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過某檔音綜,某個心懷音樂夢想的流浪歌手,得到了劉歡的欣賞。劉歡問他在哪里睡覺,他說是在麥當勞,肯德基之類的地方。劉歡驚訝道,這些地方也可以過夜嗎?
其實是可以的。
大學時候,由于不太喜歡群體性的生活方式,我經常抱著本書混跡于麥當勞肯德基這些地方,點一個套餐,然后待一個晚上。接觸到一些打工者,看見他們就是在餐廳的長椅上睡覺的。對于這些人來說,選擇在快餐店睡覺,純粹是因為沒地去了。跟小布爾喬亞情結毫無瓜葛。
選擇在公園長椅上睡覺的人,大概連在快餐店消費一杯可樂的能力都沒有。比睡長椅更差的,還有睡橋洞的。
在昆山公園長椅上安裝鋼管,據報道,就是為了阻止日結工在長椅上睡覺影響市容。后來輿情發酵之后,鋼管被連夜拆下。
提起日結工,總讓我想起《如此打工30年》這部片子,講述了第一代農民工找工作,討生活時候的窘境。
但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現實。年過50的他們在勞務市場上,已經不具備任何競爭力。干體力活的,門檻極低,而人人都能干的活,就會把價格內卷到不像話的地步。
且不說快餐店,星巴克之類的地方也會有一些歧視性的事件出現,問題是這些日結工真的沒有足夠的錢通過購買一杯咖啡,來換一個休息的機會啊。
日結工如果可以去星巴克,也就不用在公園長椅上睡覺了。
但是難道他們不消費就沒有休息的空間嗎?
這話聽上去很殘忍,但是事實情況就是如此。
城市文明背后的一個真相就是所有活動都是跟付費相關的,只是或是直接,或是間接的區別。只是這些錢是自己掏的,還是公共機構出的區別。
因為在城市公園修建長椅,這本身也是一筆費用,讓長椅成為日結工的休憩之地,就得需要人買單。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這些日結工也是這個城市的建設者和服務者,他們也應該為自己的勞作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僅僅是為了面子,就給這些日結工人設置一些沒有人情味的障礙,恰恰會讓城市的人文關懷變得冰冷。
面子與底線,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只有守護住足夠的底線,才能夠得到相應的面子。而日結工人作為城市的弱勢群體,保障他們可以免費休息的權利,這恰恰就是在守護城市的面子。
如果連城市中的人都保障不了,那么城市不恰恰成為許多人批評的由鋼筋水泥堆砌成的冷血怪獸了嗎?
拒絕日結工睡長椅,這事的吊詭之處還在于,這些人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流浪漢,他們也是為城市創造價值的,只是根據現有的環境,他們的勞作無法兌換出更多的錢而已。
將日結工人視作擋住城市面子的異類,恰恰會讓城市失去了很多基礎。這個基礎在于,城市正常、高效的運行,恰恰是由這些看不見的手所促成的。凌晨四五點鐘就在外面掃大街的環衛工人,他們也值得分享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從任何意義上,這也是屬于他們的城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