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年內第二家上市公司——科隆新材(920098.BJ)于12月5日登陸北交所,上市首日高開257%,開于49.98元/股,收于42.19元/股,上市第二日開于43.94元/股,收于54.84元/股,公司市值達43.36億元。
公司實控人鄒威文夫婦身價暴漲,達18.04億元,數十個原始股東股權資產也隨之升值。
據悉,科隆新材此番上市,計劃募資2.1億元,資金將用于軍民兩用新型合成材料液壓管生產線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
特別是軍民兩用新型合成材料液壓軟管生產線項目,一旦達產后,預計年均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1.88億、2140.86萬。
上海、深圳私募基金參與配售
科隆新材采用戰略配售和網上發行兩種發行方式。
其中,戰略配售發行數量為300萬股,占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前發行數量的20.00%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者共4家。
國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科隆新材的保薦機構,認購150萬股,控股股東為國新資本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央企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獲配150萬股。
排名第二的戰略配售投資者晨鳴1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認購90萬股,基金管理人為上海晨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均為郝筠。
資料顯示,郝筠曾是山東壽光國資旗下上市公司晨鳴紙業(000488.SZ)的老將,并曾數次被新財富評為“金牌董秘”。
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復利匯通(深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別認購了30萬股。
前者是控股股東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是科隆新材歷年銷售規模最大集團客戶,其中,2024年1-6月銷售金額為6718.36萬元,占營收比重為32.46%。
后者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業務的專業機構,總部設立在深圳,主要關注北交所戰略配售業務及半導體等硬科技領域股權投資。
科隆新材注冊地位于咸陽,主營產品為橡塑新材料產品和煤礦用輔助運輸裝備產品,用于軍工、風電、煤礦、石油化工、軌道交通及航天航空等領域。
公司上市之路頗為坎坷。
自2023年10月31日,提交招股說明書獲北交所受理,此后先后歷經三輪問詢,直至2024年10月25日二次上會過審。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9月30日,咸陽市廢止了對企業登陸北交所最高獎勵1000萬元的措施,對科隆新材而言,也是一大損失。
陜西年內第2家上市公司
登陸北交所,科隆新材成為陜西省2024年第2家上市企業,同時也是咸陽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截至12月5日收盤后,科隆新材股價為42.19元/股,較發行價漲幅201.36%,12月6日收盤后,科隆新材股價為54.84元/股,較昨日漲幅29.98%,公司市值達43.36億元。
雖然公司實控人鄒威文夫婦持股由原先的51.34%稀釋為41.60%,按目前的股價,夫妻身價達18.04億元,較之前4.89億元(按發行價算),身價暴漲3倍多。
此外,截至上市當日,科隆新材的股東數量高達57個,股權資產也隨之升值。
如按今日收盤價計算,咸陽市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陜西原上智谷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出資1000萬元認購的股份,增值約2782.07萬元。
陜西合智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10.8元/股購入26.5萬股,增值1167.06萬元;陜西中際嘉恒工貿有限公司以12.6元/股、10.8元/股兩度購入科隆新材股份共26.48萬股,實現增值約1143.89萬元。
早在2024年11月5日,科隆新材發布關于股東所持公司股票自愿限售的公告,提及48名股東自愿限售,占公司總股本45.62%,自愿限售期為自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之日起1個月。
另據科隆新材最新招股書顯示,本次募集資金分別用于軍民兩用新型合成材料液壓管生產線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
其中軍民兩用新型合成材料液壓管生產線建設項目達產期后,預計可新增收入年均18755.43萬元,新增凈利潤年均2140.86萬元。
從行業發展角度看,近年來,我國煤炭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保持正向增長,顯示出煤機行業穩定的市場需求和增長潛力。
開源證券研究報告指出,考慮到科隆新材技術及品牌優勢,有望進一步提高行業滲透率。
(圖片來源:科隆新材官微、國新證券官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