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關鍵詞:卓越材料人-
馮儀,華中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 1997 級本科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1 級碩士研究生、2004級博士研究生。他于 2009 年畢業后入職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后于2015年擔任總經理,主持并負責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等項目。現為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新威奇) 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2024 年,他被聘為華中科技大學企業兼職教授。
他曾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擁有多項專利與軟件著作權,曾先后獲得湖北省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緣起與成長:是機緣巧合,也是命中注定
和大部分從一開始就對材料行業情有獨鐘的同班同學不同,1997 年 高考結束后的馮儀,攻讀的是當時最熱門的自動化專業。本科期間愛踢 足球的他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足球隊有很多交集,在與材料科學與工 程學院同學的交往中,他加深了對材料學科的認識與了解。
當時,黃樹 槐教授非常重視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 鼓勵學生成為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 人才,這讓馮儀備受鼓舞,于是,在保研時他選擇了加入材料科學與工 程學院。雖然是足球串聯了他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緣分,但材料加 工工程其實很適合有自動化專業背景的學生,事實證明,馮儀在本科期 間學的自動化專業知識對他在材料加工領域開展的科學研究幫助很大。
進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后,馮儀充分感受到了材料加工的魅力。 從 3D 打印到鍛壓設備,從用來寫字的鋼筆、盛水的杯子、 奔馳的汽車、 航行的巨輪到飛往太空的火箭和衛星……憑著人們無窮的想象力,人們 將各式各樣的材料加工成不同的形狀和功能的生活用品、工業用品以及 藝術品,這一切都讓他深深著迷,也讓他更堅定地留在了材料科學與工 程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二十多年過去了,與師兄弟們一起拼搏奮斗,與導師一起攻堅克難 的畫面依然歷歷在目。那時的日子簡單而充實,一群務實、專注的“材 料人”走在一起,在面對一次次困難與挑戰的過程中,在經歷一次次失 敗與奮進的過程中,在日以繼夜修改與精進實驗的過程中,他們磨煉出 了“專一”“嚴謹”的品質,這為他們之后走出校園進入企業打下了堅 實有力的基礎。“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其實和打磨一塊好的材料 一樣,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與全身心地投入,不用想太多,選擇一件事 情就只管盡力做到極致,抓住機會不留遺憾就行。”回首這段時光的馮 儀如是說。
從學校到企業: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
1993 年,黃樹槐教授獨具慧眼,主張產學研深度融合,致力于將校 園里的科研成果市場化、產業化,創辦了校企聯合公司 — —武漢新威奇 科技有限公司 (后簡稱新威奇)。經常被任命為項目“救火隊隊員”的 馮儀開始輾轉于各個項目的一線,從實驗室的理論實踐到產品的落實, 充分體驗到了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的艱辛與不易,博士畢業后,他也順理 成章地留在了新威奇。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畢業至今, 馮儀一直都在這家公司深耕。
科學研究是高校的專長,而成果應用則是企業的強項。高校瞄準科 技前沿開展創新研究,再由企業將研究成果落地轉化,聽起來好像不 難,實際操作起來卻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材料加工工程是一門極 其嚴謹的學科,一個不起眼的小問題在生產線上都會被無限放大,很可 能會導致生產線頻繁停產。如何保證生產線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 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最大考驗。馮儀認為,技術工作絕對不能理想化,例 如設計產品時不充分考慮實際生產中的現場條件和使用狀況;使用未經 過反復驗證的理論參數生產產品,導致這些產品存在各種各樣的先天缺 陷,這樣的產品就像一顆地雷,倘若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被某些事件突然 觸發,將造成嚴重的后果。
2015 年,新威奇遇到了一個重大挫折,“當時我們公司的利潤可以 說是跌到了谷底,有時候甚至一整個月都接不到一個訂單, 100 個人的 全年產值只有不到 3000 萬元。”通過對市場前景和公司現狀的深入分析, 馮儀意識到公司眼前面臨的問題并非市場前景不好和技術方向不對,而 是產品面對現場復雜條件時穩定性與可靠性的問題。“我對我們公司的 技術是非常有信心的,我們研發的驅動及控制技術在行業里一直都是最 具競爭優勢的。因此,當時公司的問題說到底還是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 性不足。”臨危受命的馮儀認為讓公司涅槃重生的辦法不是不停地在原 有基礎上“打補丁”,而是將產品設計全部推倒重來。他將這稱為“苦 練內功”,因為要徹底解決問題沒有捷徑,只有結合之前的經驗和教訓 重新開始,并在現場反復驗證實驗參數和持續提高產品質量。
千錘成利器,百煉變純鋼。下定決心的馮儀和伙伴們開始和時間賽 跑,日復一日地進行產品評審討論,尋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挑戰、 反復求證。“那段時間,我們幾乎沒在晚上 12 點前合過眼,通宵工作也 是常有的事。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尋找相對最優解,做最好的國 產裝備及生產線。”憑著堅定的信念和一腔熱血的干勁,從設備生產到 正式交付,他們經常在客戶現場一待就是一兩個月,高質量地完成了以 國產電動螺旋壓力機為核心的成形設備的多個項目,打開了公司的新 局面。
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如今,新威奇已經完成了 100 多條自動化模鍛生產線,成為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領域的世界知名品 牌。一路上曾有過的磕磕絆絆,最終都成了新威奇發展史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
公司的未來:創新是唯一出路
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公司的挑戰也遠不止如此。“企業發展中最 難的事情,不是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而是從有到精的問題。僅僅只是 把一個裝備生產出來最多不過 50 分,而咱們的國產裝備與世界一流裝備 相比,很少能達到 80 分以上。所以我國材料加工領域里低端產品競爭十 分激烈,而中高端產品卻只能依靠進口。”談及為何堅持每年投入大量 經費用于技術研發,已成為新威奇總經理的馮儀認為創新是引領企業發 展的第一驅動力。
新威奇的優勢是什么?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馮儀只給出了兩個 字 — —創新。“工藝是靈魂,設備和生產線只是把產品做出來的工具。 一旦工藝升級,設備改良的需求就會出現,開發新設備、新的生產線也 是自然而然的事。以前,我們只能是生產出什么就用什么,但現在我們 希望追求更好的性能、更高的效率,這也是新威奇不斷發展壯大的不竭 動力。比如特斯拉,如今他們的汽車底盤和覆蓋件是一體化壓鑄成形。 一開始,他們只是提出了一個增效提質降本的創新方向和思路,后來, 才有企業研發萬噸級超大壓鑄機,使得某些汽車部裝從最初需要上百個 零部件的復雜集成,到現在的一體化成型。”
知之非難,行之不易,創新絕非易事。馮儀談到,學術上的創新和 企業里的創新是有本質區別的。高校里,創新可能更需要的是天馬行空 的想象力和敢于批判一切的精神,而企業則更強調的是現實和邊界。
“科學研究有時候不一定有很明確的目的,只要你認為這個可能引領未 來就應該和可以去做,但在企業里,創新發展就需要看到實際情況、明 確邊界條件,不符合發展趨勢去創新就會與成功南轅北轍,你越努力越 失敗。”客戶的投資回報、環境的條件限制甚至設計中如何兼容合適的 尺寸進行運輸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前提條件,“比如我們要做海運出口, 你的集裝箱、運輸船要用什么型號都是有要求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設計 產品時盡可能地明確邊界和約束條件,在這些條件確定后,我們再來談 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當大多數人都在強調“我們要打破邊界,讓思維不受限制”的時 候,馮儀卻反其道而行之,將邊界和約束視為思考問題的起點,這才是 市場需要的企業創新。在馮儀眼中,限制反而能讓人在漫無目的地前進 時,從迷霧里找到一束微光,再沿著光亮尋找新的突破。
此時此刻:你要成為大部分人,還是小部分人
作為公司的引領者,馮儀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最大的興趣愛好是閱 讀和學習,他還喜歡利用上下班的碎片化時間,收聽時事新聞和感興趣 的課程。對于年輕一代人的教育和職業發展他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盡管馮儀說自己在學生時代曾經是個嚴重偏科的理科生,但踏出校 門后他開始涉獵廣泛,從歷史、文化、經濟到政治等方面的書籍和課程 他都會閱讀和學習,從中汲取智慧,再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企業管 理中。“學習得越多,你會發現很多的方法和知識其實都是相通的。”在 閱讀有關教育的書籍時,他想到工作中用到的一些方法和思考可以用于 教育,而教育上的一些思路,其實也可以用于企業管理。比如教育應有 的態度是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多樣性,鼓勵學生獨立和自我發展,聯想 到公司管理,他決定將這種思路運用在新威奇。他希望大家在新威奇都 能進行自我學習、自我管理。馮儀認為,“只有充分激發大家的自覺、 自勵、自強的精神,那么整個公司就能成為遍布引擎的動車組。”
最近受網上輿論的影響,不少高考學子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對材料 專業都有一些顧慮:我選擇這個專業是對的嗎?對此,馮儀認為選擇其 實沒有對錯之分,究竟如何選擇專業方向,馮儀建議大家都問一問自己 這三個問題:自己想干什么?未來趨勢是什么?國家需要什么?
不可否認的是,材料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導和基礎,是一門值得 深入研究學習的學科,也是一門有著很大發展前景的學科。“世界上大 部分人會隨波逐流做簡單的事,這種簡單不是完成上的簡單,而是選擇 上的簡單。但還有小部分人會獨立思考,去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而歷史反復證明,世界的進步往往依賴那小部分人。”縱然外界會給人 帶來許多焦慮的情緒,但世界上沒有一個職業是簡單的,偉大的事情也 并非從一開始就是能計劃出來并成功完成的。任何事情的開始和大致走 向都取決于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了解自我、傾聽自我、找到自我,并努 力實現自我、突破自我,這才是教育在學科知識之外,給予學生最大的 思維財富,也是當代年輕人最應該有的認知。
寄語
九萬里風鵬正舉,馮儀想分享給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及華科大其 他學院的學弟學妹們這些即將展翅高飛的“大鵬”們四句話,愿大家在 未來的生活和選擇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
堅持認準的方向,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堅持明確的目標,結果導向,輕裝上陣,全力以赴。
堅持正確的原則,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堅持平和的內心,少則得,多則惑,大道至簡,知足常樂。
每個人目前的人生境況都是之前所有選擇的總和,在面臨選擇時如 何做出正確的判斷是所有人都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馮儀校友用自己的 故事向我們證明,無論如何選擇,只要問心無愧,堅定地行走在自己選 擇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有所收獲。腳踏實地,仰望星 空,相信所有的華科大人都能在時代的風浪里劈波斬浪,書寫屬于自己 的精彩篇章。
谷木之材,方成大器。
精材成城,創新騰飛。
馮儀衷心地祝愿所有華科大學子們,
“馮”起云涌,“儀”往無前!
本文節選自|《卓越材料人——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校友訪談錄》
作者|李毅,李沖,蔣文海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