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80)
早期曾加入中共后脫黨,國軍少將——宋文彬
本篇介紹的這位黃埔一期生,要多啰嗦幾句,喜歡看革命史和民國史的朋友,大多都看到過這個人名字。
因為在有關秋收起義的相關文章里,經常會出現(xiàn)他的名字。當時由共產黨員盧德銘(黃埔二期)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原定是準備參加南昌起義的,因沒能及時趕到南昌,轉而參加了秋收起義,是秋收起義的主力之一。
在各種相關文章中,只要是介紹到警衛(wèi)團的領導人,都會提及到該團第一營營長宋文彬,中共黨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yè)生,第二營營長才是名氣更大的黃埔二期生余灑度。秋收起義以后,宋文彬的名字就消失了,革命隊伍中再沒出現(xiàn)過。通過查詢大量的民國史料和公開文章介紹,發(fā)現(xiàn)公開的一些信息不夠真實,而民國史料也不夠完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文彬早期參加過共產黨,在黃埔時期就是著名的共產黨員學生,雖然后來投靠了蔣介石,但對于這樣的人,蔣介石是不放心、不信任的,不會把兵權交給他們的,只能從事政訓工作,所以在歷次戰(zhàn)爭期間,軍事主官的名字中,根本就找不到他的名字。相似的情況還有諸如王逸常、徐石麟、徐會之等中共脫黨的黃埔一期生,人數還真不少。
不過,能查到的史料雖然比較破碎,也還是能基本捋清宋文彬的人生軌跡,介紹給大家。
宋文彬(1902-1961),字質夫,號鵬宇,河北遵化人。1915年北京公立第三高等小學畢業(yè)。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內務部錄事,京漢鐵路印刷所職員,組織印刷所工會,任理事。1922年入北京大學旁聽。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
畢業(yè)后留校任軍校第三期校長辦公廳上尉特別官佐,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2月,隨軍參加了第一次東征,東征軍攻克淡水城后,敵軍退到城外山上,當時的教導第二團二營(營長劉堯宸)黨代表季方率一個連,前出追擊敵人,因寡不敵眾,被敵人俘虜(后逃回)。蔣介石下令,由宋文彬接任了第二營黨代表,后在東征中負了傷,調回軍校政治部工作。
同年3月,在廣州市舉行的黨員追悼大會上,宋文彬做為黃埔軍代表在大會上進行了演說。
9月,黃埔軍校成立了下級干部訓練班,宋文彬擔任班主任。10月末訓練班訓練期滿后,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師長王懋功)第四團(團長陳繼承)第一營營長。
1926年3月,發(fā)生了中山艦事件,蔣介石指揮部隊將周公等數十人扣押,宋文彬和后來成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的第四團團長陳繼承(當時應該是國民黨左派)也在扣押之列。不久之后,大多數被扣押的人員被釋放,而陳繼承與宋文彬等十余人卻被扣押了一個多月后,才被釋放。蔣介石對第四團官佐進行了大換血,并將第四團改編為第十四師四十團。身份公開的共產黨員都被勒令退出了第一軍。
宋文彬退出第一軍后,調黃埔軍校政治部,任黃埔日刊編輯委員會(主任由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安體誠兼)委員。
同年10月,歷時一年多的省港大罷工結束后,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了緝私衛(wèi)商保衛(wèi)團,隸屬于財政部,時任省港罷工委員會工人糾察隊總教練兼模范大隊大隊長唐澍(黃埔一期,中共黨員)領導的工人模范糾察隊,全部編入了保衛(wèi)團,徐成章任團長,宋文彬擔任了黨代表,這支部隊實際上由中共廣東區(qū)委軍委掌控。
1927年,廣州發(fā)生“四一五”反革命政變時,毫無準備的緝私衛(wèi)商保衛(wèi)團被李濟深的部隊包圍繳械,徐成章、宋文彬等團領導沖出包圍后,撤退到香港。
同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總指揮張發(fā)奎)警衛(wèi)團在武漢成立,我黨調集了大批干部到這個團擔任骨干,宋文彬被任命為警衛(wèi)團(團長盧德銘,黃埔二期)第一營營長。但他并未隨隊行動,參加后來的秋收起義。有兩種說法,一是他留在了武漢養(yǎng)傷,另一說是他當時還在香港養(yǎng)病,據參加了南昌起義的蘇文欽(黃埔一期)回憶,宋文彬被任命為了南昌起義軍第二十軍第三師(師長周逸群,黃埔二期)參謀長,因未到任,由第三師參謀處長蘇文欽暫代理參謀長。
10月21日,宋文彬在上海《民國日報》登報聲明脫離中國共產黨。
從其聲明的時間來看,他在國共分裂后,已經心灰意冷,警衛(wèi)團離開武漢時,他應該在武漢,離隊養(yǎng)傷養(yǎng)病多半也是裝的,寧漢合流后,他跑到了上海,后返回北平家中。此后一段時間情況不詳。
1930年,入中央軍校高級軍官班受訓,1933年12月,國民黨中央為指導華北軍隊黨務,派中央組織委員會總干事王夢古(黃埔五期),兼任華北軍隊黨務特派員,宋文彬擔任助理員,赴北平組織成立華北軍隊黨務特派員辦事處。指導在華北各軍師特別黨部工作,并負責與華北各部將領接洽。
1934年,任駐河北趙縣的第六十三軍(軍長馮占海)政訓處處長,1935年3月,與第五十一軍(軍長于學忠)政訓處處長余靖芳對調服務,任第五十一軍政訓處處長,駐河北保定。同年6月,隨第五十一軍奉命調入陜西剿共。不久調任第八十四師(師長高桂滋)政訓處處長。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第十七軍(軍長高桂滋兼)政訓處處長兼第八十四師政訓處處長。隨部參加山西抗戰(zhàn),配合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第十七軍參加了平型關戰(zhàn)役后,擔任了忻口戰(zhàn)役的預備隊。
1939年,先后擔任冀察戰(zhàn)區(qū)干部教導總隊總隊長,干部訓練團副教育長。
同年調任第三十二集團軍(司令上官云相)少將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
1941年,任駐遵義的陸軍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同年參加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十五期學習。
1942年10月,調任新成立的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黃埔一期)少將政治部主任。1944年6月,兼任第五集團軍(司令杜聿明)特別黨部書記長。
1945年10月,蔣介石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宋文彬隨杜聿明到東北,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杜聿明搞了個“機械化雜志社”,宋文彬兼任社長。
1948年,擔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黃埔一期)的戰(zhàn)地視察組組長。
同年調任北平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陳繼承,后李文、周體仁)少將高參。12月,傅作義命令河北省主席楚溪春,組建北平市黨政軍督察總監(jiān)部,由宋文彬等六人任督察專員,率領由警察、憲兵、軍法官組成的五個行動組,對黨政軍工作人員的不法行為進行紀律督察。
1949年1月,隨傅作義參加北平和平起義。3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政大學學習。1951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高級步兵學校研究員。
1952年9月被捕,因歷史反革命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1955年6月獲釋,后在北京清河農場工作。1961年3月病逝,1979年7月予以平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