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修明札記資深讀者:點擊上方「修明札記」→右上角菜單欄→設為星標
今天傳來消息,敘利亞變天了,央視報道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稱已經攻占大馬士革,推翻了阿薩德政權,俄羅斯外交部隨后也發布消息,說阿薩德與反對派談判后宣布放棄總統職位,并將和平移交權力。
阿薩德政權的倒臺,出乎所有人預料,誰也沒想到,敘利亞反對派只花了兩星期,就推翻了十幾年不倒的阿薩德政權。
反對派進攻的過程中,政府軍沒進行任何像樣的抵抗,幾乎是一觸即潰,這也證明,阿薩德政權早就喪失軍心、民心。
那么阿薩德倒臺了,敘利亞會太平嗎?肯定不會,而且會越變越差。
我對中東的態度一直比較悲觀,中東缺乏發展經濟的一切必要條件,也沒有接受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土壤。
獨裁的世俗政權崩潰后,往往是宗教極端勢力上位。
比如這次奪取大馬士革,推翻阿薩德的主力沙姆解放組織(HTS),就是伊斯蘭激進組織,和isis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可以預見,阿薩德倒臺后,敘利亞只會離世俗化更遠,變得更加保守,更加極端。
敘利亞的災難還不僅于此,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勢力圖,阿薩德倒臺后,敘利亞有四大勢力,他們背后都有各自的靠山和金主。后面四大勢力還要圍繞敘利亞的統治權展開爭奪,敘利亞人民只會遭遇更大的劫難。
中東這片土地真的是像被詛咒了一樣,它缺乏發展經濟,接受現代化的一切條件,更沒有接受西方民主的土壤。
近現代的開端始于新航路的開辟和全球貿易的形成,這一時代,海運代替陸運,成為了貿易的主要形式,中東的地理位置恰好遠離大西洋和太平洋,不在主要航路上,這直接導致中東貿易中心的衰落。
另外,中東普遍缺水,而工業化恰恰需要大量的水,這也限制了中東的工業化。
當然,自然條件只是中東落后的一部分原因,中東最大的問題是伊斯蘭教和現代化格格不入。
一個穆斯林如果每天要完成“五功”就很難進行正常的生產,伊斯蘭教“不讓收取利息”的教義也限制了中東國家金融業的發展。
伊斯蘭教一夫多妻,鼓勵生育的文化也讓中東國家人口過剩,年輕人過多,又沒有產業去吸納,很多人只能加入極端組織。
更要命的是,伊斯蘭教的組織過于強大,導致中東國家內部存在過多的宗教小團體,它們頑固的阻擋西方秩序輸入,任何想在中東推行世俗化工業化的君主或獨裁者都會遭到宗教勢力的抵抗。
從伊朗、伊拉克、埃及,再到今天的敘利亞,宗教勢力最終都占了上風。阿聯酋、沙特、伊朗好歹還有石油,運營好了還能致富,敘利亞沒有石油,那就注定貧窮。
毫無懸念,中東只會越來越亂。
相對于敘利亞變天對中東局勢的影響,更需要關注的是背后反映了國際格局的變動。
敘利亞的幾方勢力,背后都有大國支持,阿薩德的背后是俄羅斯,庫爾德的背后是美國,這次奪取大馬士革的沙姆,背后是土耳其。
簡單說,阿薩德的支持者有俄羅斯和伊朗,對手有美國、以色列和土耳其。其中實質支持阿薩德的是俄羅斯。
2015年,阿薩德政權本來岌岌可危,最后是俄羅斯下場穩定了局勢,保住了阿薩德政權。
但是2022年后,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泥潭,大部分主力被調去了烏克蘭,之前參與過敘利亞事務的普里戈任和蘇洛維金,也被普京清理,俄軍在敘利亞的勢力被大幅削弱。
在俄羅斯自顧不暇的同時,土耳其卻在擴大在敘利亞的影響,這次反對派的強勢進攻,就是土耳其多年經營的成果。
可以說,普京在烏克蘭的“節節勝利”反過來卻導致敘利亞局勢的崩盤,并打破了俄羅斯不會拋棄附庸國的神話。就在前天,拉夫羅夫還提出只有烏克蘭承諾保持中立,且完全撤出烏東四州才會與烏和談。結果兩天后,俄羅斯就永遠失去了在中東的出海口和盟友。
普京將面臨一個難題,是放棄中東,全力逼迫烏克蘭,還是抽出兵力,穩住中東局勢,無論哪一個,對俄都是重大損失。
阿薩德斷不會想到,一場千里之外的戰爭就這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事情發生后,特朗普也發表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提到俄羅斯因為俄烏戰爭而放棄了敘利亞,并提到俄羅斯和伊朗因為烏克蘭和以色列的戰斗,導致處于弱勢狀態,是時候停戰了。
這透露出一個信息,就是特朗普意識到俄羅斯現在的困難,以特朗普“不吃虧”的性格,他會充分利用這一點對普京施壓,所以俄烏談判究竟能不能遂普京的愿仍要打問號。
最后,再來談談近期反映出的一些長期趨勢。
1、美國力量收縮,民主化退潮
這幾年明顯感覺到美國干涉外部的意愿變低了,阿富汗撤軍開始,美國一直在避免卷入中東沖突。這次巴以開戰,也是以色列主導,而美國更多是被牽著鼻子走,拜登對內塔尼亞胡完全沒有辦法。
俄烏戰爭,美國支援地也是不溫不火,拖拖拉拉,最終也就是讓戰線陷入僵持狀態。
這次阿薩德政權倒臺,也不是美國支持的勢力推翻了阿薩德,而是土耳其的代理人打破了僵局。
考慮到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承諾,估計今后一段時間,美國會更關注國內事務,在國際上的角色會變弱。這會直接導致一個后果,就是世界民主化的退潮。
雖然西方一直說民主是世界共同的追求,但我一直不相信這一點,實際上自發形成民主政體的國家屈指可數。
日本沒有美國強制干預,最后就會走向軍國主義和君主-軍部獨裁。
韓國沒有美國強制干預,估計和北邊的鄰居差不多。
就是同為西方成員的德國,當時的演化路徑也不是民主,一戰前的德國是二元君主政體,君主掌握大權,議會只是咨詢機構。
一戰后德國實行了20多年的“民主”制度,但很快被推翻,變成了納粹的極權主義,最后非要戰敗了被盟軍改造,才建立了民主制度。
所謂第三波民主化,其實就是美國戰勝蘇聯的紅利,是美國秩序輸出的結果,現在美國收縮了,那民主自然也要退潮,會有更多國家退回到不完全民主甚至威權政體。
2、次等強國、地區強國的力量會崛起
美國退出了自然會有力量填補這個真空,這次巴以沖突,阿薩德倒臺就顯露出兩個強權,土耳其和以色列,尤其是土耳其,近年來在地緣政治中的表現越來越突出,這次更是惡心了俄羅斯一把,開始深入中東腹地。
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不完全民主,有威權色彩的準軍事強國,在國際事務上發揮作用。
不過這一過程不一定會損害美國,畢竟最近突出的土耳其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友。
3、實力政治會取代價值觀外交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說西方正走出溫室,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全世界,美國收縮了,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民主化和國際秩序自然也要收縮,沒有美國去管理,很多國家就要自力更生。
一旦自力更生,自然要講現實講安全講實力,就不能只講道義和價值觀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新世界的法則,未來一定是一個實力政治主導,秩序瓦解的“亂世”,所有國家,所有人都要努力的適應這個略顯嚴峻的新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