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基本上都知道“紫石英”號事件,1949年4月渡江戰役期間,英國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護衛艦無視警告,擅自闖入長江下游水域我軍前線地區,從而引發解放軍炮擊英國軍艦的軍事沖突,又稱中英長江炮戰。英國遠東艦隊在沖突中先后投入了數艘軍艦,其中最強大的當屬“倫敦”號重巡洋艦,其滿載排水量超過13000噸,配備8門203毫米主炮和多門102毫米副炮,另有大量的小口徑高射炮,對于解放軍來說屬于龐然巨物了,當時解放軍連海軍都沒有。不過別看“倫敦”號看起來威力巨大,但實際上很虛弱,下面從技術角度闡述一下。
“紫石英”號護衛艦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倫敦”號重巡洋艦,該艦是“倫敦”級條約型重巡洋艦的首艦,建造于上世紀20年代中后期。因為受限于《華盛頓海軍條約》,英國條約型重巡洋艦的最主要缺陷是裝甲防護比較弱,以“倫敦”級為例,其水線裝甲僅25毫米,炮塔正面裝甲也不過25毫米,可以說是相當脆弱。比較厚實的部分是水平裝甲,超過70毫米,但面對較大的航空炸彈時依舊無力。
裝甲薄弱在海戰中問題不大,因為解放軍直到1949年4月23日才成立海軍,成立之初僅有數艘小炮艇(只配備小口徑機關炮),根本不可能對“倫敦”號重巡洋艦構成威脅。但是在江戰中就不一樣了,長江寬度本就有限,解放軍選擇渡江的地點水面又窄,并且每年4月份是長江枯水期,江面就更窄了?!皞惗亍碧栔匮惭笈炘谶@樣的水域根本施展不開來(32節的高航速毫無用處),弱點被放大了,簡直成了活靶子。
“倫敦”級重巡洋艦
長江北岸是解放軍三野的炮兵陣地,配備有大量的105毫米榴彈炮和75毫米山野炮,這些陸軍炮如果朝海上遠距離目標射擊用途不大,但對付近距離的江上目標作用可就大了。105毫米榴彈炮雖然是榴彈炮,但也有一定的穿甲能力,例如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發射穿甲榴彈的時候,在500碼距離上能擊穿71毫米均質鋼裝甲,750碼上能擊穿68.6毫米均質鋼裝甲。用來對付“倫敦”號的水線裝甲和主炮塔裝甲自然不在話下。
75毫米野戰炮是加農炮,本就有穿甲能力,二戰時期用75毫米野戰炮打擊輕型坦克效果很好。像九零式75毫米野戰炮,發射穿甲榴彈的時候,250碼距離上能擊穿88.9毫米均質鋼裝甲,1000碼上能擊穿71.2毫米均質鋼裝甲?!皞惗亍碧柕难b甲防護也抵御不了75毫米野戰炮的近距離轟擊。
被擊傷的“倫敦”號
75毫米山炮由于倍徑小,穿甲能力要差一些。例如九四式75毫米山炮,使用穿甲榴彈,500碼距離只能擊穿43.2毫米均質鋼裝甲。這個穿甲能力對付“倫敦”號裝甲防護估計不夠的,畢竟炮兵陣地離江邊還有一段距離,再加上江邊到“倫敦”號的距離,肯定大大超過500碼了。但用來殺傷“倫敦”號的甲板人員足夠了。
但別忘了渡江作戰的又不只是三野,還有其他野戰軍,真想把“倫敦”號留下來的話,可以從四野調重炮兵。四野可是有數量不少的重炮,如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和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甚至還有八九式150毫米加農炮。這些重炮的穿甲能力更強,遠在105毫米榴彈炮之上。
士氣低落的英國水兵
以當時解放軍的炮兵規模,集中幾百門火炮來對付“倫敦”號并不難。在幾百門火炮的連續轟擊下,可以先將“倫敦”號的主炮塔和副炮塔擊毀,失去還擊能力的“倫敦”號除了打白旗投降沒有第二條路。并且搞不好在數百門大炮的轟擊下,水線裝甲被擊穿、大量進水(還是一側進水的這種),直接翻沉了。說白了,當時不打沉英艦是有外交戰略上的考慮,并非留不下英艦。
從歷史文獻看當時雙方都沒有擴大沖突的意思。對于我方來說如果能夠化解矛盾,減少新中國的外交阻力,那么放走英艦就是值得的。再看英國這邊,別看英國人表面傲慢,但實際上也在尋求新的外交定位(英國當時已經不是世界第一強國了)。果然,在新中國宣布成立后,英國頂著美國的施壓,第一個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并且解除了和國民黨的外交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