雙方陳述。
“鄰里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鬧僵了對兩家都是傷害……”“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而你們兩家不僅是鄰里,還是親叔侄,理應有更和諧親近的關系才對,相信你父親如果還在,也不希望你們鬧到如此局面……”調(diào)解中,聯(lián)調(diào)小組圍繞矛盾焦點,一邊積極引導雙方以冷靜的態(tài)度和合法的途徑去化解矛盾,一邊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雙方釋法說理、分析利弊。
經(jīng)過反復溝通,雙方當事人的對立情緒慢慢得到緩和。最終,根據(jù)本案的實際情況,彭煥欽找到雙方利益的平衡點,提出了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在聯(lián)調(diào)小組不懈努力下,雙方當事人表示愿意各讓一步,達成和解協(xié)議:被害人白某甲把占用了的70公分土地返還被告人白某;被告人白某向被害人白某甲賠償2萬元,并得到了被害人的諒解。至此,十三年的積怨得以圓滿化解,叔侄二人握手言和。
綜合考慮案件起因、被告人自首、認罪認罰、賠償損失并獲得諒解等情節(jié),對被告人白某適用緩刑。高州法院判決被告人白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鄰里關系和諧與社會穩(wěn)定息息相關。我們在辦理這類刑事案件過程中,始終秉持‘案結(jié)事了、事心雙解’的理念,因案施策,量體裁衣,希望能從根本上化解矛盾糾紛,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說起這個案件,彭煥欽感慨良多。
(來源:高州市人民法院)
編輯:黃 茵
初審:林柳青
復審:林華善
終審:鄒夢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