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為何迅速垮臺?
文|清哲木
從11月27日反對派武裝突襲西北部地區,到12月8日,敘政府軍承認阿薩德政權結束,前后只用了12天。總統阿薩德逃亡俄羅斯。執政24年,從十幾年的內戰中浴血重生的阿薩德政權,何以至此?
敘利亞總理表示,愿意與人民選擇的領導層合作,視頻講話一出,外界就猜到了結局。12天,局勢發展說快是真快,政府軍之兵敗如山倒,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2011年敘利亞內戰后,美西方的制裁接踵而至,2020年后,又接連遭遇疫情、地震、俄烏戰爭帶來的輸入性通脹等多重打擊。你知道敘利亞人現在一個月收入多少嗎?折合人民幣大約250元。但是大馬士革的食品價格卻和中國大城市差不多。近七成老百姓生活在貧困水平,失業率達到58%。所以這次閃擊戰過程中,會出現大量敘利亞政府軍丟盔棄甲,甚至有不少民眾夾道歡迎反政府武裝進城。真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民不聊生,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阿薩德政權垮臺是早晚的事,這樣的政權不垮臺,對老百姓來說也是一個災難。
敘利亞反動派武裝人員
短短10天,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突然發起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迅速攻城略地,局勢變化之快,震驚世界。伊朗、俄羅斯、土耳其、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和美國等外部大國都在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分析人士擔心的是,阿薩德政權的快速崩潰可能導致敘利亞出現一個危險的權力真空,并對鄰國產生溢出效應。
筆者注意到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敘利亞局勢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方密切關注敘利亞局勢發展,希望敘利亞盡快恢復穩定。中國政府已積極協助有意愿的中國公民安全有序離敘,同在敘留守中國公民保持聯系并做好安全指導。我們敦促敘利亞有關方面采取切實舉措,確保中國在敘機構和人員安全。當前,中國駐敘利亞使館仍在堅守,我們將繼續為有需要的中國公民全力提供協助。
當地時間12月8日,俄羅斯外交部發布消息表示,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與敘利亞沖突各方代表談判后已放棄總統職位并指示敘利亞政府和平移交權力,俄羅斯方面未參與談判。
民眾在阿薩德的私人住宅內搜刮財物
據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12月8日報道,美國白宮當地時間7日晚些時候表示,總統拜登正密切關注敘利亞發生的“異常事件”。戰爭觀察機構表示,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已離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宣布占領大馬士革。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肖恩·薩韋特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稱:“拜登總統及其團隊正密切關注敘利亞發生的異常事件,并與地區伙伴保持密切聯系。”
阿薩德政府快速崩潰,敘進入權力真空的危險邊緣。
據報道,敘利亞這個小而貧困的國家,盡管資源有限,卻在中東的多場沖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年來,阿薩德政權通過與各類敵對的反叛組織的博弈,以及應對來自土耳其、俄羅斯和伊朗等外部壓力,維持了一定的權力平衡。
阿薩德政府的快速崩潰在中東引發了連鎖震蕩。伊朗、俄羅斯、土耳其、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和美國等外部勢力密切關注敘利亞局勢,擔心權力真空可能導致更廣泛的動蕩,甚至影響鄰國穩定。
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反對派武裝人員焚燒了一座軍事法庭
8日,以色列在與敘利亞接壤的北部邊境非軍事緩沖區部署了軍隊。以色列軍方表示,此舉是為了向“其他需要防御的地方”派遣兵力,確保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居民的安全,并強調“不會干涉敘利亞內政”。
8日,美國支持的以庫爾德武裝為主體的“敘利亞民主軍”對阿薩德政府的“垮臺”表示歡迎。反對派武裝此前與庫爾德武裝合作,共同推翻了阿薩德政權,但如今似乎迅速反目成仇,彼此間展開了新的沖突。據報道,敘利亞反對派武裝8日宣布,他們已對敘利亞北部庫爾德武裝力量發動攻擊。
分析認為阿薩德政府
是俄烏及黎以沖突的“受害者”
有分析指出,一定程度上,阿薩德政府是黎以沖突和俄烏沖突的“受害者”,因為這兩場沖突削弱了俄羅斯與黎巴嫩真主黨對其的支持能力。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稱,俄羅斯因聚焦烏克蘭而放棄了對阿薩德的保護。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官員諾曼·魯爾分析稱,敘利亞局勢將對外部勢力產生深遠影響。短期內,以色列可能從中受益,因為伊朗在敘利亞的壓力加大,暫時無力支持黎巴嫩真主黨的重建。然而,長期來看,如果邊境出現極端勢力的崛起,將對以色列和其他中東國家構成威脅。相比之下,阿薩德政府更為可控、更能為中東帶來穩定。
阿薩德政府若垮臺預計對伊朗構成重大打擊。魯爾分析稱,如果伊朗放棄支持阿薩德,可能會導致其在該地區的聲望受挫,給西方國家帶來機會。伊朗必須在有限的資源和不斷惡化的經濟狀況下,權衡是否繼續投入支持敘利亞的軍事行動。
魯爾認為,美國應優先削弱伊朗在敘利亞的行動能力,避免與俄羅斯直接對抗,并通過與海灣國家合作遏制極端勢力擴散。對美國而言,敘利亞局勢的迅速變化是一個情報挑戰。他指出,“大多數動向對于外部觀察者來說是不可見的——但美國的情報機構顯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加強情報搜集和分析。現在是進行一些非常重要的外交和情報接觸的時候。”
另有分析稱,俄羅斯可能聚焦于通過外交手段保留在地中海的軍事基地。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科夫曼表示,俄羅斯接下來可能會專注于尋求通過協議保留在地中海沿岸的兩個軍事基地,以維持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作為北約成員國一員,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土耳其將在敘利亞局勢中占據重要地位。
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的外交部長近期在卡塔爾的一個會議期間討論了敘利亞局勢,嘗試尋找外交解決路徑。卡塔爾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表示,敘利亞局勢已經迫切需要制定政治框架,以避免重蹈敘利亞曾經的內戰惡性循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前國務院高級顧問瓦利納斯爾表示,卡塔爾會議的目標是,讓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就敘利亞局勢的走向以及彼此的期望達成一致。
哲木觀察認為,導致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如此快速的垮臺不堪一擊的局面,首當其沖是敘利亞的經濟問題是壓垮阿薩德政權的最后稻草,敘國內的經濟困局,導致民心士氣不振,軍隊嘩變、主動撤退等情況頻現,這實際上反映了敘利亞社會的問題,尤其是政治、經濟問題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很多。權力腐敗與民心背離。內憂外患下,政府軍撤退,阿薩德政權失去民心支持。
這場政治崩盤背后,或許并非是單純的軍事失利,從本質上看,敘利亞政權的失敗結局,像是某種意料之中的必然,是經濟崩潰、權力腐敗與民心背離共同釀成的結果。內戰后的敘利亞,本就千瘡百孔,國家幾乎喪失了自我造血的能力。一個無法保障民眾最基本生存需求的政府,是極其脆弱的,如果大家都在苦苦掙扎,人民或許還能接受,但當一部分人依舊享受特權,另一部分人卻被生活的重壓所折磨,這種不平等帶來的憤怒終將沖垮一切。
而如今的,民眾已經不再相信阿薩德政府,士兵也不愿再為一個失去希望的政權拼命。所以,當反對派武裝逼近大馬士革時,政府軍幾乎沒有抵抗,而是選擇“主動撤退”。在看不到希望的絕望中,民眾選擇了背棄阿薩德,哪怕反對派是否更好仍是未知數,但他們愿意賭一把,因為繼續留在阿薩德的統治下,只會是更深的絕望,人心思變,哪怕再堅不可摧的政權,在民心離散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潰敗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