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探中華》第二季,主持人龍洋獨挑大梁,意劉增加了重要角色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節目《簡牘探中華》第二季,已于近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作為首檔聚焦簡牘的大型文化節目,第一季重點介紹了里耶秦簡、云夢睡虎地秦簡、天回醫簡、懸泉漢簡等八大代表性簡牘的價值。第二季繼續“思想+藝術+技術”傳播理念,舞臺設計升級,增加多維空間,與特效虛實結合,呈現年輕化、科技化的畫面。
《簡牘探中華》第一季,一個個“首次發現”“首次復原”“首次公開”簡牘研究成果被公開。第二季首期聚焦戰國竹簡清華簡,有中國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十進制乘法表——《算表》;記述商王武丁與傅說故事的《傅說之命》,首次面世的周文王遺言《保訓》,填補歷史空白、記錄楚人起源的《楚居》,還有《成后》《昭后》《兩中》等失傳已久的重要文獻和古籍。
在《簡牘探中華》第二季首期節目中,商王武丁、傅說、周文王、周武王、楚莊王等歷史人物,通過演員演繹、史料回放、專家解釋、主持人串聯,以及讀簡人講述的方式,跨越時空呈現在舞臺上。為了更好的理解簡牘歷史背景,第二季延續演播室訪談環節,與舞臺演繹穿插進行。除了主持人龍洋,還有三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劉國忠、楊博、蒙曼。
第二季除了舞臺設計,還增加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讀簡人。這個角色與撒貝寧在《典籍里的中國》里的“當代讀書人”身份頗有幾分相似,都是通過第三視角讀懂歷史,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雖然讀簡人一直站在舞臺側面,只是起串聯作用,相當于第二現場的主持人。讀簡人是旁觀歷史人物演繹,只是旁觀者,并不是參與者,沒有尋訪先賢,也沒有和演員共同演繹,沒有融入其中。
首位“讀簡人”是已經87歲高齡的實力派演員許還山,場面令人十分驚訝。沒想到小時候經常看許還山的戲,當時還正值演技黃金年齡,幾十年之后的許還山,需要柱著拐杖走路了,背也稍微彎了一點,真是歲月不饒人。不過,許還山精氣神還不錯,灰白色中式服裝,搭配一條紅色圍巾。臺詞功底深厚,開口就是專業范,那么大年紀依然中氣十足。
看著許還山讀簡,特別投入,完全沉浸式旁觀,情緒隨著簡中人物的演繹而變化,有感之處他也馬上紅了眼睛。此情此景,無數觀眾被感動不已,老藝術家就是不同凡響,表演非常有感染力。關鍵,《簡牘探中華》第二季,節目形式新穎獨特,把簡中人物轉化為舞臺上的生動表演,也是歷史故事影視化的呈現方式,觀眾的感受、理解會更加直觀。
此外,《簡牘探中華》第二季,仍然由主持人龍洋獨挑大梁。這種冷門領域的節目,主持人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與專家學者的交流不能程式化,能提出問題也要有自己的見解。好在,龍洋表現不錯,優雅大方、淡定從容,保持住了第一季的高水準。片頭宣傳片有撒貝寧,實際上并沒有主持該節目,他的主場在《大師列傳?唐宋八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