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燕百味雞
文丨談古論今
夫妻肺片里沒夫妻就算了,但你不能裝“屎”啊!
這不是段子,而是紫燕百味雞最近曝光的丑劇——
這個叫得響、吃得開的鹵味大王,也在食品安全上栽了跟頭。
事情來自于一位網友的投訴:
一位顧客吃了紫燕鹵味后鬧肚子,得到了某美食博主的關注。
他鉚足了勁兒,從紫燕百味雞官方店鋪買來五款明星產品,送到專業機構做了個全面體檢。
體檢可不是走個過場,采用了業內專業的“五平行檢測法”——
每個品類抽取五份樣本、經過五輪檢測、得出五組數據。
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五款產品的微生物檢測通通不達標!
尤其是夫妻肺片和香辣鴨脖,大腸菌群含量驚人,最高竟超出國家標準290倍!
也就是說,你吃下去的,不是“屎”卻勝似“屎”。
諷刺的是,紫燕百味雞自己做的內部檢測,卻堅決聲明一切正常。
一邊是權威檢測的“危險”警告,一邊是紫燕的“靜好”自辯,
孰真孰假,耐人尋味。
那么大腸菌群超標意味著什么?
大腸菌群通常被用于衡量食品的衛生情況,如果食品在加工過程中被糞便污染,就會瘋狂繁殖起來。
它們本身不一定致病,卻會讓食品遭其他病原體攻擊的風險大大增加。
一旦超標,就會引發惡心、嘔吐、腹瀉,甚至是生命危險。
面對外界的質疑,紫燕食品快速做出了回應:
第一時間下架問題產品,并進行全面檢查。
其實,孰是孰非,一紙肯定難以服眾。
大家更關心的是,紫燕有沒有切實措施,來堵住每一個可能的食品安全漏洞,重建公眾信任。
事實上,紫燕并不是第一次踩雷。
早在17年,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就發現,京東售賣的百味雞菌落總數超標186.5倍,大腸菌群超標29.7倍。
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僅紫燕百味雞一家,累計投訴量就高達424條。
其中,不少都直指食品安全問題。
如此觸目驚心,紫燕食品于心何忍?
這次“大腸菌門”風波,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一、監管部門的反應速度和處理尺度
據悉,監管部門第一時間就對涉事門店開展了現場核查,調查結果卻著重披露了涉事產品非本地生產,來自外地工廠。
于是,監管重任便踢皮球似的甩給了異地同行,至于最終誰會對消費者的權益負責,依然是個未知數。
扯皮歸扯皮,我們來看下紫燕百味雞的行業地位:
門店遍布全國200多個城市,數量高達6100余家,
更在2022年成功上市。
如如此大規模的生產,如此廣泛的銷售,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影響勢必不可小覷。
所以,皮球踢踢就行了,千萬別上癮。
職能部門理應對每一起投訴、每一次抽檢,都給出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而不是躲在“轄區”的藩籬后互相推諉。
二、警惕“紫燕門”的大流行
從絕味鴨脖到周黑鴨,從煌上煌到良品鋪子,但凡打著“鹵味”旗號的頭部品牌,無一幸免于消費者的質疑聲中。
而食品安全問題一旦曝光,行業聲譽就會遭受毀滅性打擊。
而品牌形象的重塑談何容易,消費者的信任危機更非一朝一夕能修復。
對此,同行們又當如何正視,如何應對?
“紫燕門”一旦流行,面對的就是消費者的信任危機。
在專業分工日趨細化的今天,我們在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不得不依賴他人的專業能力。
然而,當我們把信任交付出去時,換回的卻是層出不窮的欺瞞,由此帶來的是舉步維艱的日常生活。
買個羽絨服得學會“識別鵝毛”,選個衛生巾要懂得“鎖水測試”,如今連夫妻肺片也不能隨隨便便下口了。
消費者被迫成為“全能選手”,社會運行成本隨之飆升。
對于我們提倡消費的大方向,無疑會形成巨大阻礙。
更可怕的是,當欺瞞成為常態,公眾對專業機構、行業協會乃至監管部門的信任,將一點點被掏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無量企業必須認識到:
只有“夫妻”真做到相親相愛,“百味”才不會變為“百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