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利外灘序爆火,認購率高達727%,創造了2024年新紀錄。
粉絲群里有朋友艾特環二:被打臉了吧,叫你天天說楊浦濱江不行。
環二只能一臉問號:房子賣得好跟區域潛力大,什么時候能劃等號了?
項目認購率高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東外灘進入概念晚期。
所有人都知道東外灘規劃好,互聯網巨頭入住,城市更新全面提速。
這些利好網上炒作了好幾年,但凡家里通網的都看了三五遍。
這是新房賣得好底氣之一。
大家高度共識你有利好,這個利好就全兌現了,已經體現在價格。
我不是說保利外灘序不能買,具體到項目個性因素太多,只是想說東外灘整體沒了紅利。
想在這買房獲得超額收益,很難。
很多時候決定房價的就是預期,跟現狀關系不大。
2021年高峰時,杭州未來科技城炒作到7-8萬。
現在普遍跌回3-4萬。
杭州還是那個杭州,未來科技城還是那個未來科技城,甚至還比以前更好了,大幅下調的只是我們預期。
2020年,很多人預期未來科技城漲到10萬,這是站穩7萬的底氣。
現在預期歸零,未科反而存在低估可能。
股票市場有句話,交易是反人性的。
看完杭州未來科技城,看完上海大虹橋,看完現在的東外灘,突然覺得房價也是反人性的。
房子有兩個屬性,居住、資產。
居住屬性的房子,是順人性的。如果只是買房自住,其實選房很簡單,好房子、差房子一眼就看出來。
大家都說好的肯定好啊,又沒人眼瞎。
只是居住,長寧性價比很高,普陀長壽路武寧路20年房齡的電梯房性價比很高。
有朋友住在武寧區域逸流公寓小區,500米內夠得到3、4、11、14號四條干線,30分鐘抵達所有內環區域。
很香。
但是不代表它們房價就大漲。
資產屬性的房子,是反人性的。
你需要在它不好的時候買入,沒有太多人關注、沒有太多人認可。
區域規劃落地,土地賣給開發商,概念開始瘋狂炒作時賣出。
2025年樓市走向如何
哪些區域還有潛力歡迎掃碼咨詢
居住屬性的判斷,主要靠感性;資產屬性的判斷,需要足夠理性。
2020年市場大火,大量投資心態客戶買入學區房。
環二當時問過一些客戶,都覺得學區房漲幅高,適合投資。
環二拉了一下數據,發現學區房只是貴,并不是漲幅高。
現在貴,買入價更貴,漲幅并沒有跑贏。
很多買房客戶沒有這個數據,只看到學區房很貴很搶手,就誤以為這是好的投資品。
后來的故事大家知道了,他們就是接學區房最后一棒的。
2022年跌得最慘的就是學區房,腰斬的不在少數。
市場開始瘋狂時,不用想,一定是最后一棒。
房地產火了20多年,多軍空軍吵了20年,真正全民炒房其實始于2016年。
2015年全國房價暴漲,深刻教育了最后一批空軍,2016年社會高度共識:房子是最好的致富工具。
歐神是業內頂流大V,觀點對錯先不講,生意上的成功有目共睹。
歐神做房地產十幾年,真正被捧上神壇,始于2016年。
那兩年的大漲,直接把不認同歐神的人整到自閉。
當時房地產有多瘋狂?連環滬、環京、酒店式公寓都能炒上天。
每個人身邊都流傳著幾個故事,某某十幾年前買了房,現在翻了多少倍。某某當時眼光差,有錢不買房買了很多豪車,現在后悔到崩潰等等。
全社會對房地產進入癲狂,連手里20、30萬存款的小姑娘都被割去買公寓。
這個行業肯定到頂了。
現在房價紛紛跌回2016年,其實就是消化當時的泡沫。
房地產整體性紅利消失,大部分人注定要當韭菜。
2024年環二不斷接到一類客戶:現在把房子賣掉,租房住,等房價再跌兩三年,后面再買回來。
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唯一的問題是:正是因為你們都在賣房,房價才低。
等到你要買回來,房價必漲。
因為你本身就是市場的一部分。
房價的漲跌是你決策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你肯定不是因為房子跌了才賣,誰會那么傻。你是對未來沒信心,覺得還會下跌,所以賣掉避險。
你賣掉房子,市場砸盤,房價就真的下跌。
你很慶幸,看吧,幸好我賣房了。
預期總是自我實現。
肯定有人會說,就我一個人賣房,怎么會砸盤。
你不是一個人,中國人在決策上高度一致,你只是群體的一份子。
外部環境不斷變化,在某一個大家同時產生了悲觀想法,都要賣房,都不買房。
某一刻群體想法變了,要買回來,量在價先,一定買不到便宜房子。
決策最慢的,當然要被割。
去年10月賣房的,是大多數,賺不到便宜。
今年10月賣房的,可能要接最后一棒。
今年10月賣房,跟2017年瘋狂買環滬是同一類人。
樓市連續下行3年多,連房產中介都開始看空,對行業的悲觀已經無以復加。
這個時候想起來賣房,真的是后知后覺。
樓市五年一個周期,大部分人就是周期本身。
選區域也好,選時間點也好,憑感覺買的基本都被割。
有人說我三姑也不懂,曾經買房賺了很多錢。
20年前,的確有時代紅利。
20年前,居住屬性和資產屬性部分重疊。
你按照自住眼光買了一套房,整個社會資產價值大幅提高,你自然分享到紅利。
這個紅利越來越少。
20多年前,上海分上只角、下只角,大量老人不愿意買到下只角。
在自住層面沒問題,上只角是幾十年沉淀下來的優質地段,肯定好。
好地段和能漲價卻是兩回事。
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是預期,上只角預期早就拉滿,房價肯定跑不贏大盤。
一些垃圾地段,預期不斷的變高,房價自然漲幅更高。
2006年買入閔行、普陀、浦東,到現在漲幅反而最高。
如果在意資產保值,就要盡量拋開自住眼光、拋開感性決策。
這就是環線提倡產品思維,反對用戶思維的本質。
你把自己當房地產用戶,肯定看不懂市場,因為你成了市場本身。
你需要把房子當成產品,跳出市場,跳出周期,理性的分析兩個東西:
居民對房地產的預期到哪一步了,有沒有觸底;
居民對各個板塊的預期到哪一步了,哪些地方預期過高、哪些地方預期過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