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市場的浪潮中,當下眾多消費者都在翹首以盼Model Y在1月的換代情況,然而他們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其換代后大概率會面臨漲價的局面。當下真正競爭激烈到殺紅眼的市場領域,其實是低價車市場。
先看看特斯拉門店的現狀,雖說有著限時尾款減免1萬元這樣頗具吸引力的政策,門店里依舊是人來人往,可銷售顧問心里清楚得很,消費者沖動消費的頻率較以往明顯降低了。為啥呢?大約有20%的人都直言,先不買了,因為在網上看到消息說Model Y估計在1月換代。這些消費者都想等等看,換代后的Model Y到底會有怎樣的新變化,值不值得再入手。
而與那些手握25萬元預算想買電動SUV,一心盯著Model Y是否換代的消費者不同,同樣價位區間的幾家國產車團隊此刻反而顯得比較放松。像理想、樂道、極氪、智己、智界、阿維塔等品牌,在12月就已經把手里的優惠政策牌都打出去了。
有的給出3年0利率的金融方案,有的贈送換電券,還有的提供鴻蒙智行綜合超過4萬元的權益補貼。他們之所以相對放松,是因為都在等Model Y煥新版出招之后,再根據其情況見招拆招。不過呢,鑒于馬斯克以往的行事風格向來不按常規出牌,誰也不敢保證特斯拉一定會像2022-2024年那樣,在1月準時推出換代車型并公布相關策略。
再來說說2025年的價格戰,這價格戰肯定是要打的,沒跑了,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到底是整個行業像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那樣機體參與,還是只有少數品牌有參與的實力和意愿。在這個市場中,原地踏步就等同于擺爛,畢竟有比亞迪、吉利、理想、鴻蒙智行等各個細分市場的強勁對手在虎視眈眈。
看看部分車企2025年的預計銷量目標,就知道銷售團隊面臨的壓力有多大了。零跑汽車在2024年1-11月就已經完成了25萬的全年既定目標,2025年更是要挑戰50萬輛。小鵬汽車在2024年預計能完成18萬輛,2025年的目標是35萬輛。
小米汽車今年預計完成13萬銷量,2025年預計挑戰36萬輛,其15萬產能的一工廠,已經被提升到了25萬輛/年的產能,二工廠則會在2025年6月竣工,后半年開始提供產能。另外,傳聞中比亞迪被預測2025年挑戰500萬以上年銷量,理想汽車被預測2025年挑戰70萬輛以上的目標,甚至鴻蒙智行被傳曾制定年銷100萬輛的目標。
簡單算一下,上述這6家車企,其銷量目標相比2024年的增長預期,就接近180萬輛。同時,像加速轉型的吉利汽車、勢頭正猛的奇瑞汽車,以及已經推出調整計劃的長安、上汽、廣汽等,都有著各自銷量增長的2025目標。
200萬輛以上的增長壓力,再加上2025年是特小年的開局,全球經濟又處于收縮的大環境下,這基本上意味著,如果不能在2025年拿下開門紅,后續的銷售壓力肯定會越來越大。
截至目前,已經有兩位知名人士對2025年的汽車市場進行了研判。11月末廣州車展期間,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個人媒體上發文表示,汽車銷量僅靠以舊換新是不夠的。因為2025年農歷除夕在1月28日,1月下旬的汽車消費欲會明顯下降。
所以崔東樹個人建議,應盡早啟動購置稅減半政策。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在11月25日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預計車市價格戰會在1月開打,如果能拉長現有刺激政策,就能有效地保證市場平穩過渡。按照乘聯會數據,自2017年至今的每一次特小年(春節在1月開始的),1-2月的汽車零售增速均為負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于所有參與激烈競爭的車企來說,2025年的開局難度極大,可以說是地獄級別的。這么一來,如今被很多車企所警惕的Model Y煥新版,其影響力和威力其實已經遠不如之前幾年了。
畢竟在20萬元以上的同類市場里,消費者的可選擇范圍已經大大拓寬了。就拿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來說,2024年11月其銷量超7.3萬輛,創下2024年最高,但橫向對比來看,為8.24萬輛,同比下降4.3%。
而2022年11月,這一數字為10.02萬輛,2023年同比下降了17.8%。在這3年里,2022年特斯拉無優惠,2023年贈送價值8000元的保險,2024年則是5年0利率以及尾款減免1萬元,合計綜合優惠最大超4萬元。
很明顯,特斯拉也進入了以價換量的周期,而且從Model 3煥新版的市場歷程來看,在外觀、配置、舒適度、智駕硬件都明顯升級并漲價2.8萬元之后,它的銷量從此前的月銷量破3萬輛,快速跌入了不足6000輛。
原本以舊換新補貼和地方補貼都計劃在2025年1月結束,以舊換新補貼為2萬元,地方補貼多數為1萬元。這樣一來,對于2025年1月想買車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其他政策變動,車價很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上漲,除非車企自己掏錢來補貼消費者。
但以舊換新補貼能否在2025年1月初不間斷地續上,還是個未知數。因為如果繼續延續這一政策,一方面會讓之前著急買車的人覺得自己沒占到太多便宜,另一方面也會讓消費者對政策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
從今年后半年開始,很多價格低于20萬元的車型都借著以舊換新補貼的東風提升了銷量,比如小鵬MONA M03、小鵬P7+、吉利星愿、奔騰小馬等,其銷量暴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汽車銷售的逼單話術,像“明年1月就結束了,現在買便宜得多”。
至于兩位名人所說的購置稅減半政策,其效果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因為現在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已經低于50%,而且購置稅減半一般也不涉及30萬元以上的豪華品牌燃油車,所以它影響的幅度并非全局,不過對于那些打算買燃油車過年的消費者來說,倒是個不錯的消息。
再把目光聚焦到15萬元以內的市場,這里可以說是車市的絞肉機。2025年是車市真正淘汰賽的開始,這在兩年前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最初由理想汽車李想提出相關觀點,后來逐步得到長安汽車朱華榮、吉利汽車李書福、華為余承東、蔚來汽車李斌、零跑汽車朱江明、小米汽車雷軍、小鵬汽車何小鵬等眾多行業人士的認同或在其企業行動中有所體現。
從新車的產品節奏來看,2025年1月前后有不少重磅新車發布。吉利銀河星艦7在12月7日上市,限時起售價9.98萬元,這個價格比之前主流預期便宜了1萬元左右,直接對比亞迪亮劍。
它采用錯位競爭的策略,比指導價10.98-14.28萬元的比亞迪宋Pro DM-i優惠后還能便宜近1萬元,而整車的產品力卻和比亞迪宋PLUS相當,甚至在很多方面還超越了它。同時,它也給燃油SUV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尤其是合資品牌的主流SUV。
像本田CR-V、豐田RAV4、本田皓影等,現在的入門價早已低于14萬元,上汽大眾更是推出了途岳XR,把價格降到了限時7.99萬元。雖然這些燃油SUV的銷量距離巔峰有下滑,但表現依然不錯。
例如本田CR-V的月均銷量仍然在1.5萬輛以上,1-10月累計15.57萬輛;豐田RAV4累計13.28萬輛,月均1.3萬輛。很顯然,隨著吉利銀河星艦7的上市,這些燃油SUV身上的壓力會更大。
吉利可不止這一個殺招。由于領克和極氪的合并,它們有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在12月內,還會有下一款新車登場。極氪X基本完成清庫后,領克Z20將順勢取代它。
11月下旬,領克Z20已經在廣州車展啟動預訂,先享價14.6萬-16.1萬元,比極氪X的價格更低,全系0-100km/h加速5.3秒,基本上能坐實15萬元的同級最佳鋼炮位置。按照吉利如今這殺瘋了的狀態,領克Z20很有可能直接沖進比11.98萬-16.38萬元比亞迪元PLUS的價格區間。
廣汽埃安也在醞釀1月的新動作,埃安UT鸚鵡龍將預售,官方稱預計售價10萬元。它的長寬高為4270*1850*1575mm,軸距2750mm,數據上比比亞迪海豚更大。按照埃安一貫的產品思路和定價策略,它會直逼目前市場里的代表車型-吉利星愿。
吉利星愿在市場里的殺傷力極大,6.98-9.88萬元的售價區間和比亞迪海鷗相仿,但尺寸和續航卻與更貴的比亞迪海豚相同。埃安UT鸚鵡龍很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因為從埃安RT的情況就能看出些端倪。埃安RT上市首月銷量破萬,為11811輛,甚至超越了產品特征點基本上完全相同的當前市場爆款小鵬MONA M03。
可以說,新一輪頭部車企在15萬元內布局的新車,把之前各家競爭后形成的價格默契又進一步向下拉動了1萬元甚至更多。這使得15萬元以內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各個車企都在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在這個細分市場中搶占更多的份額。
其他的市場就不會開打價格戰嗎?當然不是,只是大概率會在2025年3月開始,而不是1月。因為按照目前幾家頭部車企所公布的相關新車計劃,問界M9和理想L9的競爭者騰勢N9會在第一季度上市,問界旗下又貴又走量的新車問界M8會在第一季度上市,同時現有的問界M5預計下調價格,問界M7預計上調價格。
理想的i系列純電動SUV,預計會在第一季度上市,小米的SUV可能在1月發布,北京車展前后上市,隨著二工廠在6月竣工,下半年可能開始交付。
特斯拉對市場的影響力仍在,但由于華為、小米、理想、比亞迪等品牌的加入,今年上半年,才是新一輪價格戰全面開打的時間點。在未來的車市競爭中,各個車企將如何憑借自身的優勢和策略脫穎而出,消費者又將如何在眾多的選擇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購車決策,這些都將成為汽車市場持續發展過程中的看點與焦點,也將深刻影響著整個汽車行業的格局與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