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這個浙江小城下的千年古村落。
河陽古村落,歷經千載風雨,依舊靜謐美好,遠離塵囂,商業氣息淡薄,卻滿載濃厚的生活韻味。群山環抱之中,潺潺小溪悠然流淌,農田層層疊疊,古村落便坐落于這片鐘靈毓秀之地。河陽古民居,以宗族血緣為紐帶,聚族而居,古建筑群綿延0.4平方公里,蔚為壯觀。
此地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同時承載著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民俗文化旅游村)的榮耀。
追溯往昔,原吳越國錢武肅王掌書記朱清源,攜弟朱清淵,為避五季之亂,遁入縉云山水間,繁衍生息,遂成義陽朱氏聚居之地。村落因祖籍河南信陽而得名河陽,歷史淵源流長。
歲月悠悠,古宅滄桑,它們默默記錄著歷史的變遷與發展。河陽古村,至今仍保存著十大宗族莊園式古民居建筑群,15座古祠堂,百棟舊宅共計1500余間,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全國罕見。
這里游人稀少,商業氛圍淡泊,步入門樓,六面大鼓赫然在目,其上鐫刻著“河陽古民居”及其標志,鼓下水泥地上,金黃的麥子鋪滿一地,這份真實與質樸,讓游人倍感親切。
秋風起,樹葉漸黃,尤其是銀杏葉,金黃璀璨,點綴著白墻黛瓦的古宅,更添幾分詩意。老宅之上,文藝標牌掛起,以年輕現代的方式,為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村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合院式宅子的大門多敞開,游人可自由穿梭其間。晾曬的衣物,門口曬太陽的老人,構成一幅幅溫馨的畫面。巷陌空曠,靜謐無聲,唯有腳步輕響,讓人得以悠然欣賞古村落之美。
墻上壁畫,古村落門樓與建筑躍然其上,藝術氣息濃厚。村民依舊沿河洗衣洗菜,這一幕幕,成了游人眼中的絕美風景。
沿路前行,虛竹公祠映入眼簾。此祠始建于清咸豐八年,為紀念河陽三十三世祖朱虛竹而建。朱虛竹誠信經營,樂善好施,是清代首富,其子六人共筑此祠。祠內木雕,雖歷經風霜,仍栩栩如生,圓雕、鏤雕、浮雕、透雕、線雕工藝精湛,獨具匠心。
虛竹公祠,氣勢恢宏,造型別致,蘇州式建筑風格盡顯。室內空間,復原了古代生活起居場景,讓人仿佛穿越時空,領略古人生活風貌。
午后陽光斜灑,門檻上一張小竹椅,靜候時光。巷中漫步,處處皆景,一扇小窗,幾抹綠植,便是一幅生動的小品畫。
山林田園,村落古樸,老房子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河陽的馬頭墻,縉云的第二張金名片,32個馬頭墻高低錯落,綿延90米,宛如32匹駿馬仰天長嘯,蔚為壯觀。
穿梭巷陌,恍若隔世,歲月靜好,恰似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穿過八士門,便踏入河陽古街,這條古官道,清明時期車水馬龍,繁華異常。八士門,紀念宋元八位進士,激勵后人奮發圖強。
而今,非節假日之時,古街唯有曬太陽的老人,難以想象其昔日繁華。緩緩走出古民居群,公濟橋映入眼簾,這座建于清咸豐三年的石拱大橋,氣勢非凡,長三十二丈,寬一丈五尺,五孔辟洞,橫跨新建溪,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河陽古村落,古樸醇厚,江南現存規模最大、歷史延續時間最久、宗族文化最深厚的古村落之一。這里,是隱居的理想之地,遠離喧囂,寧靜致遠,遠山近水相依,歲月靜好,時光無聲,河陽古村落,依舊綻放著它獨特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