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了研究核潛艇,隱姓埋名三十年,父親離世也沒見面!
他,造出驚世“大殺器”,為大國鑄神劍,讓14億國人挺直腰桿!
他,2000萬獎金全捐,后輩新成果源源不斷,讓老美心驚膽戰!
他就是我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神秘而波瀾壯闊的人生。
講述中的黃旭華
黃旭華出生于廣東汕尾的一個醫學世家,父母皆是醫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他從小立志從醫。然而,七七事變后,他目睹同胞被日寇欺凌,內心深受觸動。時代的動蕩和民族的苦難讓他毅然轉變志向,決心棄醫學造船,以保家衛國。
少年時期的黃旭華
此后,他發憤圖強,以全省第一的高分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成長的時代背景和家庭環境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家庭賦予他嚴謹和責任感,而戰亂的時代則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為他后續投身核潛艇事業奠定了基礎。
在20 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面臨著西方的核威邪,國家安全形勢嚴峻。為了打破這種威脅,中國決定研制核潛艇。然而,這一過程充滿了無數的困境與挑戰。當時,中國曾向蘇聯求助,希望能在核潛艇研制方面得到支持,但遭到了蘇聯的拒絕。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黃旭華被選中參與絕密的核潛艇研發計劃。
從此,他不得不隱姓埋名,遠離家人和熟悉的生活。研發團隊來到了荒島上,這里環境惡劣,狂風黃沙不斷。食物單一,物資匱乏,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在這樣的困境下,他們沒有絲毫退縮,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著。
更為艱難的是,團隊中沒有人見過核潛艇,沒有外援和圖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青年時期的黃旭華
他們只能依靠兒童玩具模型和國外報紙搜集資料。這些資料極其有限,卻成為了他們開啟核潛艇研制之路的珍貴線索。為了進行復雜的計算,他們只能用算盤。在那個沒有先進計算設備的年代,用算盤進行龐大的計算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每一個數據都需要反復核對,每一次計算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研制團隊并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他們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困境中不斷探索前行。黃旭華帶領著團隊,日夜奮戰,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突破點。
他們深知,核潛艇對于國家的重要性,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全,他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在這個漫長而艱難的研制過程中,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但他們從不氣餒,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
不過,黃旭華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成功研制出屬于中國的核潛艇!
在中國核潛艇研制的艱苦歷程中,黃旭華不僅面臨著技術上的巨大難題,還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情感掙扎。當一封父親去世的家書送到他手中時,黃旭華的內心如同被重錘狠狠擊中。那一瞬間,悲痛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作為兒子,他多想立刻回到家人身邊,送父親最后一程,盡一盡為人子的孝道。然而,由于核潛艇項目的絕密性,他無法回應這份家書,甚至不能向家人透露一絲自己的行蹤和所從事的工作。這種無奈讓黃旭華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黃旭華母子
一方面,他對父親有著無盡的思念和愧疚,對家人的埋怨也感同身受。他知道,家人在漫長的歲月里,一直牽掛著他,卻得不到他的任何消息,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核潛艇研制正處于關鍵時期,國家賦予他的使命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他的肩頭。
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黃旭華選擇了堅守崗位,繼續攻克核潛艇研制的難題。他深知,自己的工作關系著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未來。每一個數據的計算,每一個設計的完善,都可能為國家帶來巨大的戰略優勢。他把對父親的思念和對家人的愧疚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夜以繼日地投入到核潛艇的研制中。
在核潛艇建造現場的黃旭華
在這個過程中,其他科研人員也感受到了黃旭華的痛苦和堅定。他們看到黃旭華在收到家書后,默默流淚卻又毅然轉身投入工作的身影,心中充滿了敬佩。他們明白,自己也肩負著同樣的使命和責任,不能因為個人的情感而影響國家的大業。
于是,他們紛紛以黃旭華為榜樣,更加努力地工作,為核潛艇的研制貢獻自己的力量。黃旭華在情感的漩渦中苦苦掙扎,卻始終沒有放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真正含義。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為了國家的強大,為了民族的尊嚴,他愿意承受一切痛苦和壓力。
這種堅定的信念,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核潛艇研制的道路。
我國長征一號核潛艇
核潛艇深潛試驗,是一項充滿巨大風險與挑戰的任務。
在世界核潛艇發展史上,深潛試驗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美國的王牌核潛艇沉沒事件,猶如一片沉重的陰云,籠罩在中國核潛艇深潛試驗的上空,給參與試驗的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不少人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擔憂。有人甚至寫下了遺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然而,在這關鍵時刻,64 歲的黃旭華挺身而出,他以堅定的決心和無畏的勇氣,毅然決定身先士卒帶隊下潛。
核潛艇計師合影,右一為黃旭華
當核潛艇緩緩下潛,深海的壓力逐漸增大。試驗過程中,艇體開始受壓變形,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響。在這狹小而封閉的空間里,每一個聲響都仿佛是死神的腳步聲,讓人心驚膽戰。但黃旭華臨危不亂,他憑借著多年的經驗和冷靜的頭腦,穩定著軍心。
他深知,這次深潛試驗不僅關系到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更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尊嚴。在巨大的壓力面前,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堅定地帶領著團隊繼續前行。經過漫長而驚心動魄的過程,最終試驗成功。那一刻,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隨后,他們還進行了水下試射潛底導彈實驗,再次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深潛試驗,充分展現了其危險性。深海中的未知因素眾多,壓力巨大,任何一個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而黃旭華的勇敢無畏,更是令人敬佩。
研制核潛艇中用到的“高科技設備’——算盤
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從專業角度來看,核潛艇深潛試驗屬于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深潛技術一直是各國競相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深潛試驗需要考慮到潛艇的結構強度、密封性、耐壓能力等多個方面的因素。
同時,還需要對深海環境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確保潛艇在深海中的安全運行。黃旭華和他的團隊在深潛試驗中,克服了重重困難,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勇敢和無畏,將永遠銘刻在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黃旭華的一生,是充滿榮耀與奉獻的一生。他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核潛艇,為祖國的海防事業立下汗馬功勞。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卻毅然捐出獎金。他為祖國鞠躬盡瘁,雖對家人心懷愧疚,但始終堅信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黃旭華,一個像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元勛一樣的老科學家,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他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他的人生無悔,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他是時代的楷模,激勵著后人在各自的領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獲得“共和國勛章”之后,2021年10月,他一次性向我國核潛艇科研機構捐贈1100萬元,截止到目前,他獲得國家的2000萬元獎金已幾乎全部捐了出來。
老年黃旭華
在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的激勵下,我們一批批的大國重器,正在源源不斷地被新一代科研人員研制出來。
正是有了這些科學家們的奉獻,我們的國家才變得越來越安全!
向黃老致敬!他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該追的"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