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國家電影局的支持下,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阿里影業集團聯合主辦 “海納圓桌對談”,知名電影出品人、制片人、編劇、導演齊聚現場,就構建支持青年導演成長的良好生態展開探討。
海南省委宣傳部電影處處長李嬌慧現場見證了本次對談。她表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和阿里影業聯合舉辦此次活動,源于雙方共同的默契,即國際化視野和對青年影人的支持。
“海納計劃”:既是人才布局又是責任擔當
從政策支持到電影節展助力,中國電影行業始終在努力挖掘優秀青年電影人才,為華語電影的全新突破輸送人才力量。在對談現場,新圣堂影業創始人,知名導演、編劇田羽生為青年影人呼吁:“希望能夠搭建更多專門給青年導演的舞臺,不僅僅在創投和短片層面,也涵蓋長片等更全面的領域,給予他們更多獎項和認可,這是對青年導演最大的支持。”
對阿里大文娛來說,青年創作人才的挖掘與扶持,既是重要的人才業務布局,又是一以貫之的責任擔當。 “海納國際?年導演發展計劃”面向全球尋找具有國際學習及實踐背景的?年導演,開放版權IP、虛擬拍攝技術、項目投資及宣發支持,這是影視行業首個全鏈路護航的發展計劃。
有別于傳統扶持計劃,“海納計劃”特別注重為青年導演提供一線實踐經驗:幫助青年導演在張藝謀、?建新、江志強三位總導師的指導下,提升創作能力、工業化技術、藝術及商業作品思維;為青年導演提供阿里影業頭部項目的劇組學習機會,通過跟組學習,將更多學術訓練與具體實踐相結合;舉辦導演黃建新、導演傅東育、制片人壯藏、著名攝影指導吳在皓等大師班學習,對劇本構思、拍攝技法、燈光排布、資源統籌分配等攝制環節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海納圓桌對談”延續了這種兼具學術性與實操性的交流風格。壞猴子影業總裁、CEO王易冰向青年導演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表示,寫劇本的過程就像“包漿”一樣,把創作者的想法深深地包在故事里邊,一層一層地去包裹它,以觀眾能接受和喜歡的內容以及方式,既沒有失去作者性,同時又兼顧了市場性。
“海納計劃”青年導演張裕笛表示,“創作者在講故事時,有時不知道怎么翻譯我們的想法跟觀眾之間的距離,(海納計劃)這樣的交流機會特別寶貴,教會我們怎么把內心的創作想法變成一個觀眾都喜歡的故事。”
用國際視野講述中國故事
以阿里大文娛“海納國際?年導演發展計劃”的實踐為范本,活動現場對加速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青年導演培養課題展開建設性討論。
中國故事怎樣更好地走出去?不僅有賴于各位成熟導演的匠心創作,同時需要更多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中國故事的優秀青年導演。
南加州大學影視專業教師、洛杉磯影視公司Lightseeking Pictures創始人鄭非認為,對于有海外受訓背景的青年導演來說,面對跨文化的觀眾,我們的一個目標是華語電影不僅對華語觀眾說話,也要能夠把中國的故事、本土的故事擴展到海外去。
阿里影業集團總裁李捷現場喊話青年導演:“我們希望‘海納計劃’的青年導演從海外回來后,通過扎實的創作實踐,以東方美學、本土敘事、世界頂尖電影技術,把全新的華語電影帶向世界各地的光影之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